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度和硬实对金花菜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19 CSCD
摘要:为科学指导金花菜的田间生产,以不同来源的5份金花菜(Medicago polymorpha L.)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温度(5、10、15、20、25、30、35、40℃)下和破除种皮后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海门、扬中、江都金花菜种子萌发率在20℃左右达到最大值,分别是43%、60%、59%。海安金花菜种子在25℃下萌发率最高,为24%;温岭金花菜种子则在15℃和25℃下萌发率达最高,均为22%。40℃时金花菜种子均无法萌发。金花菜的种皮硬实是限制其萌发的重要因素。不同来源金花菜种子的硬实情况差异较大,海安、海门、扬中、江都、温岭等金花菜种子硬实率分别为84.67%、50.83%、40.50%、37.67%、67.67%。破除种皮硬实可明显提高金花菜种子的萌发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相关降解特性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苯酚化合物相关降解微生物,确定其相关功能特性,为进一步揭示相关降解机制以及开发利用该菌株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方法】以苯酚为筛选压力对盐爪爪根际微生物进行分离筛选,采用16S rDNA序列测序确定相关降解菌的生物学地位,并对其抗逆特性和功能特性进行分析,开展其对苯酚和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的研究。【结果】获得了一株编号YZZ-9的菌株,经鉴定该菌为沼泽考克氏菌(Kocuria palustris),其能够在10%的NaCl,3.5 g/L的苯酚下生长良好,且能利用多种苯类化合物为单一碳源生长。当培养基中苯酚浓度低于1.0 g/L时,苯酚可在120 h内完全降解;当苯酚浓度达到1.5 g/L,培养基中的苯酚降解几乎完全被抑制。同时,菌株可明显降解玉米赤霉烯酮,当菌株培养144 h时,培养基中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可达68.9%。【结论】菌株YZZ-9具有良好的苯酚和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工艺对恰玛古制干特性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干燥工艺对恰玛古干燥持续时间、色泽、感官评价及能耗的影响,为恰玛古较优的干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干燥温度、切片厚度和不同预处理方式3个重要的因素,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提高干燥温度、降低切片厚度以及热烫的前期处理,能够明显缩短恰玛古干燥的持续时间;降低温度、氯化钠溶液浸泡的前期预处理能较好地保护原有的色泽;降低温度、降低切片厚度以及氯化钠溶液浸泡的前期预处理之后的感官评分较高;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的能耗越高。【结论】恰玛古热风干燥较优的干燥工艺为:温度55℃,切片厚度3 mm,前期预处理的方式为氯化钠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长链非编码RNA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植物生理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由RNA聚合酶II转录产生长度大于200 nt并且不具备编码蛋白功能的RNA,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及病毒中,具有表观遗传标记、发育阶段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征.研究表明lncRNA不仅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而且还在植物抗病和响应逆境胁迫中起到重要作用.该文简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有关lncRNA的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及其数据库,主要阐述lncRNA在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等方面发挥的生物学功能,对lncRNA存在的问题及其在作物生产育种中的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的南疆果园土壤肥力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温宿县核桃和红枣果园土壤肥力水平,为核桃和红枣果园科学施肥和耕地地力提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果园土壤盐分含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土壤质地和质地构型作为评价指标,综合用于层次分析、特尔斐法、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评价温宿县核桃红枣园土壤肥力.[结果]温宿县核桃红枣园土壤肥力水平主要集中在中肥力和低肥力区,其中核桃园中肥力、低肥力区和极低肥力区分别占核桃园面积的45.65%、35.57%和11.91%;红枣园中肥力、低肥力区和极低肥力区分别占红枣园面积的46.55%、44.35%和6.29%.[结论]两类果园的土壤肥力水平属中低水平,有机质、氮素、磷素、有效性锰和锌缺乏是影响温宿县核桃和红枣果园土壤肥力水平主要障碍因子,应培肥地力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重视氮肥、磷肥的施用,补施微量元素锰肥和锌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铃虫Ⅳ型几丁质酶的基因克隆、酶学性质及表达谱
