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碱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的比较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海南黄灯笼辣椒为原料,比较微波碱法、微波辅助乙醇和乙醇浸渍3种提取辣椒碱化合物的方法,优选辣椒碱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液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提取次数对辣椒素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L9(34)法优化了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微波辅助乙醇提取时间最短,得率最高。最佳工艺参数为:黄灯笼辣椒干燥粉碎过30目筛后,微波辅助下,乙醇浓度为50%,料液比为1∶14(g/m L),提取时间为10 min,提取温度为70℃,功率为700 W,提取2次。优化后提取的辣椒碱化合物得率为2.192%,得到粗品的纯度最高,达22.8%,有利于进一步纯化。


太阳能-热泵干燥过程中芒果果肉的品质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芒果为原料,探讨了太阳能-热泵干燥过程中果肉含水率、VC、还原糖、蛋白质、色差、嫩度等品质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含水率、VC含量、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逐渐下降,色差值异逐渐增大,嫩度先下降后上升,干燥时间选择16h为宜。芒果果肉干燥16h时含水率、VC含量、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色差值、剪切力分别为9.26%、11.36mg/g、8.12g/100g、0.41g/100g、2.82、28.68N。


农杆菌介导巨桉Eg5高效遗传转化
《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巨桉(Eucalyptus grandis)无性系Eg5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侵染时间、共培养pH值和共培养时间对瞬时转化效率的影响,分析了不同筛选策略对遗传转化植株筛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侵染45分钟,共培养pH值为5.8,共培养3天所得到的瞬时转化效率最高;逐步提高卡那霉素(Km)浓度筛选转基因植株有效,筛选率达到15%,转化率达到0.26%。经过GUS染色分析和PCR检测,证实为转基因植株。


蝇蛹金小蜂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感受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对蝇蛹金小蜂Pachycrepoideus vindemmiae Rondani雌虫触角、产卵器及腹部末端上的感受器(简称感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雌蜂触角上有8种感受器类型,分别为Bhm氏鬃毛、板形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薄壁化学感器、厚壁化学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感觉孔;腹部上发现3种感受器类型:毛形感器、刺形感器和芽孢形感器;产卵器上分布了4种感器类型: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芽孢形感器和分泌孔.本研究还对感器的形态、数量及分布进行了描述.
关键词: 蝇蛹金小蜂 雌虫 感受器 触角 产卵器 腹部 扫描电镜


ICP-MS/ICP-AES测定不同种质槟榔果实微量元素及HPLC测定氢溴酸槟榔碱
《中药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质槟榔果实的微量元素和槟榔生物碱含量。方法:借助ICP-MS/ICP-AES技术分析比较5个不同种质同地种植槟榔果实微量元素的含量及HPLC分析氢溴酸槟榔碱含量。结果:钙、镁、铁、锌、铝、锶、硼、砷、锡等9种微量元素均以G5最高;铜、铷、铈、锂、汞等5种微量元素均以G4最高;锰、钒、锑、硒、钴、镍、镉等元素均以G3最高;铬、钡、铋、钼等4种元素均以G2最高;铅、钛等元素以G1最高。氢溴酸槟榔碱以G5最高。G5的氢溴酸槟榔碱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个种质。氢溴酸槟榔碱与镁、铁、锌、铝、硼元素呈正极显著相关系(相关系数:R=0.925,0.988,0.943,0.978,0.912),但与钒、汞元素呈负显著相关系(R=-0.800,-0.732)。结论:5个不同种质槟榔果实在微量元素和氢溴酸槟榔碱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该实验结果为了解槟榔果实中药效成分的含量及其疗效差异及种质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槟榔果实 ICP-MS/ICP-AES HPLC 种质 微量元素 氢溴酸槟榔碱


浅谈海口房顶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 2013
摘要:在现代城市中,高楼耸立,绿色越来越少,为了增加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环境,逐渐兴起了房顶绿化工程。本文通过对海口房顶绿化在选择植物时所面临的问题,并结合对海口的房顶绿化实例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知识,浅谈房顶绿化时的植物选择问题,旨在为房顶绿化提供一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