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分调控对膜下滴灌水稻土壤水热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滴灌条件下分蘖期不同水分处理对滴灌水稻土壤水热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石河子大学试验场采用测坑试验,于分蘖期设置不同水分下限为85 %、75 %、65 %共3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播后取样,对比不同处理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日温差、干物质量、产量等指标,分析不同水分条件对滴灌水稻分蘖期生长的影响.[结果]滴灌水稻根系吸水主要是0~40 cm处的土壤水分,从苗期到分蘖期这一阶段主耗水主要集中在0~30 cm的土层中,到分蘖期之后耗水层主要以0~40 cm为主;随气温的升高,土壤日温差差异增大,整个分蘖期各处理的日平均温差表现为W3 > W2 > W1处理;拔节期W2处理积累的干物质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与W1、W3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了13.66 %、4.52 %,W2处理干物质总量较W1、W3处理有所增加,分别提高了4.09 %、9.43 %;W2处理由于成穗率最高,有效穗数与W1、W3处理相比较分别提高20.08 %、46.25 %;产量表现为W2>W1 >W3,W2处理产量与W1、W3处理相比分别增加7.14 %、16.37 %.[结论]分蘖期控制灌水下限在75 %左右,对成穗率具有显著的影响,有利于增加有效分蘖,减少无效分蘖发生,增大10 cm深度土壤日温差,促进根系生长的同时优化干物质积累动态,从而提高成穗率,进而影响产量形成.从滴灌水稻节水栽培的角度考虑,控制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75 %,能够达到节水高效栽培的目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清洗无核绿葡萄干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葡萄干加工企业清洗无核绿葡萄干后无核绿葡萄干极易褐变的问题,采用超声波辅助清洗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清洗剂酒精度、清洗温度和清洗时间为影响因子,褐变指数BI值为指标,通过响应曲面法设计和分析,最佳清洗条件下清洗的葡萄干用热泵干燥.实验表明无核绿葡萄干超声波辅助清洗工艺的最佳条件:清洗剂酒精度44% vol、清洗温度9℃、清洗时间90 s,在此条件下,无核绿葡萄干BI值仅为33.43,较传统自来水喷淋清洗降低26.98%.热泵干燥葡萄干的最佳温度是50℃,无核绿葡萄干BI值仅为23.69,略低于未清洗无核绿葡萄干,较相同温度下热风干燥降低28.5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磷对棉花磷素积累、分配、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磷肥用量对海岛棉和陆地棉2个栽培种各主要生育阶段磷养分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分析棉花对磷素营养的利用特性和磷肥效应.[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氮钾用量相同情况下,设置4个不同磷肥用量处理.[结果]2个棉花栽培种全生育过程的磷积累趋势相似,磷积累量随增施磷肥用量而增加,吐絮成熟期,生殖器官的磷积累量远大于营养器官.从各生育期磷的积累量看,陆地棉对磷的吸收量要明显大于海岛棉.施磷对棉花增产,主要是增加了棉花单株铃数.海岛棉和陆地棉P2处理分别比P0处理增产11.16%和16%.由磷肥效应方程:海岛棉推荐施P2 O5量为118.6 kg/hm2,陆地棉推荐施P2 O5量为80 kg/hm2.海岛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 O5平均为3.7 kg,陆地棉100 kg皮棉需要吸收P2 O5平均为4.21 kg.[结论]施磷可以增加棉花对磷的吸收和积累,合理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棉花产量.陆地棉磷的农学利用率、表观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都高于海岛棉,陆地棉较海岛棉对磷肥的吸收能力更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射对里海盐爪爪内生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干旱区研究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辐射强度对里海盐爪爪不同组织中内生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利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结合土壤的理化性质,对新疆不同辐射强度污染区的里海盐爪爪地上部分和根部内生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碳源利用类型、多样性、主成分和环境因子间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各处理间代谢活性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植物不同组织内生菌群落代谢活性存在明显差异.(2)地上部分样品中的主要菌群为利用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的微生物;根部样品中的主要菌群为利用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羧酸类和多聚物类的微生物.(3)不同辐射强度污染区植物样品及植物不同部位的内生菌群落结构也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在根部样品中,中度辐射污染区的代谢活性和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其他污染区.(4)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钾和氯根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相关,但辐射强度与里海盐爪爪内生菌群落多样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本研究揭示了不同辐射强度对植物内生微生物生长代谢、碳源利用及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为辐射污染区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酥皮切糕的研制及其质构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新型酥皮切糕的最佳配方,以核桃、葡萄干等为主要原料,辅以低筋粉、高筋粉、马铃薯粉、牛奶、水、玉米油及改良剂等,采用单因素实验,探讨核桃仁与葡萄干比例、低筋粉、高筋粉与马铃薯粉比例、面皮与油酥比例及改良剂添加量酥皮切糕质构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设计,通过感官评定法评分,确定新型酥皮切糕的最佳配方.结果 表明:各因素对酥皮切糕产品感官品质的影响大小依次为:面皮与油酥比例>核桃仁与葡萄干比例>低筋粉、高筋粉与马铃薯粉比例>改良剂添加量.最佳配方为:核桃仁与葡萄干比例为7∶3,低筋粉、高筋粉与马铃薯粉比例为90∶ 5∶5,面皮与油酥比例为5∶2,改良剂添加量为1.2%.新型酥皮切糕产品含糖量仅为13.80 g/100 g,最大剪切力仅为1.86 N,与传统切糕相比,其含糖量下降了23.76%,最大剪切力下降了97.55%,具有合糖量低、易切割等特点,这一结果为新疆切糕产品研发及产业化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果树间作对花生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花生在不同间作果树下的开花结实、生长规律及产量状况.[方法]以花育25号、花育33号、山花7号、山花9号为参试材料,分析花生在枣树、巴旦木2种果树下的开花结实、干物质积累、产量性状等指标.