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氮量对设施甜瓜生长发育、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设施甜瓜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设施甜瓜生产确定氮肥最佳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和化肥减施增效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吐鲁番地方品种西开心甜瓜为试材,在设施条件下以不施氮肥和常规施肥为对照,分析不同施氮量处理对甜瓜生长发育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以施入一定磷钾肥为基础,植株主蔓和茎粗生长在生育期内表现为为"慢-快-慢"3个阶段的"S"型生长曲线,主蔓长度与施氮量成正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植株茎粗、果实纵径、横径及氮素吸收量均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优化施肥与常规施肥相比,氮素吸收率提高32.79%,氮肥利用率提高11.63%.氮素过量施用会导致氮肥对产量贡献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生理利用率和氮产投比都降低.[结论]在保证甜瓜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以优化施肥为基础,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根据甜瓜生长结果需肥规律,氮磷钾肥科学合理配施,实现氮肥的高效利用,提高氮肥利用率,减施化肥和农药,降低生产成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葡萄霜霉病流行与气候条件的关系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新疆伊犁河谷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降雨持续时间对栽培葡萄红地球霜霉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影响,为探索防治霜霉病关键时期施用化学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6年连续定点调查霜霉病侵染叶片时间、记录病叶受害程度等病害流行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建立葡萄霜霉病发生程度预测判别函数进行回测和验证.[结果]葡萄霜霉病的发生逐年加重,不同年度霜霉病发病程度有差异,但趋势一致,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病情指数急剧上生,9月中旬达到高峰时维持平稳.当年雨季开始早晚和降雨量大小与病害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霜霉病流行表现指数增长,按照y=73.263e0.190 9x,其中R2=0.970 9此方程确定了该病流行程度的气象因子预测指标.依据此模型对调查葡萄园2012~2016年霜霉病流行程度的预报预测结果和实际发病情况基本一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海岛棉种子活力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海岛棉萌发期的耐盐特性,分析盐胁迫下海岛棉种子活力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培育耐盐海岛棉品种提供支持.[方法]以35份海岛棉种子作为材料,以NaCl溶液(150 mmol/L)模拟盐胁迫条件,统计分析发芽势、发芽率、根长、下胚轴长、苗鲜重、苗干重6项指标.[结果](1)盐胁迫条件下,海岛棉种子各指标受影响程度不同,其中下胚轴受影响程度最大,苗干重受影响最小;(2)与对照样本比较,其中发芽势、发芽率、根长、下胚轴长、苗鲜重5项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数均低于对照,苗干重的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则高于对照.[结论]35份海岛棉种子分为3类:第Ⅰ类属于高耐盐品种,第Ⅱ类属于中等耐盐品种,第Ⅲ类属于低耐盐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来自世界各地非常具有代表性的409份栽培稻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进行了苗期耐盐性鉴定.通过比较对照和盐胁迫之后苗长、苗重、根长和根重表型之间的差异以及盐胁迫后依据水稻死叶率对水稻的耐盐等级的鉴定.结果表明,90%左右的种质资源经过盐胁迫处理后苗长、苗重、根长和根重都显著的降低.主成分分析结果中将这些材料分为籼稻(292种材料)和粳稻(117种材料) 2个主要亚种,两个亚种之间的表型不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盐处理之后水稻死叶率的调查鉴定,筛选了7份高耐盐种质材料和167份耐盐种质材料,可以为后续研究水稻苗期耐盐机理和耐盐新品种培育提供优异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苗期耐盐性 群体结构 耐盐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寄主植物间套作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及其天敌的影响
《环境昆虫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作物布局作为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内容,一直是保护性生物防治的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田块作物间套作种植模式对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的影响,探索马铃薯甲虫可持续防控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本研究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对马铃薯-玉米、马铃薯-向日葵、马铃薯单作3种作物间套作模式进行田间种群数量调查,分析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的马铃薯甲虫种群动态差异.结果表明:在马铃薯甲虫发生期,马铃薯单作第二代幼虫为害高峰期出现晚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一代成虫为害高峰期早于两种间套作模式.第二代幼虫为害低峰期(8月26日-9月7日)时,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单作(P<0.05),马铃薯-玉米间套作幼虫量显著低于马铃薯-向日葵(P<0.05),整个调查期间,马铃薯单作虫量要大于两种间套作.此外,天敌昆虫群落调查表明:间套作玉米异色瓢虫量显著高于马铃薯单作(P<0.05),间套作向日葵的草蛉、食蚜蝇虫量高于马铃薯单作.