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半干旱区立式深旋耕和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饲用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合理的耕作和施肥管理措施是提高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饲用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关键。本研究于2017—2019年在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定西试验站开展大田试验,设置了传统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TOF)、深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DOF)和立式深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VROF)3个处理,并以传统旋耕+单施无机肥(TF)为对照,测定了饲用玉米干物质量、土壤含水量、产量,计算了土壤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等指标,探究不同处理对饲用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VROF花期0~3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降低了16.9~79.9 mm,干旱年份花前耗水量增加了9.7~22.4 mm、花后耗水量增加了11.0~19.8 mm,总土壤耗水量提高了8.6%~12.4%;立式深旋耕+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促进饲用玉米生育期耗水,使得成熟期干物质量增加3.9%~13.4%,株高、穗长、穗粒数、百粒重和双穗率也明显增加,秃顶长显著降低,籽粒产量增加4.3%~51.5%、生物产量增加4.3%~25.7%,籽粒和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36.9%和3.6%~13.5%,单位总产值增加5.1%~32.9%、纯收益提高6.9%~80.5%。可知,立式深旋耕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调控饲用玉米生育期耗水,使饲用玉米干物质积累、株高、百粒重等农艺和经济性状指标明显增加,显著提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提高总产值和纯收益,是适宜于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饲用玉米种植的抗旱增产增效技术。

关键词: 立式深旋耕作 有机无机配施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饲用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阴湿区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露头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从选地、整地施肥、种苗选择、露头栽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种子、适时采挖等环节介绍了高寒阴湿区黄芪露头栽培技术。

关键词: 黄芪 栽培方式 露头栽培 高寒阴湿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栽方式对黄芪新品种西芪1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21

摘要:在临洮县旱地条件下,对黄芪新品系西芪1号不同移栽栽植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移栽方式对黄芪株高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前期生长量以传统立式栽植表现较好,后期则斜卧式栽植与横卧式栽植的株高稍高于传统立式栽植。折合产量传统立式栽植方式最高,其次为斜卧式栽植,综合考虑认为黄芪移栽以斜卧式栽植为好,容易采挖,商品性高。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栽植方式 起垄覆膜 移栽 鲜根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兰州百合病毒RT-PCR检测技术建立及应用

甘肃农业科技 2021

摘要:病毒病是引起兰州百合产量下降、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准确、高效的病毒检测技术在百合脱毒种球生产和推广应用中十分重要。根据CMV、LSV和LMoV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百合18S rRNA为内参照,建立兰州百合病毒RT-PCR、二重RT-PCR检测体系。对兰州百合主栽区病毒病的抽样调查发现,CMV、LSV带毒率分别达到98%、100%,LMoV检出率在不同时期样品中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兰州百合 病毒检测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病毒病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对藜麦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连作对藜麦生长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方法】选取‘陇藜1号’为材料,开展田间定位试验,进行不连作(C0)与连作3年(C3)的对比实验,比较不同生育期藜麦生物量及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连作对藜麦的生长、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C3处理的株高、鲜物质质量、干物质质量在显穗期与灌浆期比C0分别降低了16.6%、2.2%、7.6%与7.5%、6.0%、16.4%,根长在显穗期、盛花期和灌浆期增加幅度为68.5%、13%和12.8%,分枝数、有效分枝率、主穗长度和单株穗质量比C0处理分别下降22.2%、7.4%、18.5%和28.1%,千粒质量降低13.9%,单株产量降低37.9%,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了34.78%。而C3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苗期、显穗期、花期和灌浆期明显低于C0,分别降低25.0%、53.6%、5.1%、62.5%,但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分别在灌浆期与显穗期分别增长150.1%和74%。连作使藜麦叶片SOD、POD、CAT活性下降,其中SOD和POD活性分别在盛花期和灌浆期下降72.8%和94.1%;CAT活性在显穗期和盛花期下降83.5%和73.2%,而APX活性在盛花期和灌浆期升高达250%和246.7%。【结论】连作严重影响藜麦光合作用和保护酶系统,使植株生产库源关系失调而引起生长与产量的抑制,降低藜麦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因此,在生产中应采用轮作倒茬等农艺措施,降低连作障碍对藜麦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关键词: 藜麦 连作 产量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特色马铃薯烤馍的营养成分分析

