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光环境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光环境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10 000、1 000、100、1和0.01 mW/m2)与不同波长光(红光630 nm、黄光575 nm、绿光510 nm、蓝光455 nm、紫光440 nm和紫外光365 nm)照射下梨小食心虫的成虫寿命、交配率、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卵发育历期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10 000、1 000和100 mW/m2高光照强度处理,1 mW/m2和0.01 mW/m2低光照强度处理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较短(<15 d),单雌产卵量较低,分别为51.44粒和51.02粒;卵发育历期较长,分别为3.36 d和3.24 d;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以1 mW/m2处理最短,分别为3.80 d和5.19 d;交配率和卵孵化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黄光、绿光和蓝光,红光和紫外光环境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缩短(<13 d),交配率降低,分别为54.45%和65.56%;产卵前期延长(>5.5 d),产卵期缩短(<6 d),单雌产卵量降低,分别为38.34粒和57.60粒;卵发育历期在红光、蓝光和紫外光处理下较短,分别为2.66、2.58和2.65 d;卵孵化率在紫外光处理下最低(89.90%),显著低于其他波长光处理。表明光环境可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其中低光照强度或红光、紫外光均能抑制其繁殖力,不利于种群发展,可用于该害虫田间光诱控技术的开发。


花生COP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花生中COP1基因的序列及表达特征,本研究从花生中克隆获得2个COP1基因,分别命名为AhyCOP1a和AhyCOP1b,以此为基础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hyCOP1a和AhyCOP1b分别长2103 bp和2049 bp,均含有13个外显子和12个内含子.聚类结果显示AhyCOP1a和AhyCOP1b与双子叶作物的COP1基因聚成一类,且分别与AduCOP1和AipCOP1亲缘关系最近,表明AhyCOP1a和AhyCOP1b的进化分别始于花生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和A.ipaensis.此外,AhyCOP1a和AhyCOP1b分别有6个和7个WD40重复基序.各类物种的COP1基因在N端相似度较低,在C端WD40结构域部分相似性较高,表明WD40结构域是COP1基因的主要核心功能区域.组织表达结果显示,AhyCOP1a和AhyCOP1b在地上部的表达显著高于地下部,花中最高,其次为叶和茎.但AhyCOP1a在地下组织的表达量在显著高于AhyCOP1b,暗示AhyCOP1a在地下组织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更大.此外还发现光照可以促进花生COP1基因的表达,表明花生中COP1基因的表达受光照显著影响.总之,本研究结果初步明确了花生中COP1基因的序列及表达特征,为后续深入探究COP1基因的分子功能奠定了基础.


花粉蜜源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异色瓢虫为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取食一些花粉或花蜜作为食物。为了明确花粉蜜源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设置花粉+蚜虫、花粉、蚜虫、清水4个处理,主要研究了花粉蜜源对异色瓢虫成虫产卵量、寿命、存活率、幼虫捕食率、发育历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花粉蜜源可显著提高该虫的成虫产卵量、寿命以及存活率。但单独以其为食物,成虫产卵量与取食蚜虫的处理相比显著降低,表明蜜源不能替代蚜虫为异色瓢虫的繁殖提供必要的营养。花粉蜜源对该虫的幼虫捕食量、发育历期无显著影响。花粉蜜源对异色瓢虫成虫有显著影响,但对幼虫影响不显著。


玉米花丝花青苷显色性状的QTL定位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花丝颜色是玉米特异性和一致性判定的重要农艺性状。为解析玉米花丝花青苷显色性状的遗传机制,以绿色花丝自交系WL134和紫色花丝自交系D7杂交构建的213份DH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在2022年和2023年2 a环境下分别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花丝花青苷显色性状在不同家系、不同年份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广义遗传力为0.864。2 a的花丝颜色数据共检测到9个QTLs,分布于玉米的第2,3,5,6,8,9号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在4.83%~9.26%。在第5染色体上定位到一个稳定的在2 a数据中可重复检测到的位点qSC5,位于19.15~19.80 Mb, 2022年检测的LOD值为4.65,贡献率7.22%,2023年检测的LOD值为5.76,贡献率7.17%,为主效QTL位点。与前人的研究比对发现,该位点为调控花丝花青苷显色的新位点。基于qSC5两侧的SNP标记,DH群体中极端紫色花丝家系中90.91%的基因型为CCCC,而绿色花丝家系中该基因型仅占44.00%。该标记与玉米花丝颜色显著相关,可能与调控花丝花青苷显色性状的关键基因连锁。


膳食纤维缓解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结肠炎是一种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反复发作的炎症性肠道疾病,通常伴随着肠道细胞损伤、肠道免疫及肠道菌群异常等症状。大量研究表明,膳食纤维作为一种益生元,其代谢产物可选择性地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进而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的水平、降低炎症因子表达、增强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从而改善机体的炎症反应。膳食纤维这种通过其代谢产物发挥抗炎的作用,为辅助治疗结肠炎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概述了结肠炎的发病机制,膳食纤维及其代谢产物与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免疫细胞之间的作用机制,旨在为膳食纤维缓解结肠炎和开发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玉米果穗湿储技术与装备分析
《河北农机 》 2024
摘要:随着全球畜牧业的迅猛发展,提高饲料的营养效率和质量已成为整个畜牧行业的重要需求。尤其在奶牛和肉牛的饲养过程中,高质量的饲料不仅可以提高产奶量和生长速度,还可以优化动物健康和降低饲养成本。为了探讨保持玉米果穗饲料的高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本文采用了详细的技术分析和设备评估方法,研究了玉米果穗湿储技术。结果表明,玉米果穗湿储技术不仅能有效保持玉米的水分和营养成分,避免了传统干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而且通过使用特定的储存设施和发酵剂,还能显著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储存稳定性。此外,与传统干燥技术相比,湿储技术显示出较低的能源消耗和物理损失,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保优势。这些发现支持了玉米湿储技术在现代畜牧业中的应用价值,尤其适合于高产奶牛和肉牛的饲养。


蓝莓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揭示蓝莓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可以为蓝莓内生真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进一步探究内生真菌与蓝莓的共生关系奠定理论基础。以2022年9月和2023年6月在长白山地区采集的栽培蓝莓根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植物组织分离法对蓝莓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与纯化,并研究了其菌落形态特征;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法对所得菌种进行了鉴定,并分析了其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从2 a样本中共分离出菌株136株,根据菌株菌落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合并后得到52个菌株类型;根据序列相似性原则,52株内生真菌归于17个属,分别是卵菌(Oomycota) 1个属、接合菌(Zygomycota) 2个属、子囊菌(Ascomycotina) 14个属,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 sp.)真菌为优势菌群。从9月样品中分离出内生真菌27株,归于12个属,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 sp.)真菌为优势菌群;从6月样品中分离出内生真菌25株,归于9个属,其中镰刀菌属(Fusarium sp.)真菌为优势菌群。不同内生真菌在蓝莓生长周期内共生的时间不同,9月蓝莓的内生真菌多样性高于6月蓝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