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兔出血症病毒和多杀巴氏杆菌嵌合蛋白VP60-PlpE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鉴定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 2023
摘要: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瘟)和兔巴氏杆菌病是对家兔危害最严重的两种疫病.用于防控这两种疫病的二联灭活疫苗存在着生产成本偏高问题.虽然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应用有助于提升二联苗的效力,但是生产成本依然偏高.本研究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嵌合了巴氏杆菌保护性抗原PlpE的表位的兔出血症病毒VP60重组蛋白.首先通过Bepipred-2.0分析,确定PlpE的免疫显性区域主要位于N端.然后将编码PlpE26-45位、51-95位氨基酸序列的基因片段连接到VP60基因的5'端和3'端,并通过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获得嵌合了PlpE表位的重组蛋白VP60-PlpE.血凝试验显示VP60-PlpE具有明显的血凝活性,提示重组蛋白仍然能够形成病毒样颗粒.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VP60-PlpE与PlpE抗血清反应明显.小鼠免疫保护力实验表明VP60-PlpE对巴氏杆菌具有免疫保护力.家兔免疫保护力实验表明VP60-PlpE对兔出血症病毒和巴氏杆菌均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总之,本研究成功构建出一种嵌合了巴氏杆菌保护性表位的兔出血症病毒VP60,为研制更低成本的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巴氏杆菌病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巴氏杆菌 表位嵌合抗原 PlpE VP60


镇麦品种相关品质性状基因的分子标记检测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镇麦品种相关品质基因分布特点,以 11 份镇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利用单粒谷物特性测定系统测定籽粒硬度指数,采用分子标记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技术检测籽粒硬度基因、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LMW-GS)、Wx基因以及面粉色泽相关基因等分布特点,并结合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明确镇麦材料的HMW-GS类型.结果表明,硬度指数大于 60 的镇麦品种有 9 份,均可检测到硬度基因突变.HMW-GS分布特点为:镇麦 168 等 8 份材料的组合均为 1/7+9/5+10,镇麦 11 号为 1/7+8/2+12,镇麦 17 和镇麦 19 为Null/7+8/2+12.LMW-GS有Glu-A3c、Glu-A3d、Glu-B3b、Glu-B3f和Glu-B3g 5 种基因型,其中镇麦 168、镇麦13 和镇麦17 为Glu-A3c/Glu-B3g,镇麦11 号为Glu-A3d/Glu-B3g,镇麦19 为Glu-A3c/Glu-B3b,其余6 份镇麦品种均为Glu-A3c/Glu-B3f.Wx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镇麦品种中未检测到Wx基因突变,均为野生型.面粉色泽及相关基因检测结果为:镇麦材料的面粉白度为74.47~78.70,其中镇麦 168 的白度最小;镇麦 168 等 8 份材料的基因型为Ppo-A1b/Ppo-B1a/Ppo-D1b/TaLox-B1b,镇麦 11 号和镇麦 19 为Ppo-A1a/Ppo-B1a/Ppo-D1a/TaLox-B1b,镇麦 17 为Ppo-A1a/Ppo-B1a/Ppo-D1a/b/TaLox-B1b;镇麦168、镇麦12 号和镇麦16 为Psy-A1b/Psy-B1d/Psy-D1a,镇麦 11 号和镇麦 13 为Psy-A1b/Psy-B1b/Psy-D1a,其余 6 份镇麦品种为Psy-A1b/Psy-B1a/Psy-D1a.


基于多视角自动成像系统的作物三维点云重建策略优化
《农业工程学报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满足高通量作物表型分析需求,提升三维点云重建效率和精度,该研究针对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时期、不同植株部位(地上部和根系),基于研发的多视角自动成像系统和SFM(structure from motion)-MVS(multi-view stereo)算法,采用不同视角和不同相机数获取的图像重建作物三维点云,通过重建效率和精度(Hausdorff距离)评估,以及基于点云提取表型参数(株高、幅宽、凸包体积和总表面积)的可靠性评价,优化作物三维点云重建策略。结果显示,对于结构相对稀松、遮挡较少的盆栽植株(苗期、蕾薹期、盛花期、成熟期油菜)、结构相对紧凑、遮挡较多的植株地上部(花铃期棉花、抽穗期水稻、拔节期和灌浆期小麦)以及器官密集、遮挡严重且有较多细长结构的地上部和根系(分蘖期小麦和成熟期水稻地上部、成熟期玉米和油菜根系),分别采用3~4、6和10个相机为其最优重建策略(Hausdorff距离小于或接近0.20 cm,且重建时长和Hausdorff距离归一化值之和最小)。采用不少于4个相机获取的图像重建作物三维点云,可提取较为可靠的表型参数(决定系数R~2>0.90,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9%)。该研究提出的最优重建策略平衡了自动成像系统构建成本、三维重建效率和精度以及适用植株复杂程度,为实现多种作物高效、低成本、高精度三维重建和表型参数提取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键词: 植物 表型 多视角立体视觉 图像自动采集 三维重建 点云模型


