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菲律宾蛤仔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 VpLITAF基因克隆及其对微生物侵染的应答研究
《海洋与湖沼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LITAF)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调节LPS诱导炎症因子TNF-α的表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s,ESTs)结合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获得了菲律宾蛤仔LITAF基因cDNA全长(VpLITAF),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VpLITAF的组织分布以及鳗弧菌、藤黄微球菌刺激下的时序表达特征。VpLITAF基因序列包含39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30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为14.39kD,理论等电点7.47。序列分析表明,VpLITAF具有高度保守的LITAF结构域,与其它贝类LITAF具有高度同源性,并在系统进化树中与海洋软体动物LITAF聚为一簇。VpLITAF基因主要表达于蛤仔肝胰腺,肌肉中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鳗弧菌和藤黄微球菌刺激在某些时段可显著诱导VpLITAF基因的表达水平,最高可达对照组表达量的3.5倍,且鳗弧菌对VpLITAF基因表达的诱导作用明显强于藤黄微球菌。以上结果表明,VpLITAF在菲律宾蛤仔的固有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 微生物侵染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幼鱼消化率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5组等氮等脂等能的饲料,在室内流水系统进行68d的养殖实验,探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不同分子量水解鱼蛋白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16.05±0.03)g]幼鱼消化能力的影响。分别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5.4%超滤水解鱼蛋白(UF)、5.5%未经超滤水解鱼蛋白(FPH)、5.5%超滤截留水解鱼蛋白(RF),其均占饲料蛋白的10%,以及不添加水解蛋白(PP),以上各组鱼粉含量均为18%,对照组(FM)鱼粉含量为67.5%。研究结果表明,FM组的大菱鲆特定生长率与UF、FPH及PP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在FM组与UF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FPH、RF及PP组(P<0.05);饲料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在UF、FPH及RF组显著高于PP组(P<0.05),但显著低于FM组(P<0.05),在UF组显著高于FPH和RF组(P<0.05);不同处理对饲料氨基酸和牛磺酸的消化率均产生显著影响(P<0.05),趋势为FM组最高,其次为UF组,PP组最低;半胱氨酸和牛磺酸的消化率在添加水解鱼蛋白的3组(UF、FPH和RF组)和不添加水解鱼蛋白的2组(FM和PP组)呈相反的趋势。上述结果表明,在高植物蛋白饲料中添加低分子量水解鱼蛋白(UF),大菱鲆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有升高的趋势,但UF、FPH以及RF都显著提高了大菱鲆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且UF效果优于FPH和RF。此外,添加不同分子量水解鱼蛋白都降低了牛磺酸的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囊藻和小球藻携带WSSV量的变化及对水体游离WSSV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CSCD
摘要: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和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携带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数量变化及对水体游离WSSV量的影响。试验设置微藻高、低密度组和不加微藻的对照组,分别加入等量的WSSV粗提液,于第2、第24、第72和第120小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藻液上清和沉淀藻体的WSSV数量。结果表明,微囊藻和小球藻可携带少量WSSV,且随时间延长而减少;微囊藻携带WSSV量与其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小球藻携带WSSV量与其细胞数相关性不显著(P>0.05);2种微藻均有促进水体WSSV数量消减的效果,且小球藻的消减效果优于微囊藻,对养殖对虾白斑综合症(white spot syndrome,WSS)的生态防控更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微囊藻 小球藻 WSSV携带量 TaqMan real-time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Microsoft Project创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系统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14
摘要:依据基本建设项目实施关键点控制图,利用Microsoft Project软件,创建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系统,使项目管理者在规划实施方案、管理执行进度、调整实施计划和分析关键路径等方面得到便利,大幅提高项目执行能力,推进各项农业基本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关键词: 农业基本建设 项目管理系统 Microsoft Project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湖海子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影响因子
《湖北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2012年7月对长湖海子湖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1种(含变种和变型),以绿藻最多(45.10%),其次为蓝藻(29.41%)和硅藻(13.73%),裸藻、甲藻和隐藻所占比例均低于2%。共鉴定出8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其中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优势度最高。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39.01×105~575.20×105 cells/L,平均值为385.86×105 cells/L。根据海子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丰度水平、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价,海子湖水域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各站点与TN、NH3-N、DO及TP关系较紧密,主要浮游植物中多数蓝藻与TN呈明显正相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点与海子湖狭长形地形、进水口产生的水动力学特征以及沿岸较多人为因素干扰紧密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鲻鱼鳃组织14-3-3a、NKCCIa、Apo-14和Na+-K+-ATPaseβ基因表达对盐度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鲻鱼(Mugil cephalus)鳃组织14-3-3a、NKCCla、Apo-14和Na+-K+-ATPaseβ基因对盐度变化的响应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处理组对14-3-3a、NKCCla、Apo-14和Na+-K+-ATpaseβ等4种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盐度20)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各类基因与盐度适应相关性的差异性也较为显著;其中Na+-K+-ATPaseβ和NKCCla在低盐环境下被显著诱导,表达量上升明显(P〈0.01),而14-3-3a与Apo.14在低盐环境下表达量均有明显的下调(P〈0.05);不同盐度处理组与对照组表达量的差异、各基因表达量与盐度的回归关系以及4种基因生物整合标志物响应值的不同,表明Na+-K+-ATPaseβ和NKCCla相对于14-3-3a和Apo-14更能赋予生物在受到低盐度应激刺激后,产生渗透调节机制,提高生物抵抗环境的胁迫能力;可考虑Na+-K+-ATpaseβ和NKCCla适宜作为鱼类鳃组织在低盐环境胁迫下调控渗透基因的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鲻鱼 14-3-3a NKCCla Apo-14 Na+-K+-ATPaseβ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波消解-EDTA滴定法测定海蜇产品中铝的含量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 2014
摘要:建立了微波消解-EDTA滴定法对海蜇中铝含量的测定方法。通过多次实验选择最佳的微波消解程序为:消解功率为800 W,消解温度为180℃,升温10 min,消解10 min,冷却5 min。经前处理的样品液与过量的EDTA溶液反应后,以锌标准液反滴定来计算样液中铝含量。结果表明,铝含量在0~200μg/mL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9 8,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7.4μg/mL,最小相对标准偏差为1.90%。在3种海蜇样品的加标回收实验中,铝元素的回收率在86.10%~110.3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8.84%。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好,精密度高,且重现性好,适用于海蜇中铝元素的测定。[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4,4(3):18-2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