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3753条记录
有机管理模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茶叶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两种不同管理方式(常规和有机种植)和3个坡位(上、中、下坡位)表层土壤(0~20 c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高通量测序、功能预测结合分子生态网络分析,研究管理方式和坡位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功能特征和共发生网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方式和坡位对土壤真菌α多样性指数影响不显著,且不存在交互作用.在门水平,管理方式及不同坡位样地的优势真菌均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被孢霉门,管理方式没有改变土壤优势真菌的种类,但影响其相对丰度.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管理模式导致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常规管理方式下不同坡位之间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P<0.05),而有机种植下不同坡位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群落差异分析(LEfSe)表明,37个差异物种对管理方式非常敏感,不同管理方式富集了不同的真菌类群.共现性网络分析发现,有机茶园土壤真菌网络节点数、平均聚类系数、边数、网络中心性和网络密度均明显高于常规茶园,说明其生态网络结构更为复杂.不同处理茶园土壤真菌以腐生营养型为主(66.67%~70.18%),有机茶园土壤中内生-垃圾腐生-土壤腐生-未定义腐生真菌、木材腐生真菌和动物病原-内生-植物病原-未定义腐生真菌的丰度显著高于常规茶园,而未定义腐生真菌、植物病原真菌和动物病原-植物病原-未定义腐生真菌的丰度则显著降低.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和pH值是影响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综上所述,有机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提高了土壤有益真菌的数量(被孢霉属),增强了土壤真菌网络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降低了病原真菌的丰度(如拟盘多毛孢属和假拟盘多毛孢属等),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应.

关键词: 管理方式 坡位 真菌群落结构 共现性网络分析 FUNGuild功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紫外光受体IbUVR8基因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UVR8是植物唯一的UV-B紫外光受体,为深入研究甘薯UVR8的功能,该研究以叶菜型甘薯'福菜薯2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CODEHOP结合RACE技术,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得到甘薯UVR8全长cDNA序列,并命名为IbUVR8,利用qRT-PCR分析IbUVR8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并通过原核表达获取IbUVR8蛋白,为IbUVR8基因在甘薯花青素合成调控作用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获得甘薯IbUVR8基因(NCBI登录号KT749986),该基因全长开放阅读框为1329 bp,共编码了441个氨基酸,相对分子量为47 kD,理论等电点为5.72.(2)序列对比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IbUVR8与番茄、马铃薯UVR8蛋白序列相似性高,进化相对保守.(3)qRT-PCR结果显示,IbUVR8基因在甘薯中具有组织特异性,表达量为叶片>茎>根;在低温、干旱和NaCl等非生物胁迫下,IbUVR8基因在3种不同叶色甘薯中均为上调表达;在激素GA3和重金属Cu2+胁迫下,IbUVR8基因在不同甘薯材料的表达趋势差异显著.(4)原核表达获得大小约为80 kD的IbUVR8-GST融合蛋白.研究认为,甘薯IbUVR8基因受低温、干旱和NaCl等胁迫影响,推测IbUVR8可能在甘薯抗逆胁迫信号通路中发挥调控作用.

关键词: 甘薯 UVR8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乳杆菌发酵笋壳的营养物质和可培养芽孢杆菌动态变化研究

福建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了解添加菌剂对笋壳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总氮(TN)、化学需氧量(COD)的影响,可为改进笋壳微生物处理方法提供依据.以笋壳为研究对象,设置添加植物乳杆菌进行发酵(TR-接种发酵组)及未添加菌剂的自然发酵组(CK-自然发酵组),研究2种发酵方法对笋壳发酵物中的TN和COD的影响,并通过分离培养法比较不同处理组芽孢杆菌群落变化差异.结果表明:笋壳发酵后,TR组总氮含量随着发酵进程显著增加(P<0.05),TR组和CK组总氮含量峰值分别为4.88 mg·L-1和3.73 mg·L-1;TR组和CK组的COD均随发酵进程显著增加,且TR组COD含量增加水平高于CK组;CK组的COD/N值随发酵进程逐渐下降,由发酵初期的179.01下降到发酵后期的12.79,TR组的COD/N值稳定在36.78~38.52之间;TR组和CK组共鉴定出5个芽孢杆菌属、9个种,芽孢杆菌属在2个不同处理组分布数量不同,TR组可培养的芽孢杆菌数量总和为5.5×108cfu·g-1,比CK组(3.3×108cfu·g-1)高66.67%.综上所述添加植物乳杆菌进行笋壳发酵能够促进微生物的有机碳化合物和氮代谢,并提高芽孢杆菌数量.

关键词: 笋壳 植物乳杆菌 芽孢杆菌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实优质香型杂交龙眼新品种-华泰丰

中国果业信息 2022

摘要:“华泰丰”龙眼是从“石硖”ד香脆”的杂交子代中,通过定向选择优良单株培育而成的早实优质香型新品种。2021年9月通过福建省科技成果鉴定,成果编号9352021Y0075。果实大小均匀,单果重(12.7±1.0) g,纵径2.73~2.81 cm,横径2.89~2.93 cm,侧径2.67~2.70 cm,果肩平或微耸,果顶浑圆,龟裂纹明显,乳状突起较明显,果皮青褐色。果肉乳白色,半透明,不流汁,离核易,果肉质地嫩脆,化渣,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7±2.8)%,风味甜;可食率(70.8±1.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与有机物料连续还田在黄泥田水稻稳产提质增效中的作用

