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新时期河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保障粮食安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基.文章阐述了河北省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如粮食播种面积趋稳回升、粮食单产稳步增长、粮食总产量呈上升趋势、粮食供给储备总量充足等,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并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京津冀合作、强化科学防灾减灾、加强经营主体培育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河北省粮食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河北省 粮食产业 增产潜力 制约因素 路径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中南花生规模化种植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2024

摘要:文章根据大名县花生专业种植大户在冀中南地区从事规模化花生种植的经验,从准确做好三选、精心备播、精细播种、精准管理、保质收获等方面探讨了花生规模化种植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供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 冀中南 花生 规模化 轻简化 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太行山经济林树种识别研究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

摘要:以太行山区经济林种植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高光谱遥感数据,构建不同经济林树种高光谱特征数据库,利用 CART 决策树、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er,MLC)、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方法,获得高光谱遥感经济林树种最优识别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苹果、杏、柿、樱桃、核桃的反射峰在550 nm、750~950 nm及960 nm附近的水汽吸收带差异明显;(2)简单比值指数(SR)、类胡萝卜素反射指数2(CRI2)、绿波段指数(GRVI)等7种植被指数重要性评分大于0.05,利于经济林树种识别;(3)基于光谱特征波段、植被指数、纹理特征的组合方式通过SVM的分类效果最好,优于MLC和RF算法,总体精度(Overall accuracy,OA)达到95.11%,Kappa系数为0.915 8.综上所述,基于特征波段、植被指数、纹理特征3种特征组合并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的识别方法,为6种树种识别的最佳识别方法.

关键词: 经济林 树种识别 无人机 高光谱 支持向量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加工方式对雪花梨汤品质的影响

保鲜与加工 2024

摘要:比较两种热加工方式制备的雪花梨汤营养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差异。以雪花梨为材料,采用炖制和烤制两种方式制备雪花梨汤,分析其感官品质、理化特性、抗氧化能力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结果表明,烤制梨汤得率为67.24%,感官评分、固酸比和羟自由基清除率较高,褐变度和浊度较小;炖制梨汤得率为74.41%,色泽鲜亮,L*值和a*值较高;两种梨汤的可溶性糖组分、总酚、总黄酮含量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无显著性差异。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梨汤的气味能完全分离;电子舌检测结果显示,酸味、苦味、涩味、咸味和甜味对滋味的区分起主要作用;两种梨汤中共检测到挥发性成分52种,包括酯类8种、醛类11种、醇类9种、烷烃类19种、酮类2种、其他类物质2种及α-法尼烯,其中烤制梨汤挥发性物质种类较多(43种),总含量较高(38.00μg/m L)。两种热加工方式制备梨汤的感官品质、理化特性、功能性及活性成分均有一定差异,且风味特征和挥发性成分明显不同。

