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西南宁地区罗非鱼池塘精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科学养鱼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广西罗非鱼养殖极具地域特色,按地域划分主要有三种模式:南宁精养模式、钦防半精养模式和合浦立体养殖模式。罗非鱼养殖成本主要有饲料、池塘租金、鱼种、药物、水电、人工(拉网、干池成本)等,进行成本分析有利于指导养殖户准备养殖所需资金,做出合理的养殖规划。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数据,对广西南宁地区罗非鱼池塘精养模式及其效益进行分析,以期为业者提高罗非鱼养殖技术水平提供借鉴。一、养殖条件1.池塘的选择选址池塘在广西南宁市兴宁区。养殖池塘共20口,为平均每口5亩左右的标准化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阳能投饵机光伏供电系统的设计
《渔业现代化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能源、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唯一的道路就是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成为人们首选的替代传统不可再生资源的能源。本文分析了光伏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光伏供电系统电源配置过程的配置原则、主要部件作用和技术性能,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光伏供电在投饵机上的应用。投饵机进行电源配置需考虑的因素,包括光伏方阵设计,蓄池容量等。最后,设计了应用于具体环境下的投饵机光伏供电系统,指出了光伏供电在池塘养殖机械上应用的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环境一号卫星CCD影像的磷石膏识别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石膏是在磷酸生产中用硫酸处理磷矿时产生的固体废渣。磷石膏产量大,综合利用率低,大量的磷石膏露天堆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以贵州福泉市为研究区,利用环境一号卫星CCD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识别磷石膏。首先,采用多尺度分割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割,生成影像对象层。然后,通过分析不同地物类的特征差异,建立面向对象的决策树规则集,并按照该规则集对磷石膏进行自动识别,提取磷石膏基本信息。研究结果表明:磷石膏的识别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分别达到88.89%和84.21%。分类的总精度和总Kappa值分别达到了91.75%和0.817。因此,基于环境一号CCD影像的面向对象的磷石膏识别方法是可行有效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扇贝下脚料发酵制备蛋白饲料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扇贝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对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发酵制备蛋白饲料的工艺进行研究。探讨了培养基水分添加量、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及葡萄糖添加量对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含量及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脊岭分析得到最佳发酵工艺为:酵母菌、植物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接种比例为3∶1∶1、培养基自然水分含量、发酵时间79h、发酵温度31.4℃、接种量18.9%、葡萄糖添加量21.9%。最佳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粗蛋白含量为64.01%,与未发酵相比提高了11.9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鲻鱼鳃组织14-3-3a、NKCCla、Apo-14和Na~+-K~+-ATPaseβ基因表达对盐度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了鲻鱼(Mugil cephalus)鳃组织14-3-3a、NKCCla、Apo-14和Na+-K+-ATPaseβ基因对盐度变化的响应表达特性。结果表明:不同盐度处理组对14-3-3a、NKCC1a、Apo-14和Na+-K+-ATPaseβ等4种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盐度20)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且各类基因与盐度适应相关性的差异性也较为显著;其中Na+-K+-ATPaseβ和NKCC1a在低盐环境下被显著诱导,表达量上升明显(P<0.01),而14-3-3a与Apo-14在低盐环境下表达量均有明显的下调(P<0.05);不同盐度处理组与对照组表达量的差异、各基因表达量与盐度的回归关系以及4种基因生物整合标志物响应值的不同,表明Na+-K+-ATPaseβ和NKCC1a相对于14-3-3a和Apo-14更能赋予生物在受到低盐度应激刺激后,产生渗透调节机制,提高生物抵抗环境的胁迫能力;可考虑Na+-K+-ATPaseβ和NKCC1a适宜作为鱼类鳃组织在低盐环境胁迫下调控渗透基因的潜在分子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 鲻鱼 14-3-3a NKCCla Apo-14 Na+-K+-ATPaseβ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混料设计优化复合菌剂比例的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 2014 CSCD
摘要:采用混料设计(Mixture)对复合菌比例进行优化,测定了3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和1株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不同比例搭配对细菌生长的光密度(OD)、氨氮和亚硝氮去除率的影响,建立了各搭配比例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使用Design Expert 8.0的优化功能(Optimization)对满足所有期望的响应值进行优化,得到复合菌的最优比例为芽孢杆菌BD6株5.2%、BZ5株22%、溶藻弧菌VZ5株72.8%。对该最优比例进行验证试验,得到的结果与预测基本一致。按上述比例搭配的复合菌株在第24小时即可获得较高的氨氮和亚硝氮去除率,第72小时的氨氮去除率为98.37%、亚硝氮去除率为93.81%。混料设计和调优软件可用于混合菌中多组分和多目标参数优化,以获得最优的复合菌比例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菱鲆浮性膨化饲料驯化技术与应用初探
《科学养鱼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大菱鲆自1992年被引进我国以来,在海水鱼类工业化养殖领域取得了重大发展,是目前北方沿海最主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产量最大,2012年我国鲆鱼产量约为11.36万吨(中国渔业年鉴,2013),大菱鲆产量约占鲆鱼产量的80%。国家鲆鲽类技术体系课题组和宁波某饲料公司部分成员组织调查和走访了山东、辽宁、河北、江苏北部大菱鲆养殖的现状,目前大菱鲆养殖模式主要为工厂化流水养殖,所用饲料类型主要为(冰)鲜杂鱼和鲆鲽类全价沉性配合饲料,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