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噬菌体对日本沼虾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及其应用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从3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池塘的水体、虾中分离得到41个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水体分离到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虾肝胰腺中分离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科等.采用滴注法检测了噬菌体NTHP01对分离到的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噬菌体NTHP01对芽孢杆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原生节杆菌、邻单胞菌、格氏乳球菌等均具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将噬菌体NTHP01制剂在日本沼虾养殖塘进行示范应用,初步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产量提高338~412 kg/hm2,产值提高2.25万~3.00万元/hm2.

关键词: 噬菌体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细菌性疾病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獭兔MITF不同可变剪接体对黑色素沉积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在哺乳动物皮毛的黑色素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兔MITF基因功能及其不同可变剪接体对黑色素沉积的影响还未见报道.基于此,根据NCBI预测结合文献报道,设计MITF编码区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结合TA克隆测序的方法,鉴定兔 MITF基因的6种可变剪接体:MITF X1、MITF X2、MITF X3、MITF X4、MITF X5和MITF X6.通过进化树分析,发现6个可变剪切体归为一个分支,与人和猩猩的进化距离最近.进一步构建MITF不同剪接体的过表达载体,转染到家兔黑色素细胞中,发现MITF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通过荧光定量检测发现MITF X1~X4过表达显著增加GPNMB的mRNA表达量(P<0.05),MITF XI~X3过表达显著增加TYR的mRNA的表达量(P<0.05),MITF X2过表达显著增加PMEL-17的mRNA表达量(P<0.05),其余MITF剪接体的过表达对下游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通过黑色素含量测定,发现MITF XI~X6剪接体显著增加黑色素细胞中总黑色素和真黑色素的含量(P<0.05),提示MITF N端的剪接变化并不影响黑色素沉积功能,但不同剪接体的下游信号通路存在差异.

关键词: 獭兔 MITF 可变剪切体 黑色素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鲜果蔬物流及包装技术研究与展望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鲜果蔬是人们膳食结构的基本组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生鲜果蔬在物流过程中存在保质期短、营养流失严重等难题,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及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作者从生鲜果蔬动态物流保鲜的视角,从采后预冷技术、物流包装材料与技术、蓄冷与保温技术、物流过程品质监测技术等方面,全面综述了国内外生鲜果蔬物流及包装技术的研究现状和科技前沿,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旨为生鲜果蔬物流与包装技术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鲜果蔬 冷链物流 包装材料 研究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低植酸突变体籽粒的抗氧化性分析

核农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对作物籽粒的耐储性和活力均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为揭示大豆低植酸突变体和野生型亲本中抗氧化代谢产物的差异,本研究以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Gm-lpa-TW-1、Gm-lpa-TW-1-M,以及野生型亲本浙春3号、台湾75为材料,分析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植酸含量对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籽粒发育过程中的总抗氧化能力受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较大,而非酶类氧化剂谷胱甘肽对总抗氧化能力影响较小.随着籽粒的成熟,脂质氧化物、丙二醛与蛋白羰基化产物的含量逐渐增加.低植酸突变体Gm-lpa-ZC-2、Gm-lpa-TW-1-M和亲本浙春3号、台湾75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强,且籽粒活力也较高;而低植酸突变体Gm-lpa-TW-1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弱,且籽粒活力也最弱,说明大豆籽粒抗氧化水平与籽粒活力呈正相关,但与植酸含量无相关关系.由此推测植酸并非影响大豆籽粒抗氧化能力和活力的直接因素.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索低植酸作物的籽粒活力下降机制,培育高籽粒活力低植酸大豆品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大豆 籽粒 植酸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可溶性膳食纤维强化重组蛋片的响应面优化制备和品质评价

中国食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以咸蛋清等为主要原料,以抗性糊精为营养强化剂,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强化重组蛋片,优化制备工艺并进行品质评价.方法:以脱气时间、蒸煮时间和抗性糊精添加量为自变量,以硬度、感官评分总分和白度为响应变量,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制备工艺;采用物性测试仪、感官评价、色差计、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仪器方法进行品质评价.结果:脱气时间、蒸煮时间和抗性糊精添加量对重组蛋片的质构特性、感官品质和色度均具有显著的影响;经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优制备工艺为脱气时间18.92 min、蒸煮时间30.00 min和抗性糊精添加量5.89%.由此制备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强化重组蛋片硬度为1853.37 g,感官评分总分为7.9,白度为67.80,其挥发性风味成分与未添加抗性糊精的重组蛋片无明显差异.结论:可溶性膳食纤维(5.89%抗性糊精)强化了重组蛋片的质构特性和感官品质,且对其外观、色度和挥发性风味特性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可溶性膳食纤维 重组蛋清 响应面优化 质构特性 挥发性风味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前摘心和赤霉素处理对葡萄花序拉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以葡萄品种寒香蜜、夏黑、瑞都香玉和新雅为材料,研究花前摘心和赤霉素处理对葡萄花序拉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寒香蜜葡萄的最佳花序拉长处理方式为花上1叶摘心且开花前1周浸蘸7.5~12.5 mg/L的GA3溶液,与对照相比每年可节省疏果人工6.0~6.5工日/667 m2;花前摘心能有效地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序生长,摘心时间越早对花序拉长的效果越明显,4种葡萄均表现为花上1叶摘心的花序长度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摘心方式,所以对于部分无核或保果处理的品种和大部分欧亚种葡萄,可以选择花上1叶摘心作为新梢的摘心方式.

