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梨果实石细胞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细胞是由木质素沉积形成的厚壁组织细胞,是制约梨果实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梨果肉石细胞的形成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转移和沉积密切相关。因此,探究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对调节石细胞形成及果实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总结近年来与梨果实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有关的研究,对转录因子、激素、糖、钙、活性氧、光质及花粉直感等调控因子在梨果实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梨果实木质素的调控网络深入研究及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细胞 木质素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不同形态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熟马铃薯品种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对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铵态氮(NF1)、硝态氮(NF2)和酰胺态氮(NF3)处理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为16401.6、15603.6和16383.0 kg·hm-2。各处理马铃薯氮素累积速率均在现蕾期前显著上升,之后下降,进入成熟期后再次上升,并且NF3处理成熟期后氮累积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5.53 kg·hm-2·d-1。成熟期氮素累积量NF3显著大于NF2和CK处理,与NF1处理差异不显著。NF3处理马铃薯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NF1和NF2处理,为39.69%,且农学效率显著大于NF2处理,为52.67 kg·kg-1。NF3处理商品薯产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为56688 kg·hm-2;总产量为59460 kg·hm-2,显著大于不施氮对照和NF2处理。综合来看,在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施用酰胺态氮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氮素吸收和利用,并提高商品薯产量,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关键词: 不同氮素形态 早熟马铃薯 干物质累积 氮素累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粒用豇豆新品种冀豇2号

中国种业 2024

摘要:冀豇2号(冀豇1101-260)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品种中豇1号和自印度引进的种质Pant-lobia-1为亲本,通过杂交及定向选择选育出的粒用豇豆新品种,于2023通过河北省种子总站认定并定名,认定编号:冀认豆(2023)002。该品种平均春播生育日数91.5d,夏播生育日数67.4d,株高51.1cm,主茎分枝数2.4个,单株荚数14.3荚,每荚粒数9.3粒,百粒重15.4g,籽粒蛋白质含量26.0g/100g,淀粉含量47.63%,脂肪含量0.92%,出沙率63.68%。直立生长,抗倒性强,抗根腐病、病毒病和枯萎病,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于一次性机械化收获。

关键词: 粒用 豇豆 新品种 冀豇2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甜加糯玉米新品种冀糯175

农村百事通 2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真菌病毒BmPV1抑制Bipolaris maydis侵染寄主作用研究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Bipolarismaydis partitivirus 1(BmPV1)病毒是玉米小斑病菌B. maydis携带的一种dsRNA病毒,具有弱毒性,能够引起B.maydis的致病力降低,但BmPV1对寄主侵染的影响并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gfp基因分别导入到携带BmPV1病毒的玉米小斑病菌株3086-BmPV1以及脱毒菌株3086-non中,通过PCR扩增及荧光观察分析荧光标记菌株的稳定性;检测gfp基因的插入对菌株生物学特征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孢子悬浮液的方式接种,并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带毒菌株及脱毒菌株对玉米叶片的侵染情况。PCR扩增和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基因成功整合到菌株3086-BmPV1和3086-non中;生物学特征分析表明gfp基因的插入对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无显著影响;侵染观察发现脱毒菌株3086-non-GFP对玉米叶片侵染有两条途径:直接侵染玉米表皮细胞并向邻近细胞扩散;侵染气孔,并通过气孔沿着细胞间隙向邻近细胞扩散。带毒菌株3086-BmPV1-GFP只能在叶片表面生长,多数不能侵染表皮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观察了玉米小斑病菌带毒和不带毒菌株对玉米的侵染过程,明确了病毒BmPV1能够通过抑制小斑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入达到弱毒作用。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真菌病毒BmPV1 弱毒性 荧光标记 侵染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数字化育种系统开发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种业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对发展现代农业、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当前小麦育种多采用传统方式,对育种经验和人工的依赖度较高,限制了育种效率的提高.研究运用软件工程技术,开发了小麦数字化育种系统,实现了育种流程的数字化,具有育种管理、材料管理、试验管理、田间数据采集、材料决选、打印管理和邮件管理等功能,可以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育种家提供辅助决策.