关键词: 梨汤 热加工 理化性质 风味 挥发性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粮-油菜宽带轮作提升作物产量和光能利用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棉-粮-油菜宽带轮作种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农田资源,但种植体系内不同作物光能资源利用特性尚不明确.本研究在田间设置棉花单作(对照)、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对照)和棉花-小麦-玉米-油菜宽带轮作(以下简称"宽带轮作") 3种种植模式,测定棉花、玉米和小麦的产量、地上部干物质重以及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光能截获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与棉花单作比较,棉花宽带轮作单位面积产量和地上部干物重分别显著增加15.20%和10.35%.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比较,玉米和小麦宽带轮作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显著增加21.61%和11.53%,玉米地上部干物质重显著增加6.17%.7月16日(盛花期)至9月13日(吐絮期),棉花宽带轮作叶面积指数比棉花单作显著增加7.21%~12.76%, 7月24日(盛花期)和8月4日(盛铃期),棉花宽带轮作光能截获率比棉花单作分别显著降低3.59%和3.24%.玉米和小麦宽带轮作的叶面积指数、消光系数和光能截获率未发生显著变化.与棉花单作、小麦-玉米一年两熟比较,棉花宽带轮作和玉米宽带轮作的全生育期光能截获量分别显著降低3.14%和显著增加0.76%,小麦宽带轮作的全生育期光能截获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棉花、玉米和小麦的光能利用率分别显著增加18.81%、6.76%和14.10%.本试验条件下,边行优势和轮作效应同时发挥作用增加了棉花、玉米和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以及棉花和玉米的地上部干物质重,改善作物干物质的积累和分配,进而提升棉花、玉米和小麦的光能利用率.该研究明确了棉-粮-油菜宽带轮作对作物产量和冠层光能利用率的影响,可为该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棉花 玉米 小麦 宽带轮作 产量 光能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斑驳坏死病发生的温度效应和防控药剂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终极腐霉Globisporangium ultimum var.ultimum引起的甘薯斑驳坏死病是我国新报道的一种病害,在甘薯收获末期与贮藏前期造成严重危害.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分别在离体与活体条件下测试了终极腐霉的适宜生长温度以及甘薯斑驳坏死病发生的温度效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10种杀菌剂对终极腐霉的毒力以及对甘薯斑驳坏死病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终极腐霉在离体条件下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在薯块上甘薯斑驳坏死病发生的最佳温度为20℃.在离体15℃、20℃、23℃、25℃条件下测试,精甲霜·锰锌在15℃时的毒力高于其它温度;吡唑醚菌酯和霜脲·锰锌在23℃、25℃时的毒力低于15℃、20℃时的毒力,氟菌·霜霉威在25℃时的毒力低于15℃、20℃、23℃,而氟噻唑吡乙酮、喹啉铜在不同温度下毒力差异不大.在20℃条件下薯片上的活体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甘薯斑驳坏死病的保护作用明显高于治疗作用,其中精甲霜·锰锌、氟菌·霜霉威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它4种杀菌剂.

关键词: 甘薯 斑驳坏死病 终极腐霉 杀菌剂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农业科研院所与埃塞俄比亚合作成效浅析——以中国与埃塞俄比亚旱作玉米技术合作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为了提升埃塞俄比亚玉米产业发展水平,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执行科技部对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研究所联合多家科研单位开展了中国与埃塞俄比亚国家抗旱玉米栽培联合技术研究与示范工作。文章阐述了科技合作立项背景、科技合作的重要意义,以及科技合作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成效,如引进种质资源、筛选抗旱玉米杂交种、筛选抗旱投入品、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并提出了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及交流机制、鼓励科研单位主动“走出去”、加强储备国际科技合作人才等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更好地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埃塞俄比亚 国际合作 抗旱玉米 “一带一路”倡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是实现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探索了小麦有机氮部分替代化肥氮的适宜配比,以及替代后氮素累积、运转以及利用的特征,以期为河北地区冬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2021-2023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T1,无氮,单施化肥磷钾肥;T2,高效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3~T7,有机肥分别替代T2的20%,40%,60%,80%,100%的氮肥;T8,传统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9,有机肥替代T2 100%的氮肥+液态氮肥.2 a试验结果表明,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产量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且试验第2年远高于传统施肥处理.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通过起身期补充速效氮,提高了茎叶中氮素含量,植株氮素累积量与高效施肥和传统施肥处理相当;40%,80%替代率处理同样获得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的氮素累积量.20%~100%替代率处理(包括液态氮处理)可以实现较高的茎叶氮素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其中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肥料氮吸收利用效果好,获得了较高的肥料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高;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低.综上,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小麦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氮素运转率、籽粒氮素累积量及氮效率俱佳,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氮素积累 氮素运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作物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果,并且能抑制多种病原菌生长,但该菌对作物根际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芽孢杆菌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菌株HN-Q-8发酵液(fermentation liquid with bacterial cells, FLBS)、菌悬液(bacterial cell suspension, BCS)和上清液(fermentation liquid without bacterial cells, FL)灌根后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且进一步测定了马铃薯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菌株HN-Q-8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是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在属水平上,相较于对照组,各处理马铃薯根际土壤中溶杆菌属(Lys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多种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升高,改善了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群落结构;菌株HN-Q-8增强了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可以影响马铃薯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并进一步增强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为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抵御病原菌侵染提供有利的土壤环境。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 马铃薯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酶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高质量专利管理工作的思考——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4

摘要:高质量专利是衡量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实力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介绍了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高质量专利管理工作的相关做法,分析了专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从加强立项过程管理、注重建立引导性政策、打造专业团队等方面提出了加强高质量专利产出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的高质量专利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质量专利 管理工作 知识产权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