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啶虫脒在芹菜设施栽培体系下的沉积与残留
《浙江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芹菜设施栽培条件下啶虫脒的沉积与残留规律,并建立了芹菜叶、茎、根,以及土壤中的啶虫咪经乙腈提取、QuEChERs萃取净化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的方法.结果表明:啶虫脒在芹菜叶、茎、根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 ~102.5%、83.9% ~93.5%、97.0% ~100.1%和90.8% ~94.4%,在芹菜设施栽培体系中啶虫脒的沉积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芹菜叶>土壤>芹菜茎>芹菜根.啶虫脒在芹菜叶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为4.2~19.4 d.按有效成分18 g·hm-2和27 g·hm-2施药后7 d,设施栽培条件下芹菜叶和茎的啶虫咪残留量分别为0.3300~2.5700、0.0047~0.0300 mg·kg-1,均低于GB 2763—2019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3 mg·kg-1).研究结果可为啶虫脒在芹菜设施栽培体系下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参考.


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影响机制研究进展
《应用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降低土壤氨挥发量是农田生态系统中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关键途径之一。生物炭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施入土壤后可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影响土壤氮素循环,并对农田土壤中氨挥发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稻田和旱田两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农田氨挥发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气候条件、土壤环境、施肥管理等);其次,重点综述了生物炭对农田生态系统氨挥发影响的研究进展,并从物理吸附机制、气液平衡机制、生物化学过程调节机制等方面探讨了生物炭介入下农田土壤氨挥发的响应机制,认为土壤氨挥发减排的响应主要是基于生物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土壤NH4+和NH3的吸附作用及促进土壤硝化作用;而生物炭增加土壤氨挥发排放主要与生物炭提高土壤pH值和透气性、增强土壤有机氮矿化微生物活性有关。最后,对生物炭减少土壤氨挥发、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不同氮高效玉米品种对氮素的吸收转运和代谢研究
《核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代谢调控机制,本试验以高氮高效型玉米品种先玉335和低氮高效型玉米品种京农科728为试材,设置5个施氮水平120、180、240、300、360 kg·hm-2,以本地大田生产施氮量360 kg·hm-2为对照(NCK),探讨不同基因型玉米植株氮素转运、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关键酶基因表达对减施氮肥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当施氮量为240~300 kg·hm-2时,先玉335各生育时期氮含量较高,平均产量达到较高水平;当施氮量为180~240 kg·hm-2时,京农科728各生育时期氮含量较高,平均产量达到较高水平.在低氮条件下,相较于先玉335,京农科728的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盐还原酶(Ni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天冬酰胺合成酶(AS)均可保持较高的活性.相较于拔节期,京农科782在大喇叭口期的NR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大喇叭口至灌浆期,两品种的GOGAT1和GOGAT2基因均显著上调;抽雄吐丝和灌浆期,京农科728中的GS1-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灌浆期,先玉335的GS1-3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相较于拔节期,在其他生育期,两品种的GS1-4基因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相较于拔节期,京农科728在灌浆期的AS1和AS3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相较于其他各生育时期,先玉335在拔节期的AS1基因显著上调.本研究结果证明了氮代谢关键酶基因对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吸收调控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了解不同氮高效型品种的氮素吸收调控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施用生物炭后土壤有机碳的近红外光谱模型研究与应用
《生态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肥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生物炭由于具有高度芳香化碳结构和发达孔隙结构等特性,可以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改善土壤物理结构,近些年成为农业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可见光近红外光谱(VIS-NIRS,400—2500 nm)技术对施加不同用量生物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以期为含生物炭土壤的有机碳分析建立有效预测模型.通过比较不同样本选择方法(Kennard-Stone (KS),Random selection (RS)和Sample setpartitioning based on joint x-y distances(SPXY))和光谱预处理方法(Savitzky-Golay平滑(SG)、倒数的对数log(1/R)、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一阶导数(Der1)、二阶导数(Der2)和多元散射校正(MSC)),以3种模型(组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模型(Synergy Interval Partial Least Squares,siPLS),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模型(Genetic Algorithm-Support vector machine,GA-SVM)和随机森林模型(Random Forest,RF))来建立生物炭土壤有机碳预测模型.结果 表明:(1)施加生物炭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幅度随生物炭添加量的提高呈增加趋势;(2)土壤反射率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1410、1920和2200 nm光谱附近存在明显的吸收谷;(3)对比3种样本选择方法,KS方法所划分的样本集相对于RS方法和SPXY方法更适用于生物炭土壤有机碳模型的建立;(4)以SG+MSC预处理结合GA-SVM方法建立的模型精度最高,校正集的R2cal和RMSECV值分别为0.9526和0.4839,验证集的Rv2a1和RMSEP值分别为0.8598和0.9987,RPD值为2.6017.该模型因具有精度高且模拟效果较好等优点,可用于含生物炭土壤的有机碳含量的科学预测.
关键词: 生物炭 土壤有机碳 近红外光谱 预测模型 样本选择


