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秋葵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克隆与筛选评价
《核农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黄秋葵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稳定内参基因,本研究以绿白1号为试验材料,根据黄秋葵RNA-seq数据库,筛选并验证获得18SrRNA、ACT、EF-1α、TUA、TUB、GAPDH等6个内参基因ORF序列;以黄秋葵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不同发育时期叶片和低温、高温、干旱胁迫处理的叶片为材料,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测定基因表达量,并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评价6个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6个基因在不同组织、各发育阶段及不同胁迫下均有表达,但表达稳定性不尽相同,其中,EF-1α在黄秋葵果荚发育、高温胁迫下表达稳定性最好;18SrRNA在黄秋葵各组织、叶发育和干旱胁迫下表达稳定性最优;ACT在低温胁迫下表现最稳定.此外,在29个处理中,18SrRNA、EF-1α、ACT表达均较稳定,可以用于荧光定量表达分析.本研究结果为黄秋葵基因功能分析和调控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


吲哚放线杆菌AIFJ1607株全基因组测序及耐药特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旨在探究吲哚放线杆菌AIFJ1607株的多重耐药机制。首先采用生化试验和16S rRNA的测序分析来鉴定细菌种类,然后应用药敏和MIC试验来分析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再次采用全基因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来分析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和耐药特性,最后分离纯化细菌质粒并测序来分析该质粒特征。结果显示,生化鉴定和16S rRNA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菌生长需要NAD或X因子的参与,过氧化氢酶和吲哚为阳性,尿素酶和cAMP试验为阴性,且16S rRNA序列与吲哚放线杆菌具有99%的同源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大观霉素、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头孢、氯霉素、氟苯尼考、磺胺、四环素、博莱霉素、甲硝唑和恩诺沙星等15种抗生素耐药。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了13种耐药基因,分别为ble、NimC/NimA、tetB、norA、blaROB-1、sul2、Cat3、aph33ib、aac(3)-Ⅱa、aph33ib、aph6id、aph3ia、ant3ia,另外还有一种砷抑制剂arsR基因。并且发现了多种插入序列(IS),分别为IS6、IS10、IS30、ISApl1和ISApl4。质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质粒pAIFJ1含有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且与副猪嗜血杆菌质粒pHPSGC具有很高的同源性。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AIFJ1607为吲哚放线杆菌,药敏试验结果与全基因组序列分析的耐药基因结果一致,分离质粒与副猪嗜血杆菌中的质粒高度同源预示着该质粒pAIFJ1可能在吲哚放线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之间进行水平转移。


大薸生物炭对水中铜离子的吸附特征
《安徽农学通报 》 2021
摘要:以大薸(Pistia Stratiotes L.)为原料,在不同温度下烧制成大薸生物炭(BC),采用磁改性方法制得改性生物炭(MBC),研究两者对铜离子(Cu2+)的吸附性能,并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对试验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未改性与改性大薸生物炭对Cu2+的平衡吸附浓度分别从55.49mg/g增加到74.01mg/g,58.87mg/g增加到75.20mg/g;随着烧制温度升高,生物炭比表面积增大,孔径变小,孔隙结构增加;生物炭吸附Cu2+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与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系数R2均大于0.9;热解温度为500℃时,生物炭对Cu2+的吸附效果最佳,改性生物炭对Cu2+的吸附速率大于未改性生物炭.
关键词: 大薸生物炭 磁改性 Langmuir Freundlich Cu2+


华重楼根茎腐烂病发病情况调查与病因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 2021
摘要:华重楼根茎腐烂病严重威胁重楼生产,为了解华重楼根茎腐烂病的发病情况,为病害防控提供实践依据。项目组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对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和三明市沙县的3个华重楼种植基地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采用限耕容器栽培的华重楼未发生根茎腐烂病,采用仿生态栽培的华重楼根茎腐烂病发病率显著低于采用起垄栽培的华重楼。起垄栽培和仿生态栽培的华重楼2019年度根茎腐烂病的发病情况比2018年严重。调查结果表明,在发病严重的地块,采用限耕容器栽植华重楼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6种杀虫剂在上海青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膳食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1
摘要:目的 评价蔬菜生产中6种常用杀虫剂5%啶虫脒乳油、15%哒螨灵水乳剂、2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30%唑虫酰胺悬浮剂、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在十字花科蔬菜上海青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方法 于2018年4~10月在福州采用喷雾的施药方法进行了6种药剂在上海青上的残留试验,通过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6种药剂在上海青中的残留量,并对6种药剂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6种杀虫剂在上海青中的回收率在90.8%~99.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在1.1%~3.7%;啶虫脒、哒螨灵、溴氰虫酰胺、唑虫酰胺、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在上海青中的降解半衰期为分别为3.6、6.2、3.6、4.6、1.7和2.9 d.用药后1~14 d,啶虫脒、哒螨灵、溴氰虫酰胺和乙基多杀菌素在上海青中的残留量均分别低于其定量限;唑虫酰胺和氟啶虫胺腈在上海青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5136 mg/kg和1.4488 mg/kg;6种药剂在上海青中残留的风险商值(risk quotient,RQ)均<1.结论 6种药剂在上海青中的最终残留均低于我国在《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的其在蔬菜(叶菜类)中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 limits,MRLs),6种药剂的膳食暴露风险较低,残留处于安全水平.


鳗鲡疱疹病毒ORF8基因的克隆表达及转录时相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AngHV)ORF8基因的特性,根据GenBank中AngHV参考株(NC013668)的ORF8序列设计引物,采取PCR方法从分离的AngHV福建病毒株(AngHV-FJ)基因组中扩增出特异性片段,克隆至pMD19-T载体,经酶切和测序验证,获得了ORF8的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经生物信息学分析,ORF8编码的蛋白稳定性较好,存在跨膜结构且抗原表位多,符合病毒囊膜蛋白的特征;经转录时相分析,ORF8是病毒的早期基因(early gene, E),可能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就发挥作用;将ORF8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转化入大肠杆菌E.coli BL21中,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通过SDS-PAGE及Western blot检验,实现了ORF8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进一步通过割胶的方法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44 000的高纯度融合表达蛋白。本研究为下一步评价该表达蛋白的免疫效果和制备抗体,以及开发免疫诊断试剂和疫苗提供了研究基础。
关键词: 鳗鲡疱疹病毒 ORF8基因 转录时相 克隆 原核表达


福建水稻梯田稻飞虱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福建稻麦科技 》 2021
摘要:稻飞虱是中国水稻主要迁飞性害虫之一,对稻飞虱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有利于水稻梯田生境维护,减少害虫防治劳动强度和防治成本.根据多年来福建梯田水稻稻飞虱的防治应用结果,总结出针对梯田稻飞虱的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以供梯田水稻生产参考.


不同免疫状况鸽场血清相关抗体水平测定与分析
《福建畜牧兽医 》 2021
摘要:对20个不同免疫程序鸽场的300份血样分成四组(A、B、C、D)进行新城疫、H5亚型禽流感、H7亚型禽流感、H9亚型禽流感的免疫抗体测定。结果 A组的4项抗体分别为5.65log2、5.60log2、5.75log2、6.73log2;B组的4项抗体分别为5.41log2、0、0、6.82log2;C组的4项抗体分别为5.20log2、0、0、6.20log2;D组的4项抗体滴度分别为4.50log2、0、0、0。不同组合抗体效价的比较可为鸽场制定相应的疫苗免疫程序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