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藏药船型乌头中的生物碱成分(英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1 CSCD
摘要:为了研究藏药臭蚤草的活性成分,从其总碱中分离并通过核磁共振和质谱等方法鉴定了8个生物碱,包括6个二萜类生物碱13-O-acetylhetisine(1)、2-acetyl-13-dehydro-11-epihetisine(2)、2-acetyl-13-dehydro-11-hetisine(3)、hetisinone(4)、尼奥林(5)和foresticine(6),以及异喹啉(7)和dianthrmide(8)。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橡胶树根系嫁接试验初报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为研究橡胶树根系嫁接育苗的可行性,对橡胶树的根接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选择橡胶树1~5 mm范围内不同粗度的根系与预先培育的实生袋装苗进行嫁接,共嫁接苗木120株,成活根接苗12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避免基因组DNA污染的半定量RT-PCR新方法
《天津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为了消除基因组DNA的污染,在逆转录引物oligo-dT5’端加上通用引物T7B结合序列,根据3’-RACE的原理,用T7B和目标基因特异性引物即可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用该方法对转GhGAI基因的拟南芥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此方法可有效避免基因组DNA污染导致的假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BA和NAA对槟榔幼胚离体培养的影响
《热带生物学报 》 2011
摘要:以"热研1号"槟榔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NAA对槟榔胚离体培养苗的生长影响。结果表明,6-BA质量浓度为2mg·L-1时胚苗生长最快且芽、根整体发育较整齐;NAA质量浓度为0.5mg·L-1时,根的生长情况最好,小苗整齐一致。这结果为槟榔组织培养及资源保存和利用提供了技术手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葵芽苗菜循环式栽培技术研究
《长江蔬菜 》 2011
摘要:为提高残渣基质的利用率、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克服油葵芽苗菜的连作障碍问题,从应用蚯蚓处理芽苗菜栽培残基为新的栽培基质入手,结合蚯蚓体腔液的使用对油葵芽苗菜循环式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如循环方法得当,油葵芽苗菜的连作障碍问题完全可以有效克服,可将其循环种植链延长至5茬以上;用循环式方法种植油葵芽苗菜的过程中蚯蚓体腔液的效果发挥具有选择性,在采取了轮作的基质上使用200条蚯蚓提取的蚯蚓体腔液100倍稀释液可促进增产,而在一直采用连作的基质上使用则有可能抑制产量增加,喷用高浓度蚯蚓体腔液会严重降低油葵芽苗菜的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槟榔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保护和开发中国野生马槟榔种质资源,利用RAPD技术对取自中国5个省的23份野生马槟榔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合适的引物,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91.3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4205,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728,每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508。UPGMA聚类分析显示23份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范围为0.3846~0.9519,当相似系数为0.66时可分为3个类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