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提高小麦×玉米产生的单倍体成胚率的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小麦×玉米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采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室内离体培养法和田间常规杂交法诱导小麦×玉米单倍体,研究了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成胚率、环境温度对离体培养法成胚率以及T>10℃有效积温对常规杂交法成胚率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就平均成胚率而言,室内离体培养法(23.6%)高于常规杂交法(18.1%),且以20℃、光照3 000 Lx、12 h/d、相对湿度70%条件下离体培养杂交穗14 d获得的成胚率最高(28.6%);授粉后足够的T>10℃有效积温是高成胚率的必要条件,获得最高成胚率的T>10℃有效积温在187.9~254.9℃之间;授粉后环境温度是影响成胚速率的重要因素,以20℃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地番茄新品种苏粉8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苏粉8号系以GB9736为母本,TM976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适合保护地栽培的中熟番茄一代杂种。属无限生长型。果实高圆形,粉红色,果面光滑,果皮厚,耐贮运,品质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0%,酸甜适中,单果质量200~250g,产量6000kg·(667m2)-1以上。高抗ToMV-0,1株系、叶霉病,抗枯萎病,中抗CMV。已在江苏、山东、四川、浙江等地示范推广逾266.7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内生菌102安全性及其拮抗物质初步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平皿拮抗试验测定了番茄内生菌 10 2菌株无菌滤液对番茄青枯病的抑菌活性 ,以及该菌产生的拮抗物质的热稳定性 ,并通过硫酸铵沉淀及乙醚萃取对 10 2菌株产生的拮抗物质进行提取。初步结果表明 ,该菌产生的拮抗物质具有一定的耐热性 ,10 0℃水浴 10min其拮抗活性保持不变 ,该拮抗物质为非蛋白质类的脂溶性物质。小鼠经口急性毒性试验、豚鼠角膜试验、药敏试验、溶血试验及急性致病试验表明 ,10 2菌株为微毒无致病性菌 ,可以安全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硬粒小麦若干淀粉性状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和不同类型间的淀粉品质特性,测定了2个硬粒小麦品种4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和5个不同类型品种的膨胀势和直链淀粉含量。结果表明,2个硬粒小麦品种不同磨粉样品的膨胀势均以淀粉最高;缺失4A型和7A型的硬粒小麦品种具有膨胀势高、直链淀粉含量低的特性。文中还对我国硬粒小麦品质改良作了讨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公路两侧农田土壤及作物中重金属的累积
《江苏农业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江苏省内4个断面公路两侧距路基不同距离的农田土壤、水稻、杨树和蔬菜取样测定,研究了公路交通尾气及粉尘中重金属对公路两侧农田土壤及植株的污染。结果表明:①所有断面公路两侧分别距路基25 m至100 m范围内土壤铅累积达显著水平(P<0.01),并随距路基距离的增加而降低;断面2公路两侧分别在距路基5 m范围内土壤铜含量比背景值显著增加;断面1、断面3和断面4公路两侧分别在距路基5 m范围内土壤锌均显著累积;断面1距路基西0 m处和75 m处土壤镉含量分别达到0.365 mg/kg和0.329 mg/kg,超出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对土壤含镉量的限制要求(≤0.3 mg/kg)。②断面1路西75 m、断面4路北75 m、和150 m处稻米中铅含量超出国家无公害稻米重金属铅的限量标准(≤0.4 mg/kg),且在同一个断面距路基不同距离的稻米铅含量、秸秆铅含量与土壤铅含量之间没有明显的正相关。③杨树中铅、镉、铜、锌4种重金属含量均为杨树叶>1年生枝条>2年生枝条;断面3路南100 m处的胡萝卜和青菜中铅含量超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重金属铅的限量标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猪源链球菌对猪、兔的致病性试验
《畜牧与兽医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检测了4株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type 2,SS2)和2株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subsp.zooepidem icus,SEZ)对猪、兔的致病性。SS2-1、SS2-H及SS2-006444株均分离自发病猪内脏,前2株毒力因子表现型为MRP+EF+SLY+,后者为MRP-EF-SLY-;SS2-D株为国外引进的SS2人源株,作为对照,其毒力因子的表现型为MRP+EF*SLY+;SEZ-CY和SEZ-CN株均分离自发病猪并经鉴定。SS2-1、SS2-H、SEZ-CY和SEZ-CN株对猪(2~3头/组)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6、107、104和108cfu;对兔(2~3只/组)的最小致死量分别为100~1 000、1 000、100和105cfu;SS2-D株108cfu对猪不致死,对兔的最小致死量为108cfu,而SS2-006444对猪、兔无致病性。显示SS2毒力因子与其对猪、兔的致病性有关;SS2与SEZ菌株对兔或猪的致病性一致,可用兔取代猪做试验;SS2和SEZ菌株通过腹腔、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均可感染兔(2~4只/组),并致死,SEZ还可经口、鼻感染;SEZ与SS2静脉感染猪后10 m in即可检出细菌,此后2~4 h为无菌血症阶段,之后重新出现。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 动物致病性 毒力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纹枯病菌核糖体基因内转录区序列比较
《植物病理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 7个从江苏省小麦纹枯病样本分离到的丝核菌菌株,进行形态学鉴定、融合群分类和致病性测定,提取病菌的DNA,采用通用引物ITS1(TCCGTAGGTGAACCTGCGG)和ITS4 (TCCTCCGCTTATTGATATGC),扩增病菌的rDNA内转录区(ITS),并对扩增产物进行了测序。用这些序列在NCBI中进行BLAST分析,得到与这些菌株亲缘关系最近的菌株序列,并明确了这些菌株的分类地位。对以上的菌株序列进行Alignment分析,结果表明,病菌的 5. 8SrDNA序列高度保守,而ITS区的可变性则相对较高,在双核和多核丝核菌、双核丝核菌CAG1融合群和非CAG1融合群菌株间存在差异,可用于反映菌株间的进化关系和双核丝核菌种下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直接斑点免疫结合测定法检测灰飞虱体内的水稻条纹病毒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过碘酸钠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了水稻条纹病毒(RSV)的3株单克隆抗体,3株酶标抗体(HRP-3B9、HRP-2H2、HRP-2E5)的效价分别达到1:25600、1:1600、1:3200,直接ELISA方阵试验确定HRP-3B9的最佳工作浓度分别为1:5000.用HRP-3B9在硝酸纤维素膜上采用直接和间接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对灰飞虱体内RSV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DIBA法可有效地用于检测灰飞虱的带毒率,直接DIBA法比间接DIBA法灵敏度更高.故采用直接DIBA法对采自江苏10个县、市的灰飞虱带毒率进行了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对近缘作物的基因漂移
《生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 Q3和 HCN- 19为花粉供体材料 ,油菜近缘作物为花粉受体材料 ,在自然授粉条件下研究甘蓝型油菜与芸薹属近缘作物间的基因漂移频率。结果表明 ,油菜对芸薹属 6个种甘蓝、黑芥、埃芥、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的基因漂移率分别为 0、0 .0 2 4 %~ 0 .2 4 3%、 0 .0 2 8%~ 0 .0 92 %、 0 .10 9%~ 0 .95 1%、 0 .4 79%~ 0 .879%、 1.2 5 2 %~2 .191%。且基因漂移频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与杂交亲和性、花期同步率、种植面积等高度相关。通过花粉将抗除草剂基因漂移给近缘作物 ,油菜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作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