[结果](1)不同果树间作下花生主要开花时间在第10~27 d,枣树间作较巴旦木间作花生总开花量多;(2)红枣间作下花生根、茎、叶干重积累更快,幼苗期2种间作果树下花生营养生长表现一致,随生育期的进展,营养体与生育体比值(V/R)发生变化,苗期最大后逐渐减小;(3)同一果树间作下,不同花生品种间的主茎高、侧枝长差异显著,花育22号、花育33号较山花7号、山花9号更强壮;(4)枣树间作下花生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较巴旦木间作高.[结论]红枣适宜间作品种为花育22号,巴旦木适宜间作品种为花育22号、花育33号,红枣更适宜与花生间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拮抗酿酒葡萄灰霉病的枯草芽孢杆菌T3筛选、鉴定及抑菌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对酿酒葡萄灰霉病具有良好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从酿酒葡萄根际土壤进行微生物分离,以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为靶标菌株,采用牛津杯法对拮抗菌进行筛选,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进行鉴定分析,对拮抗菌进行生长特性及抑菌分析.结果 表明:筛选出一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T3菌株,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培养24~48 h T3菌株进入稳定期,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0.T3菌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MIC为3.6×105 CFU/mL,MBC为3.6×106 CFU/mL,3.6×109 CFU/mL T3菌株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直径为31.6±0.2 mm(P<0.05),抑菌效价为158.0±1.0 mm/mL(P<0.05).扫描电镜观察T3菌株造成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菌丝畸形、扭曲、顶端膨大、原生质收缩、孢子稀松,抑制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本实验为酿酒葡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
关键词: 酿酒葡萄 灰霉病 灰葡萄孢 拮抗菌 筛选鉴定 抑菌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神农架大九湖亚高山典型泥炭湿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湖北省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亚高山典型泥炭湿地土壤总有机碳、总氮、总磷、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进行时间(春、夏、秋、冬)和空间(表层15 cm、中层30 cm、底层45 cm)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土壤各样分以及pH、Eh、容重均满足正态分布,其中有效磷、速效钾为中强变异性,均值为31.33,71.2 mg/kg,总有机碳、总磷、铵态氮、pH、Eh、容重为中弱变异性,均值为419.2,1.56 g/kg和67.57 mg/kg, 5.33,104.4,0.155 g/kg,总氮为弱变异性,均值为20.13 g/kg.(2)土壤总有机碳在季节以及深度变化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总氮与总磷在首层与其余2层存在显著差异,在季节上总氮在首层存在季节差异,总磷在首、中层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养分仅速效钾与首层和其余2层存在显著差异.(3)土壤有机碳、总磷、铵态氮与总氮、速效钾、总磷与铵态氮呈显著正相关,总有机碳与土壤容重、有效磷与Eh,pH与Eh呈显著负相关.(4)研究区土壤总有机碳与总氮较高于我国其余泥炭湿地,随着纬度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两个玉米自交系雄穗花器官分化期的转录组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及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全基因组水平鉴定耐旱相关的基因,研究玉米雄穗花器官分化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理,为抗旱育种将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以干旱胁迫15 d和正常浇水的耐旱自交系"PHBA6"和干旱敏感自交系"吉63"花器官分化期的雄穗进行Illumin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分析,将测序得到的Unigene与玉米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利用RPKM来衡量样本间的基因表达丰度,以|log2foldchange|≥1,P<0.05,FDR≤0.001筛选出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并通过Gene Onto 1ogy (GO)数据库、 KEGG pathway数据库对筛选出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和参与的调控路径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水分处理相比,耐旱自交"PHBA6"和干旱敏感自交系"吉63"在干旱胁迫下分别有1 394个和1 300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共有差异表达基因831个,包括上下调表达趋势是一致的822个基因和9个具有相反的表达模式基因.除这些基因外,各自分别还有563个和469个基因型特异的干旱响应基因,这些特异的干旱响应基因的G0富集分析的条目并不完全相同,除共同富集在刺激响应,细胞壁改变外,耐旱自交"PHBA6"还富集在激素合成调控,机氮化合物代谢、蛋白结合上,特异的干旱响应基因的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在2个自交系中也不完全相同,耐旱自交"PHBA6"还有部分差异基因富集在生物素代谢通路上,另外,筛选出耐旱自交"PHBA6"中在干旱胁迫下差异表达的3个脱水素基因和3个特有差异表达的bZIP、MYB和ERF转录因子.[结论]胁迫相关基因的特异性响应可能是材料间耐旱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耐旱自交"PHBA6"中的3个脱水素基因和3个特有差异表达的bZIP、MYB和ERF转录因子基因在玉米耐旱育种中可能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稻区优质丰产水稻品种筛选与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新疆稻区种植的优质丰产水稻品种.[方法]以16份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品种比较和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不同水稻品种在生长发育、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产量及品质性状之间的差异.[结果]供试16份水稻品种全生育期在163~173 d,株高随生育进程呈增长趋势,齐穗期株高达到最大值,在85.97~101.30 cm;从分蘖前期到齐穗期时叶绿素SPAD值呈上升趋势,齐穗期到成熟期时叶绿素SPAD值大幅度下降,品种间存在差异,其中新农粳伊4号灌浆期最长,叶绿素SPAD值高,显著优于其他品种.各水稻品种产量与整精米率、食味值、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均存在相关关系,且主成分分析得出新农粳伊4号综合得分最高,其次为新稻36号和新稻57号,09-57综合得分最低.[结论]新农粳伊4号优质丰产性最好,其次是新稻36号和新稻57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