甘肃农业科技 2021

摘要:烤馍是中国最具地域特色的传统主食之一,也是西北人民最熟悉的食品之一。分析了马铃薯烤馍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并与传统小麦烤馍进行比较,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马铃薯烤馍的能量和脂肪低于小麦烤馍,总膳食纤维、维生素、氨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均高于小麦烤馍。马铃薯烤馍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关键词: 马铃薯烤馍 营养成分 检测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休耕和种植作物对黑麻土壤肥力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不同茬口土壤养分的固持残留水平,建立高效合理的轮作顺序以解决连作再植障碍问题.2018年在甘肃定西渭源县莲峰镇绽坡村随机区组设计、"S"形取样休耕1季、种植1季春小麦、马铃薯、蒙古黄芪和当归后0-20 cm层次的黑麻土壤,测定土壤全量、速效养分和阴阳离子含量.结果表明: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增加了0-20 cm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种植1季当归降低了0-20 cm层次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方差分析显示,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后0-20 cm层次黑麻土壤的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阴阳离子、Mg2+、SO42-和Cl-含量显著高于种植1季当归.主成分回归分析发现,休耕1季和种植1季蒙古黄芪后0-20 cm层次黑麻土壤肥力综合指数为0.98和0.56,种植1季当归的综合指数得分仅为0.07.休耕1季是黑麻土壤用养结合的简便有效方法,种植1季蒙古黄芪是培肥黑麻土壤肥力的适宜作物.

关键词: 1季休耕 1季种植作物 黄土高原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当归果翅对种子吸水与发芽进程的影响

植物研究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当归果翅对其种子吸水及发芽进程的影响,旨在为当归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以当归的双悬果果实和去翅种子作为试验材料,对其千粒重、含水量、体积、容重和吸水率进行测定,并在自然室温条件下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①当归双悬果去除果翅后,其千粒重减少了46.87%(P<0.01),体积减少了90.78%(P<0.01),容重增加了475.92%(P<0.01),含水量增加了20.15%(P<0.05);②当归果翅抑制了种子吸水吸胀的能力,果翅去除后能在2.48 h内进入稳定期,较去翅前提前了3.38 h,且吸水过程符合逻辑斯蒂方程;③当归果翅对种子发芽具有显著影响,果翅去除后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较未去翅种子分别提高了256.7%、12.28%和27.77%,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当归双悬果去除果翅后,减小了种子体积和重量,并促进了种子吸水吸胀能力,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种子的发芽质量.建议在生产中以去翅种子作为播种材料进行播种.

关键词: 当归 果翅 种子特性 吸水速率 发芽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陇薯系列马铃薯幼苗叶片抗逆生理指标比较及抗旱性评价

甘肃农业科技 2021

摘要:为了比较陇薯系列马铃薯品种的抗旱性,以陇薯系列和LK99的幼苗为材料,用PEG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将所有参试品种的根系在20%PEG溶液浸泡2 h后,对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测定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叶片各测定指标间有较大差异,但不同指标与抗旱性之间没有一致的相关性,单一指标不能完全反映抗旱性的强弱。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为陇薯10号、陇薯4号、陇薯7号、陇薯5号、陇薯8号、陇薯12号、陇薯9号、陇薯6号、陇薯3号、陇薯14号、LK99、陇薯11号。

关键词: 马铃薯 抗旱性 隶属函数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立式深旋耕作对西北半干旱区马铃薯水肥利用和产量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立式深旋耕作能提高土壤供水能力和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方法]在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于2016-2018年布设马铃薯定位试验,设计立式深旋耕作40 cm(VRT)、深松40 cm(SS)和旋耕15 cm(TT)3个处理.在马铃薯播期、盛花期和收获期测定土壤含水量、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开花期测定了马铃薯叶面积指数和叶片SPAD值,成熟期调查马铃薯产量.计算马铃薯阶段水分养分消耗量,养分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VRT耕作方式提高了马铃薯播前0-120 cm 土层的含水量和0-40 cm 土层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与SS和TT耕作方式相比,VRT提高了3年的花前平均耗水量,提高了干旱年(2016)的花后耗水量,但平水年(2017)和丰水年(2018)的花后耗水量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VRT耕作方式干旱年碱解氮消耗量在花前花后较SS和TT耕作方式分别增加了38.7、22.9 kg/hm2和25.9、12.9 kg/hm2;平水年碱解氮消耗量在花前花后较SS和TT耕作方式分别增加了17.2、0.4 kg/hm2和21.2、6.3 kg/hm2,丰水年相应地增加了13.6、4.1 kg/hm2和26.8、2.8 kg/hm2;VRT较SS和TT耕作方式增加了有效磷和速效钾的花前花后消耗量.VRT耕作方式叶面积指数(LAI)显著高于SS和TT处理,产量在2016、2017和2018年分别较SS和TT耕作方式增加了156.8%和47.8%、24.8%和41.0%、19.6%和27.5%,VRT耕作方式土壤水分利用率和速效氮磷钾利用效率高于SS和TT,并在干旱和平水年达显著差异.[结论]与深松和旋耕相比,立式深旋耕作可以提高马铃薯播前0-120 cm 土层的贮水量,进而提高0-40 cm 土层中的有效态氮和磷含量,特别是在花前阶段;较好的水肥供应促进了马铃薯的生长(较高的SPAD值和叶面积指数),有利于马铃薯开花后的生长,最终获得较高的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立式深旋耕作还优化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土壤水分和养分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养分向土壤深层的移动,其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明显.

关键词: 立式深旋耕作 养分利用效率 水分利用效率 马铃薯 产量 西北黄土高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