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9290条记录
光照、油菜素内酯和乙烯在水稻根不对称生长中的相互作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 BL)和乙烯(Ethylene)可诱导植物根发生不对称生长,形成波浪形弯曲(Wave)或卷曲(Coiling)。光照是调控根生长的重要因素,其与BL和乙烯存在诸多联系,但三者在根不对称生长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仍未知。为探究光照、BL和乙烯在根不对称生长中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分别设置光暗、BL和乙烯抑制剂处理组,观察并统计水稻(Oryza sativa)根的不对称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光照和BL在根不对称生长中具有协同促进作用,且此过程依赖于乙烯途径。此结果为探究环境因素与植物激素互作调控根不对称生长提供了具体的实验依据。

关键词: 油菜素内酯 乙烯 不对称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于3个枣园病砧的抗病接穗枣疯植原体检测及分子变异

林业科学 2021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测3个枣园不同抗性枣树材料嫁接传毒后携带植原体状况,分析不同植原体株系传播流行、遗传变异和系统发育及其与枣树品种抗性之间的关系,揭示枣疯植原体群体遗传变异特性,为抗病品系合理利用与病害防控提供依据.[方法]4月采集不同抗性枣树材料嫁接到北京玉泉山枣树资源圃、北京昌平王家园和河北唐县军城镇三地枣园的发病砧木上,当年8—10月分别提取接穗和砧木组织样品总DNA,利用植原体16S rDNA、16S-23S间区(SR)、secA、tuf、fusA-tuf间区、himA及其下游假定蛋白基因等片段进行PCR和LAMP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分析遗传变异和系统进化.[结果]抗病品系的接穗材料症状严重度大都低于感病砧木;表现无症接穗T30通过直接和巢式PCR与LAMP均未检测到植原体;3个枣园枣树样品中的植原体16S rDNA、SR、tuf和secA基因序列同源性为100%;根据所测38份样品中himA及其下游假定蛋白基因序列在117、154和190 bp位点的碱基变异,军城镇样品序列聚于T-A型,玉泉山样品和河北唐县梁家沟枣疯序列聚于C-A型,而昌平样品和泗洪、泰安、通州枣疯序列聚于C-C型;根据所测29份样品中fusA-tuf基因间区序列在第39 bp位置有碱基A插入或缺失,将玉泉山和军城镇样品归于TJ2型,而国内其他地区各株系和昌平样品为TJ1型;himA及其下游假定蛋白基因序列及fusA-tuf基因间区序列在3个枣园各有优势菌株序列,序列分型对应且互相佐证.[结论]本研究首次测定枣树'骏优2号'(Z18)优良品系具有高抗病性,并首次检测到3个枣园内枣疯植原体株系的himA及其下游假定蛋白基因与fusA-tuf基因间区存在明显地域差异,且与样品抗病性强弱无关联;初步排除玉泉山枣园植原体来源于江苏泗洪大枣移栽苗传病的假设.

关键词: 嫁接;抗病性;枣疯病;植原体;16S Rdna;himA及其下游假定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快速滤过型净化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采用快速滤过型净化法(multi-plug filtration cleanup,m-PFC)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及其代谢物隐性结晶紫同时检测的分析方法.前处理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高速离心,冷冻除脂后,将上清液直接注入m-PFC小柱净化,净化一步完成,试剂用量少,净化过程直接吸附杂质,无需活化淋洗洗脱,无需浓缩,单个样品净化时间小于1 min.结果表明,4种物质的线性范围在0.1~6.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检出限为0.05μg/kg,定量限为0.2μg/kg.在0.5、1、2、10μg/kg这4个添加水平下,方法平均回收率均在71.1% ~84%,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与传统前处理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省力,灵敏度高等优点.该研究为孔雀石绿及其结晶紫在水产品中的残留测定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可为建立更快速、准确地检测水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快速滤过型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水产品;孔雀石绿;隐性孔雀石绿;结晶紫;隐性结晶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大蓟马对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环境昆虫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我国华南地区豆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并已对多种农药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探寻基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化学生态调控技术,针对不同寄主植物及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普通大蓟马的行为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普通大蓟马对豇豆花和四季豆花的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再利用"Y"型嗅觉仪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普通大蓟马对不同生理期及不同为害程度的豇豆花的选择行为,筛选该虫的嗜好寄主及其生理状态。分别以正己烷和甲醇作为溶剂,应用顶空动态吸附法和溶剂浸取法提取寄主植物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普通大蓟马对上述挥发物的不同浓度的标样及其混配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豇豆花对普通大蓟马的引诱活性显著高于四季豆花,后续试验进一步表明健康豇豆花对普通大蓟马的引诱效果好于花蕾、虫蕾和虫花。利用GC-MS从普通大蓟马嗜好寄主健康豇豆花中初步鉴定出42个挥发性信息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购买标样对普通大蓟马进行不同浓度的行为活性测定,发现10-4β-石竹烯、10-2植物醇、10-6棕榈酸乙酯和10-6邻二甲苯具极显著的引诱作用,10-4罗勒烯、10-4亚油酸甲酯、10-4棕榈酸甲酯、10-4甲酯、10-62-甲基-3-羟基-4-吡喃酮具极显著的驱避作用,而棕榈酸乙酯在高浓度时表现出驱避作用,低浓度时表现出引诱作用。此外,当邻二甲苯和β-石竹烯、邻二甲苯和棕榈酸乙酯浓度为10-6时,其混配物对普通大蓟马表现出极显著的驱避作用,本试验尚未发现可增强引诱活性的配方。健康豇豆花为普通大蓟马的嗜好寄主,从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中鉴定筛选出一批对普通大蓟马具显著引诱或驱避活性的化合物,为探明普通大蓟马对寄主植物的反应机制提供了信息基础,亦为今后研发高活性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寄主植物 植物挥发物 行为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胶手套的性能与乳胶手套穿戴的选择