土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紫云英与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在黄泥田改土培肥与水稻化肥减量增效中的作用,基于连续11 a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T0,CK)、单施化肥(T1)、仅翻压紫云英(T2)、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T3)、紫云英与牛粪配施还田(T4),以及紫云英与水稻秸秆联合还田+40% 化肥(T5)处理对水稻产量、籽粒营养品质及稻田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各施肥处理籽粒历年平均产量增幅11.4% ~21.0%,秸秆平均产量增幅17.1% ~40.2%,差异均显著;其中以T5提升尤为明显,其籽粒产量与秸秆产量较T1分别提高3.4% 和6.6%;有效穗是产量差异的重要性状因子.各施肥处理成熟期植株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较CK分别增幅14.3% ~30.6%、8.9% ~32.7%、2.9% ~47.2%,其中氮、磷吸收量以T4最高,钾吸收量以T5最高.与CK相比,第10年施肥处理籽粒氨基酸总量增幅11.5% ~20.6%,必需氨基酸增幅11.1% ~19.8%;与T1相比,T5处理的必需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分别提高5.7% 和6.5%,差异显著.水稻分蘖盛期T5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比T1增加15.2%,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增加42.3%,差异均显著.在水稻成熟期,与T1相比,翻压紫云英或与有机物料组合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幅9.7% ~16.7%,全氮含量增幅10.9% ~14.8%,同样以T5增幅最为明显,T4、T5处理的速效钾含量也显著高于T1.相关分析表明,水稻产量、籽粒氨基酸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均呈显著正相关.综上,翻压紫云英或与有机物料联合还田均不同程度提高了黄泥田土壤养分库容,促进了植株养分吸收与产量提升,连续11 a紫云英与秸秆或牛粪联合还田可全部替代黄泥田水稻化肥施用,T5处理在提高产量、改善土壤肥力和籽粒氨基酸品质方面作用尤为明显.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是影响水稻产量和稻米氨基酸品质的重要肥力因子.

关键词: 紫云英 有机物料 黄泥田 籽粒氨基酸 土壤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优质抗稻瘟病新种质的创制

福建稻麦科技 2022

摘要:为了创制优质抗稻瘟病水稻新材料,研究以抗稻瘟病、恶白粒率低,碱消值高的种质资源IR79193-83-1-1-1为供体亲本,与强恢复系帮恢609为受体亲本进行杂交,对分离世代进行连续的功能标记辅助选择、米质外观、碱消值测定、稻瘟病抗性鉴定等的综合筛选,获得5份稻瘟病抗性强(均携带Pi9和Pi5抗性基因),综合农艺性状好,恶白粒率低,碱消值高的优质恢复系新材料,为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和种质创新提供材料.

关键词: 水稻 优质 稻瘟病抗性基因 恢复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溪铁观音加工过程中影响色、香、味的成分变化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加工工序对安溪铁观音香气及品质成分的影响,以期为改进铁观音加工工艺及进一步开发利用铁观音香气及品质成分提供一定科学依据.本文按照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进行加工,研究了香气成分、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黄酮、茶色素等铁观音重要内含成分的变化,发现铁观音加工过程中重要内含成分产生明显差异,茶多酚、咖啡碱含量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整个加工过程茶多酚含量下降了68.52%,咖啡碱含量下降了47.74%,而氨基酸、黄酮类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整个加工过程氨基酸含量上升了59.67%,黄酮类含量上升了1.62倍,茶色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其中,在加工过程中杀青工序对铁观音色香味成分影响最大,经过杀青工序之后茶多酚含量下降了40.66%,黄酮类含量显著增加到6.93 mg/g,是关键加工工序节点.此外,晒青、摇青及凉青也是影响铁观音香气及品质成分的重要工序.本文为安溪铁观音品质提升及工艺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铁观音 加工工序 香气 品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鸡冠发育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龄阉割对河田鸡公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鸡冠发育的影响。选取40日龄河田鸡公鸡400羽,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羽。对照组公鸡不阉割,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公鸡分别于40、60及80日龄实施手术阉割。对照组、试验组全程饲喂相同的饲粮,饲养至170日龄,测定40、60、80、110、140及170日龄河田鸡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鸡冠发育指标。结果显示:1)试验组140、170日龄体重以及110~170日龄阶段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同时110~170日龄阶段料重比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中试验Ⅱ组40~170日龄死淘率最低,并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2)试验组血清睾酮(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70日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高于(P>0.05)或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Ⅱ组170日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试验Ⅲ组(P<0.05)。3)试验组60、80、110、140及170日龄冠基长度、冠高、肉垂长度均极显著小于对照组(P <0.01)。由此可见,在40、60或80日龄阉割均可显著提高河田鸡生长性能,降低血清睾酮含量,提高170日龄血脂水平,明显抑制鸡冠和肉垂生长发育,建议河田鸡公鸡阉割日龄为60日龄。

关键词: 河田鸡 阉割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鸡冠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中国兽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是引起仔猪严重肠道疾病的主要病原,对仔猪具有极高的致死率,给全球养猪行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疫苗作为疫情防控中最有效的手段,其研发工作备受关注.从传统疫苗到基于DNA重组技术诞生的基因工程疫苗如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转基因植物疫苗以及第3代疫苗,在遏制PEDV疫情蔓延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些年,PEDV疫苗研发取得显著成绩,现对PEDV各种类型疫苗取得的研究成果展开系统回顾,并探讨和展望纳米颗粒在PEDV疫苗开发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猪场PEDV的综合预防提供参考.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α冠状病毒 疫苗 纳米颗粒 免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茶叶学报 2022

摘要: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Hemiptera:Cicadellidae)是我国茶园最重要也是最难以防控的害虫之一.目前,我国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正逐渐从化学农药为主发展到基于环境友好为前提的绿色防控体系,在防治关键技术和措施方面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本文对2011-2021近10年来我国在茶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作综述,包括农业防治、生境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并结合绿色发展新理念的更高要求,对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工作重点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茶树 茶小绿叶蝉 绿色防控技术 生态茶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