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外源信号物质对肉苁蓉种子萌发体的影响研究

电子显微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是沙生根寄生植物。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对种子经外源信号物质氟草敏(Norflurazon)、2,6-二甲氧基对苯醌(DMBQ)处理后萌发产生的类胚根状体、初生吸器的细胞形态;Ca2+浓度、囊泡运输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肉苁蓉种子萌发产生的类胚根状体顶部的细胞为多面体,细胞小,排列紧密,内含物较多,中部大多为长方形薄壁细胞,内含物少;经DMBQ处理后类胚根状体细胞的钙离子浓度升高,囊泡运输加强。研究结果为揭示外源信号物质对肉苁蓉寄生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外源信号物质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肉苁蓉 种子萌发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经济植物UFGT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根据在GenBank中已登录的葡萄、玉米、水稻、草莓、拟南芥和苹果等植物的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了其理化性质、疏水性/亲水性、导肽、跨膜结构、卷曲螺旋结构、二级结构、功能结构域及高级结构,并构建了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蛋白家族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这几种植物的UFGT基因核苷酸序列除葡萄存在2个外显子外,其它植物均存在1个外显子。含量最丰富的氨基酸是Leu、Ala、Gly、Val和Ser等,除葡萄、苹果UFGT属于不稳定类蛋白外,其余均属于稳定类蛋白。进一步研究分析表明,这几种植物UFGT蛋白存在明显的疏水区和亲水区、信号肽、跨膜结构以及卷曲螺旋。二级结构组成上比例相似,并且都由α-螺旋、延伸链和无规则卷曲所组成。它们都存在UDPGT、COG1819和MGT等保守域。除了拟南芥外,其它几种植物都能够通过同源建模建立UFGT蛋白的三维结构。进化分析表明,把它们的UFGT基因分成5个类群,其中3个大类群,另外陆地棉和野芭蕉的UFGT基因分别单独成一类。本工作将为深入研究该蛋白在植物花、果实和叶片等器官颜色变化中发挥的功能,开展生物大分子结构模拟以及药物设计提供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UFGT 生物信息学 同源建模 进化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叶石楠茎段再生快繁体系的建立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叶石楠因其新叶四季鲜红亮丽,配合修剪可常年保持极其醒目的鲜红色,是园林绿化中珍贵的常绿彩叶树种。采用植物组培方法对其快速繁殖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嫩茎启动培养基采用改良MS+0.5 mg/L 6-BA+0.5 mg/L KT+0.2 mg/L NAA,诱导效果最好,试管苗增殖培养基采用改良MS+2.0 mg/L BA+2.0 mg/L KT+0.1 mg/L(或0.5 mg/L)NAA,丛生芽增殖效果均最好,增殖率达到了4.7和4.3倍,若两者继代交替使用,丛生芽增殖率可达到5.4倍;生根培养基用1/2MS+NAA 0.05 mg/L+IBA 0.2 mg/L,生根率达98%。

关键词: 红叶石楠 组培 快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环境互作下杂交粳稻上部三叶形态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3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6个粳型恢复系配制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采用基因×环境互作下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分析杂交粳稻上部三叶形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剑叶面积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剑叶宽、倒二叶宽、倒三叶厚主要受基因显性效应控制,倒二叶主要受基因加性×环境互作效应控制,剑叶长、剑叶厚主要受基因显性×环境互作效应控制,倒二叶长、倒二叶面积、倒三叶长、倒三叶宽、倒三叶面积主要受基因加性×加性上位性×环境的互作效应控制。

关键词: 基因×环境互作 杂交粳稻 叶片性状 遗传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3414”模型对宁夏盐池县马铃薯氮磷钾效应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旱地马铃薯的氮磷钾施肥技术,寻找马铃薯最佳施肥措施,建立回归数学方程,通过对方程的解析求得高效组合方案,为实现盐池县马铃薯生产中高产高效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在盐池县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上进行了马铃薯"3414"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均比不施肥处理有增产,最高为处理9为6125.88kg/hm2,其次为处理13为6121.77kg/hm2,最低为处理2为179.19kg/hm2。试验地的地力贡献率为45.86%,说明土壤属于下等肥力,施肥增产效应明显。缺氮区、缺磷区、缺钾区相对产量分别为47.84%、57.83%、86.02%,试验地种植马铃薯氮、磷肥缺失影响比钾肥大一些。根据盐池县旱地马铃薯生产状况,在18套方案中,马铃薯产量大于8000kg/hm2的农艺措施为:氮肥116.15~183.85kg/hm2;磷肥60.70~89.30kg/hm2;钾肥30.56~56.94kg/hm2。