《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昆虫几丁质酶(chitinase, CHT)主要参与蜕皮、围食膜的降解和机体免疫防御等重要生理生长发育过程。本研究旨在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Ⅳ型(group)几丁质酶基因进行克隆和表达分析,为以该基因作为棉铃虫防控的分子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棉铃虫中肠中克隆Ⅳ型几丁质酶基因,分别运用DNAMAN和MEGA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DE3)中诱导表达其体外重组蛋白,利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用Ni-NTA纯化柱纯化重组蛋白,之后研究该蛋白的酶学性质。qPCR分析该基因的在棉铃虫不同发育阶段和6龄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克隆获得棉铃虫几丁质酶基因HaCHT4(GenBank登录号:MH500771),其cDNA长1 624 bp,ORF长1 527 bp,编码509个氨基酸,预测的分子量为55.2 kD。蛋白质序列的N末端具有信号肽,中间序列部分含有一个催化结构域(catalytic domain, CAD), C末端含有一个几丁质结合结构域(chitin binding domain, CBD)。多序列比对显示,HaCHT4具有几丁质酶的保守区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HaCHT4属于Ⅳ型几丁质酶。重组蛋白His-HaCHT4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纯化的重组蛋白对胶体几丁质底物具有降解活性,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0℃和7,动力学参数K_m和V_(max)值分别为1.76±0.35 mg/mL和0.0220±0.0012μg/mL·s。qPCR分析表明,HaCHT4在1龄和2龄幼虫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幼虫龄期及预蛹期;主要在中肠和脂肪体中高度表达,体壁和头部中低表达。【结论】结果提示棉铃虫HaCHT4可能参与围食膜中几丁质降解过程。这些结果为深入研究HaCHT4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并为害虫防治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关键词: 棉铃虫 几丁质 Ⅳ型几丁质酶 酶学性质 基因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专用长效配方肥对新疆春油菜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春油菜区,施用油菜专用长效配方肥对其产量、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筛选出最佳施肥量。【方法】以不施肥、习惯用肥为对照处理,以专用长效配方肥不同NPK比例为试验处理,在成熟期对地上部生物产量、各部位养分积累量、产量进行测定,计算分析表征肥料利用效率。【结果】随着油菜专用肥使用量的增加,成熟期有效株数、每株荚角数、每荚粒数、籽粒产量、肥料增产率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处理5增产率最大(55. 64%),其次是处理2(51. 79%),处理5的籽粒产量、茎秆产量最高,分别为3 799. 92、7 579. 95kg/hm~2;不同处理地上部养分投入产出差异显著,处理3、4、5 N产出量均大于投入量;表征肥料利用效率计算分析发现处理3肥料中N的养分利率最高(89. 8%),处理5肥料中P_2O_5的养分利率最高(46. 9%);肥料表观利用率最高的是处理3 (86. 84%),其次是处理5 (85. 27%),且处理5肥料农学利用率最大(4. 837 0),较习惯用肥(处理2)高出2. 037。【结论】在新疆春油菜区施用专用肥600 kg/hm~2(处理5),N、P_2O_5、K_2O分别为10. 0、4. 8和3. 6 kg/hm~2,肥料增产率最高(54. 16%),籽粒产量3 799. 92 kg/hm~2,与对照、习惯用肥达到显著差异,且实现油菜高产目标同时更需要关注地力培肥和平衡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肥减施条件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以生物有机肥替代常规化肥对番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为化肥减施和提高番茄品质、稳定现有产量提供应用和理论基础。【方法】化肥常规用量减施30%、50%,根据不同减施比例配施生物有机肥,小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土样及番茄果实采用随机取样法,测定减施化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对土壤养分转化、及番茄果实营养品质、产量、发病率的影响。【结果】用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可增加土壤中速效N、P、K的含量,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番茄果实总酸提高7.87%,VC含量提高24.95%,可溶性糖提高17.19%,产量与常规持平,差异不显著,番茄脐腐病发病率较常规施肥降低56.83%。【结论】在加工番茄种植中,用生物有机肥代替化肥的施肥方式可以降低化肥的施用量,有利于番茄果实的生长,品质提高,降低番茄脐腐病发病率。
关键词: 番茄 生物有机肥 土壤养分 营养品质 产量 发病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霜霉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建立及种质资源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甜瓜霜霉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最佳方法,并对甜瓜资源进行苗期接种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采用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苗龄,不同接种浓度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甜瓜霜霉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并对208份新疆哈密瓜资源和国内引进甜瓜资源进行霜霉病抗病性评价。【结果】甜瓜苗期接种霜霉病最好的方法是喷雾法,接种苗龄为2叶期,接种的最适浓度为5×10~3孢子/mL;筛选出免疫甜瓜霜霉病资源5份,高抗资源7份,中抗资源6份。【结论】甜瓜苗期接种霜霉病方法的确立以及抗霜霉病资源筛选为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新疆石榴皮中的总黄酮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新疆石榴皮中的总黄酮.[方法]以单因素为研究基础,分析温度、pH、吸附穿透曲线及洗脱液浓度、料液比等因素,研究D-101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石榴皮总黄酮的条件,并找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D101大孔吸附树脂对石榴皮中黄酮类物质纯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液pH为4、温度30℃、料液比1∶4(g/mL)、洗脱液乙醇体积为90%.该工艺富集纯化石榴皮黄酮类物质效果较好,石皮总黄酮的纯度由7.25%提高至17.32%.[结论]能有效的洗脱色素、叶绿素等非目标成分,科学合理的分离纯化石榴皮中总黄酮,且操作简单、安全、成本低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