关键词: 葡萄 花前摘心 赤霉素 花序拉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类型玉米苗期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应用昆虫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 Smith)是2019年入侵我国的重要农业害虫,对我国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明确草地贪类型夜蛾在不同玉米上的生物学特性,为不同类型玉米上草地贪夜蛾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本文研究了苗期不同类型玉米(甜玉米、糯玉米、甜糯玉米和普通玉米)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草地贪夜蛾在玉农科糯、斯达206、南甜糯601、焦点玉501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差异,平均发育历期为17.88-18.81 d,平均存活率为70.1%-76.3%。幼虫期取食玉农科糯、斯达206、南甜糯601、焦点玉501的草地贪夜蛾蛹重、蛹历期、成虫寿命和单雌产卵量在不同类型玉米间无显著差异,其中平均雌蛹重为193.67-214.16 mg/头,平均雄蛹重为197.40-200.41 mg/头,雌蛹平均历期为8.8-9.2 d,雄蛹平均历期为9.4-10.1 d,雌蛾平均寿命为11.0-16.1d,雄蛾平均寿命为9.8-13.1d,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733.3-845.2粒。【结论】苗期4种不同类型玉米(玉农科糯、斯达206、南甜糯601、焦点玉501)对草地贪夜蛾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玉米 类型 生长发育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玉环市特色作物品种资源鉴定与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在对浙江省玉环市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基础上,遴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品种(玉环盘菜、玉环芥菜、玉环南瓜和玉环剪豆),按照作物资源鉴定与评价的规范程序,开展植物学特征、农艺性状、品质特性的调查与测定.结果表明,玉环盘菜有中缨和小缨2种,具有口味佳、营养丰富、耐储运等特点.玉环芥菜为二年生草本,无毛无粉霜,具有药用价值.玉环南瓜茎长数米,瓠果扁球形,表面有纵沟和隆起.玉环南瓜口感甜、粉,可制成各式食物.玉环剪豆为半蔓生,属于软荚豌豆,为玉环市名特优农产品,是浙江省地方农家蔬菜良种.分子标记结果表明,3对InDel标记检测玉环光叶盘菜和毛叶盘菜之间发现多态性;利用6对ISSR标记对玉环剪豆和大溪剪豆进行DNA扩增,获得多态性的差异.本研究调查玉环市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与变迁,搜集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并进行鉴定与评价,为地方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种质资源,地方品种,鉴定与评价,分子指纹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葡萄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

色谱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系统地优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及仪器分析中影响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分析准确度与响应灵敏度的各主要因素,建立了葡萄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的快速精准定量分析方法.葡萄样品经磷酸溶液(pH=2)超声提取、Oasis HLB单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后,采用Waters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 1.8μm)分离,柱温35℃,进样量2μL,以0.1%甲酸水溶液-甲醇溶液(60∶40, v/v)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在正离子、电喷雾电离源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测定,外标法定量.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在2~400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99 1和0.999 7;在5、10、20和40μg/kg4个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6.8%~91.9%,相对标准偏差为0.4%~10.2%;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检出限(LOD)为1μg/L,定量限(LOQ)为5μg/kg.为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将方法适用于无籽红提、新郁葡萄、夏黑葡萄等实际样品中进行添加回收实验,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7.2%~83.9%和70.8%~78.9%, RSD为3.0%~15.6%.该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葡萄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分析要求,且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葡萄中链霉素和双氢链霉素残留量的检测分析.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固相萃取 链霉素 双氢链霉素 葡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HGK60对田间节肢动物及杂草多样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快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环境释放风险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是客观评价其风险的重要手段。本研究以2018年海南春、冬两季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HGK60’及其对照常规玉米‘郑58’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了其对田间节肢动物、虫害及杂草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调查共记录节肢动物43753头,隶属7目19科69种,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与对照常规玉米郑58的节肢动物群落组成、结构及各生态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郑58玉米相比,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对钻蛀类害虫具有明显的抗性;田间杂草隶属8科16种,转基因抗虫玉米HGK60与郑58玉米田间杂草在密度及各生态指标上差异均不显著,且二者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HGK60的种植对田间节肢动物及杂草多样性无显著的影响。该结果为转基因作物的环境风险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环境安全 节肢动物 生态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