饲养密度对番鸭屠宰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饲养密度对番鸭屠宰性能和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选取28日龄、体重(1.25±0.13)kg的40只番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高密度组,试验用饲养笼长×宽×高为0.52 m×0.62 m×0.52 m,对照组2只/笼, 10个重复,高密度组4只/笼,5个重复,相同饲养条件下饲养2周,每组随机取8只称重后屠宰取肠道内容物;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盲肠内容物菌群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高密度组番鸭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肝重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2.61%、22.62%、40.24%、24.45%、26.25%(P<0.05),腹脂重降低43.81%(P<0.01);在门水平上,番鸭盲肠优势菌门主要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高密度组番鸭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拟杆菌门丰度极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别样杆菌属和粪栖杆菌属为番鸭盲肠中的优势菌属;与对照组相比,高密度组番鸭拟杆菌属、丁酸菌属和毛螺菌属丰度显著降低,别样杆菌属和罕见小球菌属丰度极显著降低,粪栖杆菌属丰度显著增加,Parabacteroides丰度极显著增加.由此表明,高密度饲养降低了番鸭屠宰性能,同时显著影响了番鸭肠道菌群结构.


大麦4个穗部性状的关联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部性状是大麦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决定因素,良好的穗部结构应有一定的穗长基础、适合的小穗密度和每穗小穗数.以137份来源广泛的大麦材料为关联群体,利用224对SSR标记获取群体基因型,在2个环境试点下对穗粒数、小穗密度、小穗数、穗长进行性状观察,利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和混合线性模型(MLM)两种模型进行4个穗部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供试大麦群体的4个穗部性状差异显著,穗粒数与小穗数、穗长与小穗密度显著相关.224对SSR标记共检测出479个等位变异,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Shannon's指数和PIC分别为1.765、0.612和0.327.供试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486~0.891,并在GS值为0.580时,将材料分为2个类群.群体结构分析也将供试材料分为2个亚群.GLM分析显示,与穗粒数、小穗密度、小穗数、穗长相关联的标记位点数量分别有33、13、34、6,这些标记遍布大麦7条染色体,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8.65% ~50.08%(P<0.001);MLM分析显示,与上述4个性状相关联的标记位点数量分别为4、3、4、1,这些标记位于大麦1H、2H和4H染色体,单个标记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3.12% ~16.95%(P<0.001).Ind1003、Ind2030、Ind2055、Ind4012这4个标记在2个环境中都能被2种模型检测到,且同时与穗粒数和小穗数相关联.


鲜食大豆颗粒全粉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鲜食大豆营养丰富、口味尤佳,但由于含水量高、易腐易损,导致其储运成本较高,综合利用价值较低.本研究借鉴甘薯颗粒全粉的回填制备方法,开发出鲜食大豆颗粒全粉的加工工艺,并对获得的颗粒全粉进行品质分析.结果表明,80目以上的颗粒全粉粉质细腻、复水性好,基本保持了鲜食大豆的口感和风味,已能满足深加工的需要;回填比例在1∶1.5 ~2之间的分散效果较佳,挤压粒径在20 ~40目之间的生产效率较好.相比于新鲜籽粒,颗粒全粉( >80目)的主要营养物质在回填加工过程中损失较小,其中蛋白质、脂肪和淀粉含量的差异不显著,而叶绿素也能保留其原有质量分数的60%.鲜食大豆新鲜籽粒作为原料先加工成全粉,再通过深加工制成各式各样的下游产品,能够提升鲜食大豆的经济价值,促进鲜食大豆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哺乳动物黑素皮质素受体-4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黑龙江畜牧兽医(上半月)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receptor-4,MC4R)是下丘脑腹内侧核分泌的一类肽类物质,由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多个神经元群体表达,在哺乳动物体重以及能量平衡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基因可作为哺乳动物体重或生长性状的候选功能基因,且基因内存在多个与哺乳动物生长性状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文章对哺乳动物MC4R基因及其SNP对动物生长性状的影响进行简要综述,以期为MC4R基因SNPs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MC4R 单核苷酸多态性 哺乳动物 能量代谢 脂肪 体重


常用气象干旱指数SPEI和SPI在陕北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湖北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基于1981—2012年陕北地区10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利用标准化降水蒸腾指数(SPE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2个常用的气象干旱指数开展干旱时空分布及典型干旱事件识别研究,并利用旱灾历史记录进行验证,评价2种干旱指数在陕北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年尺度上,SPEI较SPI更能准确地描述陕北地区干旱的年际变化,其发现陕北地区近32年来干旱呈加剧态势;在季节尺度上,2种干旱指数的表述基本一致,均发现陕北地区以春旱为主;从空间分布上看,二者均发现陕北东南部是特旱高发区;在28次典型干旱事件的识别中,SPEI识别出19次,SPI识别出6次,SPEI较SPI更为准确.综合来看,SPEI更适用于陕北地区的干旱监测.


9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应急防控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高效农药,为防止进一步扩散为害提供指导.[方法]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结果]60 mL/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 3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和虫口减退率均在90%以上,后两者在后期效果最为明显,具有持效性.3种药剂在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3.6%、93.16%和93.72%,虫口减退率分别为91.20%,90.59%和91.36%.37.5 mL/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过程防效最低,药后14 d防效为38.04%,其减退率仅为14.79%.[结论]轮换使用60 mL/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生产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