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变温条件下小菜蛾对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化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变温环境条件对小菜蛾药剂敏感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食料浸渍法比较了环境温度变化下四氯虫酰胺(正温度效应杀虫剂)和溴虫腈(无温度效应杀虫剂)处理对小菜蛾药剂敏感性的影响;模拟田间变温条件,研究这两种杀虫剂不同施药时间对小菜蛾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施药前,15、25、35℃预处理24 h,其35℃下温度系数分别为+28.53、+25.84和+18.77,均表现为显著的正温度效应,但温度系数随预处理温度上升而降低。溴虫腈在15℃预处理24 h,对小菜蛾表现为弱正温度效应,25℃和35℃下预处理均无温度效应。表明药剂处理前温度变化会影响杀虫剂的温度效应。在模拟田间变温的情况下,四氯虫酰胺经过高温预适应后于16:00(30℃)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0.41 mg/L),显著高于清晨6:00(22℃)持续低温时的毒力(32.33 mg/L),毒力差异倍数高达78.85倍。一天中无温度效应杀虫剂溴虫腈的毒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利用杀虫剂的温度效应指导田间高效防治小菜蛾提供了依据。


耐盐绿豆新品种冀绿25
《中国种业 》 2024
摘要:冀绿25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9820-14-4(潍9002-341/冀绿98-1)为母本、冀绿2号为父本,通过杂交、定向选拔、初级产比鉴定、高级产比鉴定、联合鉴定试验及萌发期室内耐盐性鉴定选育出的高耐盐绿豆新品种,于2022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绿豆)2022003.该品种具有高耐盐、早熟、高产、直立、抗倒性好、结荚集中、成熟一致、不炸荚、适宜一次性收获等特性.盐胁迫是影响绿豆生长和产量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开展绿豆耐盐胁迫研究,培育耐盐品种,对盐碱地利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菌酶复合青贮添加剂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添加植物乳杆菌(LP)、纤维素酶(CE)以及二者混合添加对紫花苜蓿青贮品质的影响.试验将LP与CE添加剂量各设置4个水平,分别为LP添加量0、3、5、7 mg/kg,CE添加量0、25、50、75 mg/kg,共计16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青贮60 d后进行营养品质及发酵指标的测定,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青贮紫花苜蓿营养品质及发酵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CE0处理相比,CE75处理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提高(P<0.05).在不同的LP添加水平下,苜蓿青贮中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随着CE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不同CE添加水平下,LP5处理的pH值均显著低于LP0、LP7处理(P<0.05).隶属函数值结果显示,LP5+CE75处理组隶属函数值最高,为0.729.研究表明,添加LP和CE紫花苜蓿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具有积极效果,同时添加5 mg/kgLP和75mg/kgCE对紫花苜蓿青贮的效果最佳.


农户数字信息选择对绿色生产风险影响及机制研究-基于小麦种植户调研数据分析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农户绿色生产风险的规避与防范是粮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河北与河南省912份小麦种植户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和反事实分析法,探讨农户数字信息选择对绿色生产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43.42%的小麦种植户面临较高的绿色生产风险;数字信息选择能显著降低小麦种植户绿色生产风险,选择数字信息的农户若未选择数字信息,其高绿色生产风险的概率会增加22.48%;数字信息的选择通过信息获取、生产监测、市场分析三个中介路径显著降低农户绿色生产风险。因此,政府应夯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信息供给的精准性;提高种粮大户的政策性补贴力度,促进小麦种植户规模化产业化经营。
关键词: 数字信息 绿色生产风险 小麦种植户 内生转换Probit模型


我国仪器仪表产业投入产出关联分析
《甘肃科技 》 2024
摘要:利用投入产出法,基于2005年以来的多个投入产出表对我国仪器仪表产业进行动态关联分析.通过测算相关指标及其变化情况,认为:仪器仪表产业是重要产业,其产业影响力很高,而受其他产业影响较小;其最主要的后向关联产业是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产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及仓储邮政业;其最主要的前向关联产业是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产品等.而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关联产业是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以此为依据,构建产业联盟,加强上下游产业互动,对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尤为重要.
关键词: 仪器仪表产业 产业关联分析 影响力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 完全分配系数


谷子新品种及其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综合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冀谷39是国家谷子高粱产业技术体系"十三五"期间的重大研发成果之一,其特点突出且实现了品种经营权转让,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播种不匀、产量不稳、收割损失以及种植户不认可等问题.为更好解释、澄清上述问题,进一步做好冀谷39及其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通过开展实地调研,采用STEM系统评价方法,从科学可行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模式可行性4方面,开展冀谷39及其轻简高效生产技术经济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品种及轻简高效生产技术推广属可行范畴,并且与其他谷子和玉米相比,在增产、增收以及生态效益方面表现优异.因此建议以政府、科研、经营主体及农户等多方共同协作,实现优质新品种的推广示范,使适应性优良的新品种及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小豆全程绿色生产技术规程
《农业科技通讯 》 2024
摘要:为提高小豆生产效益,依据河北省环境条件及生产要求,从规程范围、产地条件、品种选择、播种、苗期管理、肥水管理、田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收获与贮藏及生产档案等技术环节进行规范,集成了小豆全程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旨在指导生产,为河北省小豆产业绿色高产和优质高效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