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对越冬代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有影响,马铃薯播种初期间套作向日葵或玉米能在一定程度上阻隔马铃薯甲虫的定殖扩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配施NAM长效剂对小果型西瓜氮、磷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化肥配施NAM长效剂对新疆设施小果型西瓜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小果型西瓜品种众天2013和众天6211为材料,在小果型西瓜上施用不同用量的氮肥和配施添加剂NAM,测定小果型西瓜氮、磷吸收量和产量品质,分析小果型西瓜氮磷吸收、产量品质与氮肥配施NAM的关系。【结果】在等养分条件下,配施NAM能增加小果型西瓜干物质量、氮磷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在氮肥减量20%配施NAM长效剂与常规施肥(CF)处理在干物质量、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上相当,其中品种众天6211,产量在80%CF+NAM处理较CF显著增产4.23%。【结论】与常规施肥(CF)相比,2个品种CF+NAM、80%CF+NAM能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氮肥利用率1.1~3.2个百分点和磷利用率0.48~0.79个百分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参数及助剂类型对杀虫剂防治棉蚜的增效作用
《农药学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及评价助剂对药剂的增效作用,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飞行高度、飞行速度和喷头型号等喷雾参数对棉蚜防效的影响,并评价了5种喷雾助剂ND-600、ND-800、G2801、倍达通和N380对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SC)和21%噻虫嗪SC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植保无人飞机飞行高度对棉蚜防效的影响显著,其中飞行高度为2 m时防效最佳,最优参数组合为飞行高度2 m,飞行速度3 m/s,喷头型号IDK120-01.添加助剂后,22%氟啶虫胺腈SC和21%噻虫嗪SC对棉蚜的防效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药后7 d,除ND-600外,ND-800、G2801、N380和倍达通对22%氟啶虫胺腈SC均有增效减量作用,其中ND-800的效果较好,G2801、倍达通和N380的增效作用一般;21%噻虫嗪SC对棉蚜的防治效果较好,除不添加助剂的处理外,其余处理药后7 d的防效均在90%以上,5种助剂的减量增效作用均较好.
关键词: 植保无人飞机 喷雾参数 助剂 氟啶虫胺腈 噻虫嗪 棉蚜 增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播增密对棉花群体光合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棉花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晚播条件下不同高密度棉花群体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旨在探索黄河流域冀中植棉区棉花晚播适宜的密度。【方法】于2017年和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2个密度处理:9.0万株·hm~(-2)(D1)和12.0万株·hm~(-2)(D2)。2017年以农大601和国欣棉9号为材料,2018年供试品种为农大601。研究不同高密度对棉花群体光合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在棉花快速生长时期,D2密度的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D1,可见较高密度在棉花旺盛生长阶段易创建较大的冠层结构,但过高的叶面积指数导致群体郁闭,不利于群体光合性能提高,尽管D2群体总干物质及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较多,但较强营养生长势制约了生殖生长,导致生殖器官养分分配比例降低;增加密度对铃重及衣分没有影响,可能因为年际间气候因素影响,其他产量构成因素2年结果不尽一致。【结论】在该地区适宜晚播条件下,D1更有利于构建合理的棉花群体结构,易达到稳产;而D2有获得高产的潜力,在提高群体干物质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化控技术改善群体器官间养分分配,提高经济系数可获得更好产量。
新疆喀什辣椒轻斑驳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复合侵染的分子鉴定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8-2019年,在新疆喀什地区调查时发现部分种植的辣椒植株上心叶发黄皱缩、卷曲,个别植株叶片呈现斑驳花叶状.为了明确引起新疆喀什辣椒病毒病的病毒种类,提取典型症状样品的总RNA,反转录得到cDNA,分别用辣椒轻斑驳病毒和黄瓜花叶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CMV和PMMoV特异引物分别扩增得到约735,472 bp的特异条带,阴性对照未扩增目的条带,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分别与韩国西葫芦CMV分离物(GU327368.1)和日本辣椒PMMoV分离物(AB276030.1)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5%,99%,结果表明,喀什地区辣椒疑似病毒病样本被CMV与PMMoV复合侵染.
关键词: 辣椒 黄瓜花叶病毒 辣椒轻斑驳病毒 复合侵染 RT-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杏新品种'黄金油杏'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金油杏'是利用从新疆轮台搜集的特异资源种子经实生选优培育而来的杏新品种.该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38.6 g,最大果质量45.4 g.果皮金黄色,中厚,光滑细腻,有光泽.果肉金黄色,肉质软细,硬度中,纤维少,多汁,风味浓甜,芳香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为19.6%~22.6%,总糖含量15.35%,总酸含量0.46%,维生素C含量21.4 mg·100 g-1.果核椭圆形,表面光滑细腻;仁甜、较饱满,可食率93.0%.郑州地区3月上旬开花,果实6月上旬成熟,11月上中旬落叶.采果期长,耐贮藏,常温下可贮藏7~10 d.生长势强,成花易,以花束状果枝、短果枝结果为主;自花结实,丰产性好.该品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我省各地区及周边省杏的栽培区域均可种植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