关键词: 马铃薯 肥料效应 测土配方 最佳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类型下AM真菌分布多样性及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禾本科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宁夏六盘山林地、银川农耕地、暖泉农耕地、固原农耕地、盐池沙地、灵武沙地6个采样地点5种土壤类型(黑垆土、灌淤土、黄绵土、灰钙土、风沙土)下AM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5种土壤类型采样点的植被根际土壤中共鉴定出5属48种AM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1种,巨孢囊霉属(Gigaspora)3种,球囊霉属(Glomus)37种,类球囊霉属(Paraglomus)1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6种,各采样点土壤均以球囊霉属为优势属。地球囊霉(G.geosporum)和木薯球囊霉(G.manihotis)是6个采样地点中的优势种。不同土壤类型各采样点AM真菌各属的频度存在明显差异,球囊霉属在各点均有出现,频度值最高。具有较高植被多样性的暖泉样点,AM真菌的种属数量较多。土壤环境因子对AM真菌孢子密度的影响因所处土壤、植被类型不同而异。pH、全盐、速效钾、速效磷等土壤肥力因子,在PCA轴上能最大程度地解释AM真菌孢子密度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相互关系的大部分信息。宁夏不同土壤类型区域中AM真菌种类及分布一定程度上与该采样点的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特征相对应。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 多样性 土壤环境因子 土壤类型 根际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肥对设施番茄-黄瓜养分利用与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引黄灌区设施番茄-黄瓜为研究对象,利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蔬菜产量、养分吸收利用及淋溶水产生和氮素淋失动态的影响,并对氮素淋失量及淋失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施肥和优化施肥间番茄和黄瓜果实产量差异都不显著,养分吸收量顺序为:K>N>P。两季蔬菜的氮、磷肥利用率都不到7%,而钾肥利用率最高仅12.3%。氮素淋失量与施肥灌水和蔬菜生育时期密切相关。同一施肥处理下,黄瓜季氮素淋失量高于番茄季;氮素淋失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比例70%以上。番茄季总氮、硝态氮淋失率分别为2.95%~6.65%和2.50%~5.56%;黄瓜分别为3.40%~6.96%和2.89%~5.70%。两季蔬菜铵态氮淋失率都低于1%。通过优化化肥用量和施用高C/N比有机肥或秸秆调节土壤C/N,有利于降低氮素的淋失量,从而减少氮素的损失。

关键词: 番茄 黄瓜 产量 养分吸收 氮素淋失

保水剂与氮肥的相互影响及节水保肥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保水剂在吸水的同时,对不同氮肥的吸持作用以及不同氮肥对保水剂吸水性能的影响;保水剂和不同氮肥配合施用下的节水保肥效果。【方法】采用茶袋法测定保水剂在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差减法计算保水剂对氮素养分的吸持量;盆栽条件下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保水剂与这些氮肥配合施用的节水保肥效果。【结果】保水剂在不同氮肥溶液中的吸水倍率随肥料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氮肥对保水剂吸水倍率的影响按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铵的顺序递增;保水剂在大量吸水的同时,也对溶于水中的尿素分子或者NH4+有吸持作用,吸持量均随肥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除尿素外,保水剂对氮素的吸持率随肥料浓度的增加而呈降低趋势。保水剂和尿素、碳酸氢铵配合施用能显著地提高玉米生物学产量、根系干重和水肥利用效率,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论】保水剂在吸水的同时,还能吸持溶解在水中氮素养分,氮肥能显著降低保水剂的吸水倍率;尿素对保水剂吸水性能影响最小,保水剂与尿素配合施用,水肥调控效果最好。

关键词: 保水剂 氮肥 相互影响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特征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宁南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特征,采用算术均数赋值法将因子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灰色关联法、变异系数法4种赋权方法相结合,对宁南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旱作苜蓿地土壤肥力因子的权重进行计算。土壤肥力因子权重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苜蓿地土壤肥力因子权重排序为有机质>速效氮>全量氮>土壤pH>速效磷≈全量磷>速效钾,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全量氮、土壤pH的权重值相对较高,是该区旱作苜蓿地最为关键的肥力指标。利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得到的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在0.549~0.873之间,土壤肥力水平一般。退耕还林还草旱作苜蓿后,研究区水土流失明显得到控制,不同坡位苜蓿地土壤肥力指数差异逐渐减小;不同旱作年限苜蓿地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排序为:7年生>3年生>19年生。

关键词: 苜蓿地 土壤肥力 内梅罗公式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量变化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变化加剧了黄土丘陵区生态建设的严峻性,通过农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类型0-20cm、20-100cm和20-180cm土壤贮水量的分析,研究得出:(1)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量变化趋势相似,与降雨具有极大的相关性,都是在土壤解冻后下降,然后随着雨季的到来逐步升高,或者升高后在降低的趋势,主要以"V"型为主进行波动。(2)0-20cm土层中少量土地扰动能够保持较多的土壤贮水量,人工翻地对土壤水分损失较大,秋粮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与区域气候变化规律适应性较强;(3)整地造林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局部的小环境,利于土壤水分的蓄积,从而利于造林,沙棘纯林不利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4)水平沟隔坡苜蓿地土壤贮水量和水平沟隔坡天然草地土壤贮水量比自然坡面(陡坡)高;(5)区域降雨量能够补偿180cm土壤层次的土壤水分的消耗,依据降雨变化规律,采取各种保水控水节水措施,可以提高区域水分利用效率。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土壤贮水量 土壤水分 宁南山区 土地利用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