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氰戊菊酯对东亚小花蝽的毒力测定及风险评估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氰戊菊酯对东亚小花蝽的毒害作用.采用药膜法分别测定了东亚小花蝽1~5龄若虫及成虫的毒性,并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不同龄期的东亚小花蝽对该药剂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敏感性降序排列为: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成虫,4龄若虫,5龄若虫.1龄若虫最为敏感,LC50最低;5龄若虫敏感性最低,LC50最高.在农田内和农田外两个暴露场景下,氰戊菊酯对不同龄期的东亚小花蝽的危害商值均小于触发值5,表明风险可接受.


水氮运筹对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适合豫北灌溉区玉米的高产高效和节水增效的水氮运筹模式.[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实施了为期3 a田间定位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量:灌0水(A1),灌2水(A2)和灌3水(A3);2个氮肥运筹:B1:基肥(70%)+小喇叭口期(20%)+灌浆期(10%),B2:基肥(60%)+小喇叭口期(25%)+灌浆期(15%),共6个处理,并分析灌水次数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灌水次数(A)和氮肥运筹(B)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灌水利用效率(IWUE)和氮肥偏生产力(NPFP)的影响均极显著,而A×B交互作用对其没有显著影响.2017年和2019年玉米产量、WUE和NPFP的变化规律为A3B2处理>A2B2处理>A3B1处理>A2B1处理>A1B2处理>A1B1处理;而2018年玉米产量和NPFP为A3B2处理>A3B1处理>A2B2处理>A2B1处理>A1B2处理>A1B1处理,WUE为A3B2处理>A3B1处理>A2B2处理>A1B2处理>A1B1处理>A2B1处理,且2017-2019年A3B1处理玉米产量、WUE和NPFP与A2B2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与对照(A1B2处理)相比,2017-2019年 A3B2处理玉米产量、WUE 和NPFP分别增加20.2%~39.6%、4.8%~10.9%和20.2%~39.6%.2017-2019年玉米IWUE均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其中均以A2B2处理最高,较A3B2处理增加30.2%~91.9%.此外,2017-2019年A2B2处理玉米产量和NPFP显著高于A1B2处理,分别增加11.3%~21.1%和11.3%~21.2%.[结论]A3B2处理为豫北灌区玉米最佳高产高效模式,A2B2处理为豫北灌区玉米最佳节水增效模式.


玉米新品种郑单7167的选育
《中国种业 》 2022
摘要:郑单7167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郑642为母本、郑63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玉米单交种.2018-2019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为10329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3%;2019年参加河南省金粮联合体夏玉米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485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1%.郑单7167于2020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玉20200019,其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优质、抗病性较强,适宜河南省夏播种植.


我国种业发展及其知识产权保护
《中国种业 》 2022
摘要:经过70余年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种业发展取得辉煌成效,种源保障能力和创新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三农”事业取得历史性发展成就。初步构建起以《种子法》《动物防疫法》《畜牧法》以及《刑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基本,配套的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为补充,较为完整且具有中国特色的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制体系。我国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成效显著,但囿于现代种业起步晚、产业化时间短,存在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原始创新突破性品种不足等问题。据此提出我国种业应居安思危,构建良好的种业发展和种业知识产权保护社会环境,以促进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发展。其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依法治种、依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其二是加大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培育种子和种畜禽重大突破性新品种。


