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不同生育期耐冷性鉴定
《江苏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以14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于芽期(胚根1.0cm,胚芽0.5cm)、苗期(三叶)和孕穗期在人工气候室进行耐冷性鉴定,同时在南京自然条件下,进行耐低温鉴定。结果表明,本试验设计的水稻芽期和苗期的耐冷性鉴定方法是可行的,芽期和苗期的存活率以及孕穗期结实率均为可靠的水稻耐冷性鉴定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孕穗期的结实率与芽期和苗期的存活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utgers桃(红叶)与白芒蟠桃(绿叶)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田间条件下对Rutgers桃(红叶)和白芒蟠桃(绿叶)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utgers桃的光合能力显著低于白芒蟠桃,净光合速率日积分值仅为白芒蟠桃的65%,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分别较白芒蟠桃降低30%和66%。Rutgers桃的花色素苷含量是白芒蟠桃的760倍,而单位叶面积的叶绿素含量二者没有显著差异。因此,Rutgers桃与白芒蟠桃光合能力的差异并不是叶绿素含量差异造成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苏丹草幼穗离体培养植株的再生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苏丹草幼穗为外植体材料,研究幼穗发育期以及配比的激素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发生、生长状态及其绿苗分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度为1.5~5.0 cm的幼穗,在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添加3.0 mg/L 2,4-D和0.2 mg/L KT,诱导频率达80%~90%,继代培养基中仍添加3.0 mg/L 2,4-D+0.2 mg/L KT,愈伤组织增殖速度快,且保持植株再生的能力;在愈伤组织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0 mg/L 6-BA+0.01 mg/L NAA或添加2.00 mg/LCPPU+0.01 mg/L NAA,经继代培养3~5代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保持在50%以上;在继代培养中选择外表呈白色、干燥、紧密、颗粒状的愈伤组织,是提高其再生植株能力的有效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轮作制度对农田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及驱动因子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进行田间试验,2003年夏种植大豆、玉米和水稻,后季种植冬小麦。观测项目包括农田N2O排放、土壤温度、湿度及生物学因子。观测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轮作方式中,玉米(施氮)-小麦(施氮)轮作农田的N2O年度排放量最高,为(18.5±0.7)kgN·ha-1;大豆(不施氮)-小麦(施氮)处理次之,为(13.2±0.4)kgN·ha-1;水稻(施氮)-小麦(施氮)轮作最低,为(11.7±0.7)kgN·ha-1,三者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相对于耕翻处理,稻茬麦田播前免耕在冬前促进了N2O排放(P<0.001),但并未增加季节性排放总量(P>0.1)。大豆、玉米、水稻、小麦田N2O通量的自然对数值(y)与土壤温度(T)、湿度(W)和叶面积指数(L)的关系可用逐步回归方程y=a·W+b·T+c·L+d表示(a、b、c、d为回归系数),其中玉米田y与L关系不明显,c值为0;大豆田y与W、T关系不显著,a=0,b=0;灌溉稻田a值为0,且y与L关系不明显。大豆、水稻、小麦田N2O通量均与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01),而玉米田不存在类似关系。
关键词: 氧化亚氮 轮作制度 土壤温度 土壤湿度 叶面积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源杀虫剂对小菜蛾毒效的比较试验
《江苏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室内测定了 6种生物源杀虫剂对小菜蛾卵、初孵幼虫和 2龄幼虫的毒力 ,结果表明 ,6种生物源杀虫剂对小菜蛾不同虫态的活性差异较大 ,阿维菌素、菜喜对幼虫活性较高 ,但无杀卵作用 ;烟碱则具有明显的杀卵及抑制卵孵化作用 ,卵孵化率低于 5 %。对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 ,生产上可结合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酶原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测定农药残毒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中国常用的21种农药对意大利蜜蜂头部和云南小白鼠肝脏两种不同生物来源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并以蜜蜂头部胆碱酯酶为酶原,探讨酶抑制法农药残留快速测定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农药对不同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有很大差异,意大利蜜蜂头部酯酶对供试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非常敏感,但对部分有机磷类农药的敏感性较差,而小白鼠肝脏胆碱酯酶对丙溴磷、二嗪农、敌敌畏等农药较敏感。在4种不同提取剂对蔬菜样品的提取效果试验中,根据农药的溶解特性,采用甲醇和含Tween-80的磷酸缓冲液提取法,其残留农药的回收率和检测灵敏度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
《江苏农业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系法杂交稻两优108为材料,两优培九为对照,于2002~2004年研究了颖花受精对温度的反应。3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受精期(5 d)日平均温度在13~29.3℃,两优108受精对温度变化反应敏感,受精率与温度相关极显著;两优108最适抽穗温度为25.0℃,安全抽穗温度低限和高限分别为21.8℃和28.1℃;两优108在日平均温度为24~26℃时开花受精,其受精率较稳定,在22~28℃,受精率波动也较小,但在20℃和30℃时,受精率波动较大。结合中国南方28个地区32年或52年7~10月的旬平均温度资料,提出了两优108在南方稻区各地的安全抽穗期和最适抽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粳稻成熟胚愈伤组织培养力的比较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籼品种扬稻6号和粳稻9908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成熟胚(种子)愈伤组织的培养力.结果表明:以M8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1 mg/L 2,4-D、2 mg/L ABA、2 mg/L 6-BA的培养基可以使扬稻6号的成愈率达到90.5%;激素配比为1 mg/L 2,4-D的培养基可以使9908的成愈率达到88.2%;以M8为基本继代培养基,激素配比为2 mg/L 2,4-D、1 mg/L ABA的培养基可以使扬稻6号和9908的愈伤组织的继代率分别为71.6%和87.5%;以MS为基本培养基,激素配比为0.2 mg/L 2,4-D、2 mg/L 6-BA、2 mg/L KT的培养基使扬稻6号和粳稻9908愈伤组织的植株再生分别达到65.4%%和62.7%,建立了扬稻6号和9908稳定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