杨树桑黄水提液对果蝇寿命和繁殖力及寿命相关基因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50.0 μg·mL-1)杨树桑黄(Sanghuangporus vaninii)水提液对果蝇平均寿命、半致死时间、最长寿命、蛹数量和F1代羽化成虫数量的影响;采用定量PCR方法检测1 μg·mL1杨树桑黄水提液饲喂果蝇后第1、3、5、10、20天与寿命、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与对照相比,1.0 μg·mL-1水提液延长果蝇平均寿命,0.1、1.0 μg.mL1水提液延长成虫半致死时间;1.0 μg·mL-1水提液增加Fl代羽化成虫数量;基因TEP、BrC,E74B、JHEH均在第3天相对表达量较高;基因INDY、EcRB、Sri、TPI均在第10天相对表达量较高;基因TotA,、Dros、TotX均在第20天相对表达量较高.


基于共享理念下的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实验室一体化建设实践与思考-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23
摘要:共享实验平台建设是提高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基础。文章在对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共享实验平台建设情况开展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共享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和制约因素,并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所为例,重点阐述了其在共享实验平台建设方面的具体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和重视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共享平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共享实验平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共享实验平台 信息化建设 安全管理


蔬菜地农用地膜残留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为解决太仓市农膜残留及回收问题,明确造成当前农膜残留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与定位点采样、问卷调查、关键信息人访谈等手段,对太仓市15个典型覆膜蔬菜区监测点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作物种植前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总量平均值为9.81 kg/hm2,种植后为9.55 kg/hm2,总体上属于低污染区,太仓市年均地膜残留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通过调研与综合分析发现,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总量主要受地膜覆盖年限、蔬菜品种、农膜回收方式、作物种植方式以及地膜质量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种植方式和回收方式对农膜残留量的影响大于种植作物类型,是影响农膜残留量最为主要的因素.加强农膜回收可促进绿色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相关主体部门提供理论参考.


高尔夫球场草坪除草剂药害的预防
《杂草学报 》 2023
摘要:基于1997—2022年在高尔夫球场草坪养护的实践,对百慕大、海滨雀稗等多种发生过除草剂药害的草坪进行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在明确高尔夫草坪药害症状及成因基础上,参照国际锦标赛要求“草坪色泽协调、养护线清晰、平顺密实、果岭坪表光滑、球速适中”的标准,确定除草剂导致的高尔夫球场草坪株高均匀受抑不属于药害。在此基础上,介绍了高尔夫球场草坪除草剂药害预防途径:依除草剂作用特性、处理方式、药害类型、草坪和杂草种类选准除草剂品种,是预防草坪药害的前提;及时精准投放除草剂,包括在杂草出苗高峰期喷药、2次稀释配药、校准喷头液量、活性炭区间隔离、避开劣境喷施等,是预防草坪药害的关键;全方位精细管养草坪,包括喷前低修剪、喷后保湿润、择机松基质、适当控肥水等,是预防草坪药害的保障。建议进一步研究除草剂对高尔夫草坪药害的利用及除草剂解毒剂的开发。


智慧农业生产场景典型案例的启示与思考-以苏州市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 2023
摘要:中国农业发展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与智慧农业转型的新阶段,发展智慧农业既是1.2亿hm2农田精细化管理的需求,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引擎。文章以苏州市为例,通过走访调研,剖析不同领域智慧农业发展的5种典型案例,分析智慧农业生产场景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从树立务实发展新思维、确立多元投入新机制、加快培养智慧新农人、开创聚力向上新格局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智慧农业生产场景发展的对策,以突破当前智慧农业生产场景的发展困局,推动尽快形成一批可借鉴、易复制的成果,助力智慧农业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古新融合"-神策门公园改造规划设计
《世界林业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说明本项目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湖景区旁,总设计面积2.2 hm2,是明城墙景观规划带中的重要一环。设计以“古新融合”为主题,从整体视角出发,将公园融入沿湖景观带,展现古城墙昔日风采,满足居民日常休闲新需求。设计过程中,结合网络平台开展调查,评估公众对该公园的使用评价和休闲需求类型,基于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改造设计。在整个改造提升方案中,结合场地现状,规划了公园主入口、儿童活动区和滨水观景区等。公园主入口设置明城墙文化地雕,为游人提供引导,增强历史趣味性和科普教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