喷锌时期对不同夏玉米品种籽粒产量及锌含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喷锌(ZnSO4·7H2O)时期[不喷锌(Zn0)、苗期和拔节期1∶1喷锌(Zn1)、拔节期和大口期1∶1喷锌(Zn2)、大口期喷锌(Zn3),喷施量均为4.5 kg/hm2]对黄淮海生产区10个夏玉米主栽品种[登海605(V1)、迪卡653(V2)、先玉335(V3)、秋乐618(V4)、伟科702(V5)、隆平638(V6)、裕丰303(V7)、德单5号(V8)、郑单958(V9)和谷神玉66(V10)]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锌含量及积累量、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夏玉米生物锌强化及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不喷锌处理相比,喷锌处理可增加夏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锌含量,总体上显著减少果穗秃尖长,提高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锌积累量及生物有效性.夏玉米植株干物质积累量以Zn2V4处理最高,为19.74t/hm2,Zn0V4、Zn3V4和Zn 1V7处理次之;秃尖长以Zn3V8处理 最短,Zn3V5、Zn3V9和Zn2V8处理次之;穗粒数以Zn 1V5处理 最多,Zn0V5和Zn3 V5处理次之;千粒质量以Zn1V7处理最高,Zn2V7、Zn0V7、Zn2V6、Zn3V6和Zn0V8处理次之;籽粒产量以Zn2V7、Zn1V7处理较高,分别为10.63、10.61 t/hm2,Zn3V4、Zn3V6和Zn3V7处理次之,均超过了 10.00 t/hm2.籽粒锌含量以Zn3V10、Zn2V2处理较高,分别为60.28、60.22 mg/kg,Zn2V 10、Zn2V8、Zn2V5、Zn3V2 和 Zn3V9 处理次之;籽粒锌积累量以 Zn2V2 处理最高,为507.05 g/hm2,Zn3V2和Zn3V9处理次之;磷锌摩尔比以Zn2V8、Zn3V9处理较低,分别为320.01、325.84,生物有效性较高,Zn2V2、Zn3V10、Zn3V2、Zn2V10和Zn0V9处理次之.综合来看,Zn2V7处理籽粒产量最高,且籽粒锌含量也较高,为39.25 mg/kg,基本上达到玉米锌生物强化的目标值(40~50 mg/kg),可同步实现玉米高产和锌生物强化的目标.


高质量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
《中国农村科技 》 2022
摘要:一、生物育种中心基本情况(一)建设背景河南是农业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生物育种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对粮食安全起着根本性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民族种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河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高度重视生物育种产业的发展。2017年6月,河南省政府提出要在河南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农业生物育种中心,并将中心建设确定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大创新引领型项目。


间伐对华北落叶松林林分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西北林学院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间伐对华北落叶松林分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使得森林结构分布更加合理,对关帝山林区的华北落叶松采取不同抚育强度的间伐,测定林分内物种丰富度和生长指标,依托胸径计算不同间伐样地的角尺度、混交度和大小比数,分析间伐对林分物种结构和空间结构参数的影响,综合评价森林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林分物种多样性各参数无明显变化规律,但当强度大于17% 时整体物种多样性优于对照样地,角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混交度呈先上升趋于稳定后下降的趋势,大小比增加并趋于稳定.由此可知,17% 以上的间伐强度能够改善林分整体物种结构,13% ~17% 的间伐强度适用于调整华北落叶松林分分布状态,间伐对于改善林分内树种组成结构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间伐使得林分内树木竞争减弱.


氮素对高温胁迫下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下氮素对玉米籽粒发育的调控效应,对合理施肥、缓解高温危害、实现玉米丰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以热敏感品种先玉335(XY335)和耐热品种郑单958(ZD958)为材料,设高温处理(T)和对照(CK),研究不同施氮量(90,180,270 kg/hm2,分别记为N90、N180、N270)对籽粒建成期高温胁迫玉米籽粒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打破了玉米籽粒内源激素间的平衡,使得2个玉米品种的N180和N270的籽粒脱落酸(ABA)含量、郑单958的N180和N270的生长素(IAA)含量降低;上部籽粒可溶性酸性蔗糖转化酶(SAI)活性降低,籽粒体积膨胀及干物质积累受阻,败育率增加,穗粒数减少,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热敏感品种先玉335受高温胁迫的影响程度高于耐热品种郑单958.随施氮量增加,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负面影响加剧.高温胁迫下,与低氮(N90)处理相比,中氮(N180)、高氮(N270)处理下,先玉335和郑单958籽粒ABA/GA3降低,IAA和ZR含量升高,籽粒体积和干物质减少更加严重,败育率分别显著增加25.55,29.31百分点和15.45,24.49百分点,穗粒数分别显著降低42.89%,52.68%和20.95%,35.25%,产量分别显著降低44.29%,52.04%和26.41%,39.94%.可见,合理的施氮量(N90)可以缓解高温对玉米籽粒发育的不利影响,减少产量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