材料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胶乳手套用作防护用品历史悠久,但性能上存在不足和有过敏症风险.石油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合成胶乳手套和人造胶乳手套的发展,丁腈胶乳手套、氯丁胶乳手套、丁基胶乳手套和聚异戊二烯胶乳手套各有特殊的性能优点.本文对天然胶乳手套、合成胶乳手套和人造胶乳手套的性能进行综述,旨在为乳胶手套穿戴的选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天然胶乳;合成胶乳;人造胶乳;穿戴舒适感;价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芒果MDS家族基因的鉴定、进化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C-甲基-D-赤藓糖醇-2,4-环焦磷酸合成酶(MDS)是MEP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为了鉴定芒果中的MDS家族基因,探索MDS家族基因的进化、表达模式。本研究采用同源搜索的方法,从13个植物基因组中下载了16个MDS家族基因,对其进行了蛋白结构域、系统发育及在芒果中的表达分析。蛋白结构域分析结果显示,芒果MDS家族基因的蛋白序列均包含完整的PF02542.16结构域。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芒果中的MDS家族基因是在双子叶植物形成后进化的,且与柑橘的MDS基因关系最近。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在芒果品种‘贵妃’、‘台农’和‘金煌’的成熟果果肉中,芒果MDS家族基因均在‘贵妃’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台农’,在‘金煌’中表达量最低,而且差异显著。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芒果MDS家族基因在萜类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芒果(Mangifera indica) 2-C-甲基-D-赤藓糖醇-2,4-环焦磷酸合成酶(MDS) MEP 萜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秋石斛'三亚阳光'中苗低温胁迫生理响应研究及耐寒指标筛选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秋石斛’三亚阳光’中苗进行15、10和5℃胁迫处理,测定各处理样品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恢复生长之后的落叶率等耐寒生理指标,分析这些耐寒指标在胁迫下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有效的耐寒评价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电导率及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和落叶率均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现上升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发现,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落叶率都与半致死温度有极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落叶率可作为秋石斛’三亚阳光’耐寒性综合评价的有效评价指标。研究结果可以为秋石斛种质资源的耐寒性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关键词: 秋石斛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耐寒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主要病虫害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槟榔是一种重要的热带药用植物,也是海南省第二大经济作物。病虫害是制约槟榔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子。近年来,槟榔病虫害研究成果丰硕。本文对槟榔8种主要病害和5种主要虫害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同时提出研究问题与展望,以期为科研人员和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槟榔 病虫害 症状 病原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种茎离体脱水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木薯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木薯种茎是目前唯一的繁殖方式,然而采收后木薯种茎如何应对脱水胁迫及糖代谢基因的表达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对照组和保水处理组的木薯种茎在采后不同时间点水分和糖分的含量变化来探究离体条件下木薯种茎内糖类发挥的作用。通过检测糖类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解析不同糖分间的代谢关系及离体种茎的活性状态。结果表明,在保水处理组中随着采后时间的延长,种茎中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先降低后升高,而海藻糖含量变化正好相反。同时,保水处理组的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海藻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qPCR分析发现,严重的脱水胁迫显著地提高了糖酵解基因的表达。这些结论表明,脱水胁迫显著影响木薯茎中糖类的相互转化。推测脱水胁迫前20d通过合成海藻糖来响应脱水胁迫,在20~30d则通过分解海藻糖为木薯种茎提供必要的能量物质。同时本研究通过甘油处理提高了木薯种茎的贮藏时间,为木薯种茎的贮藏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木薯种茎 脱水胁迫 甘油处理 糖酵解 海藻糖 种茎保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远东拟沙丁鱼抗氧化肽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动物蛋白酶和风味酶联合水解,采用超滤等膜分离技术制备远东拟沙丁鱼蛋白多肽,得到不同分子质量区间的多肽样品F1(100~3 000 u)、F2(3 000~10 000 u)和F3(大于10 000 u)。以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检测指标,测定各组分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组分F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进一步对远东拟沙丁鱼蛋白多肽F1进行分离。以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筛选指标,采用强阴离子、反向色谱柱YMC-pack-OSD-AQ进行逐级分离收集,筛选出2个具有抗氧化活性较强的肽段(b-f1和b-f6)。采用ESI MS/MS测定其氨基酸结构,结果显示:b-f1的分子质量均为436 u,其氨基酸序列是Arg-Phe-Asp(RFD)或Trp-Thr-Met(WTM);b-f6的分子质量为700 u,其氨基酸序列为Phe-Ala-His-Asp-Asp-Pro。b-f1和b-f6对ABST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81.22±4.12)%和(76.35±3.32)%。

关键词: 远东拟沙丁鱼 抗氧化肽 分离纯化 结构解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