关键词: 作物育种 数字化 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樱桃果蝇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河北果树 2024

摘要:甜樱桃因上市早、售价高被称为"致富果""钻石果",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栽培面积约21.3万hm2(320万亩).但近年来果蝇对甜樱桃的危害逐年加重,因果蝇在高湿温暖条件下极易爆发,所以在高湿温暖地区对晚熟品种危害最为严重.

关键词: 晚熟品种 甜樱桃 栽培面积 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高湿 樱桃果蝇 温暖地区 上市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秸秆水浸提液对5种作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分析

山东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谷子[Setaria italica(L.) Beauv.]进行间套轮作的农作物,为建立合理的谷子间套轮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水提法制备谷子根、茎、叶浸提液,每种浸提液设4个浓度梯度(5、20、40、100 mg·mL-1),以蒸馏水为对照(CK),研究谷子植株三部位浸提液对受体作物绿豆[Vigna radiate(L.)Wilczek]、红豆[Vigna angularis(Willd.) Ohwi et Ohashi]、玉米(Zea mays L.)、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和谷子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谷子根、茎、叶浸提液对受体作物种子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叶部浸提液抑制作用最强,根部浸提液的抑制作用最弱。随着浸提液浓度增加,其对受体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鲜重、根长、芽长抑制作用加重。整体上看,谷子秸秆浸提液对5种作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由小到大排序为绿豆<红豆<小麦<谷子<玉米。综合来看,绿豆更适宜与谷子进行间作、套作和轮作。

关键词: 谷子 化感效应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秸秆浸提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月梨'采后生理特性与薄膜包装保鲜技术研究

保鲜与加工 2024

摘要:为探讨‘秋月梨’采后生理特性和保鲜技术,测定(20±1)℃常温下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并设计了自发气调包装(MAP)、MAP与1-甲基环丙烯(1-MCP)结合(MAP+1-MCP)处理后于常温贮藏12 d,以及在逐步降温冷藏和直接冷藏两种降温方式下,开展MAP、MAP+1-MCP、MAP与乙烯吸收剂(EA)结合(MAP+EA)处理后,进行(0±0.5)℃低温贮藏210 d,继续常温货架7 d,定期测定指标。结果表明:常温贮藏期间,‘秋月梨’呼吸跃变高峰不明显,乙烯释放速率很低,在24 d时出现高峰,推测‘秋月梨’为非典型呼吸跃变型果实。常温贮藏试验表明,MAP和MAP+1-MCP处理均可有效延缓‘秋月梨’果实硬度下降,抑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升高。低温贮藏试验表明,与MAP单一处理相比,两种降温方式下,MAP+EA处理均可降低果实的裂皮指数,但对果实品质、腐烂率、果心褐变指数和果肉褐变率无显著影响;直接冷藏时,MAP+1-MCP处理可明显抑制冷藏期间果实裂皮,减少货架期间果实腐烂率,但逐步降温方式会增加冷藏和货架期果心褐变指数和冷藏期果肉褐变率。因此认为,‘秋月梨’长期冷藏时,应采用1-MCP处理后直接入库冷藏。

关键词: ‘秋月梨’ 自发气调包装 乙烯吸收剂 1-甲基环丙烯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食物观背景下河北省科技引领农业企业创新发展路径分析——以河北雄安**农业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为例

河北农业科学 2024

摘要: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大食物观对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需要强化科技支撑,才能更好发挥农业企业"主力军"的效能.对河北省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出其在创新意识、创新风险管理力度、创新力量、管理经验、生态文明的贡献度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成功典型案例的发展思路、路径和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企业发展的路径,旨为河北省农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河北省 农业企业 创新发展 路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