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紫色颖壳突变体的转录组分析
《福建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鉴定水稻花青素新基因及揭示其代谢机制,用于水稻新品种选育,是创制功能性水稻的手段之一。为探讨水稻紫色颖壳形成对花青素积累代谢途径的作用,以从水稻籼稻转化体组织培养中筛选获得的1个紫色颖壳杂合突变体(PiX)为材料,采用Illumina HiSeqTM 6000高通量转录组学(RNA-Seq)技术对其自交获得的突变型、正常型及野生型进行转录组测序研究。结果表明:突变型(ME)与野生型(F8)相比上调基因5 108个、下调基因4 288个,自交分离正常表型(PD)与野生型(F8)相比上调基因4 653个、下调基因4 397个,自交分离正常表型(PD)与突变型(ME)相比上调基因2 078个、下调基因2 829。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水解酶活性类基因差异表达变化显著;KEGG Pathway分析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突变型中与类黄酮合成相关色素基因数量多,且主要受编码查尔酮异构酶OsCHI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水稻花色苷积累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水稻粒长新基因GL12-1定位与利用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的粒长是水稻粒型构成的因素之一,直接影响水稻的单产,而粒长又是稻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该研究利用选育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1的长粒恢复系R20-4为研究材料,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对粒长基因进行鉴定,并对该长粒性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该长粒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2)将粒长基因GL12-1初步定位在水稻第12染色体上Indel-12-3和Indel-12-7之间,物理距离约4.5 Mb。(3)通过进一步开发标记,最终将该粒长基因GL12-1定位在标记Indel-10和Indel-16之间,物理距离约900 kb。(4)长粒恢复系R20-4与‘庆源A’、‘定源A’和‘启源A’测交组合的粒长均表现R20-4表型,而与‘靓香A’测交组合的粒长比R20-4更长。研究表明,粒长基因GL12-1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可能为一个新的粒长控制基因,该研究为后期GL12-1基因的克隆、功能研究以及粒型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


荔枝霜疫霉自噬相关基因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胞自噬(Autophagy)是一种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胞内物质降解和循环再利用的生理过程,其调控细胞动态平衡、压力适应和细胞程序性死亡,与植物病原真菌生长发育、孢子形成、侵染等一系列过程密切相关.荔枝霜疫霉(Peronophy-thora litchii)侵染引起的荔枝霜疫病严重危害荔枝生产及采后贮藏.本研究利用模式物种中已知的自噬相关蛋白,采用同源比对的方法在荔枝霜疫霉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到19个同源蛋白,分属16种蛋白类型.分析基因结构和蛋白保守功能域,发现荔枝霜疫霉自噬相关基因均具有内含子,且数目差异明显;所鉴定候选蛋白都具有相应分组的保守功能域,而PlATG1a在C端具有2个额外的ATG11功能域,P1ATG11则在其N端包含1个APG17功能域.进一步对具有核心功能且多成员的自噬相关蛋白ATG1、ATG6、ATG8和ATG18进行系统进化和序列模块分析发现,这些蛋白在不同物种之间十分保守,但是其同源蛋白间存在分化.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和qRT-PCR验证结果显示,荔枝霜疫霉中自噬相关基因在生长发育和侵染阶段均有表达,与菌丝阶段相比,PlATG1a、PlATG2、PlATG3、PlATG6a、PlATG8、PlATG18a基因在游动孢子阶段特异上调表达,其中PlATG8最为显著;PlVPS34在孢子囊阶段特异诱导表达,PlATG1b、PlATG12、PlATG17在孢子囊与游动孢子阶段上调表达但是在侵染阶段下调表达;PlATG6b、PlATG9、PlATG10、PlATG13、PlATG14及PlVPS15基因在生长发育和侵染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上调表达,PlATG7、PlATG11、PlATG18b则在侵染阶段显著下调表达.结果表明,细胞自噬可能参与调控荔枝霜疫霉的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


宁化茶产业SWOT分析及其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2 CSCD
摘要:宁化县是全国的产茶重点县,茶产业是宁化县的特色产业,目前存在着品牌影响力不强、企业竞争力弱、全产业链发展不均衡、三产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本研究在调研宁化茶产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采用SWOT分析法,总结宁化县的区位、政策、生态与文旅资源优势,分析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与劣势,建议通过建设标准化茶园、大力推广宁化特色茶品种、打造5条"森林康养+红色+客家"茶文旅融合路线、提升宁化茶品牌水平等措施,促进宁化茶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 宁化县 茶产业 SWOT分析 标准化茶园 智慧茶园 ’孔坑茶’ 茶文旅融合


薏苡功能性酒研究进展及工艺优化
《现代农业科技 》 2022
摘要:本研究通过工艺流程优化,以薏苡的根、茎、叶,以及薏苡仁加工过程产生的碎薏米、麸皮等为原料,酿造富含薏苡素等功能性成分、具有保健功效的薏苡酒,并采用HPLC法对酿制的薏苡酒中的薏苡素含量进行测定,得到薏苡酒中薏苡素含量为25~60 mg/L.该方法提升了薏苡酒中功能成分薏苡素含量,也为薏苡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2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其S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的流行及其S1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21年在福建地区鸡群中分离的2株病毒,通过鸡胚致病性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及RT-PCR方法进行鉴定.对2株分离株的S1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利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到的2株病毒均为IBV,分别命名为FJ-NP01和FJ-FZ01;FJ-NP01株和FJ-FZ01株的S1基因全长分别为1629 nt和1620 nt,编码543 aa和540 aa.FJ-FZ01株的S1基因裂解位点为HRRRR,与基因型I分支所有参考毒株裂解位点一致;分离株FJ-NP01的S1基因裂解位点为HRRKR,与已报道的基因型ⅣIBV分离毒株的裂解位点不同,与基因型Ⅵ参考毒株TC07-2的裂解位点一致.FJ-NP01株和FJ-FZ01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较低,分别为83.2%和79.6%;与中国使用的Mass型常规疫苗H120和H52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75.7%~76.3%和77.1%~83.5%.FJ-NP01株是由基因型Ⅳ毒株CK CH GD LZ12-4与基因型I毒株L-1148在S1基因处发生重组而产生的新毒株,其核苷酸序列1438~1506 nt与推测的亲本毒株CK CH GD LZ12-4同源性达97%,其他S1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推测的亲本毒株L-1148同源性达95.9%.[结论]以上结果表明福建地区IBV流行较为复杂,现有Mass型疫苗在福建省可能起不到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关键词: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分离 鉴定 S1基因 序列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