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基于精细尺度的冬季南乔治亚岛南极磷虾渔获率时空与环境效应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乔治亚岛水域不仅是南极磷虾渔业的主要渔场之一,同时该水域的南极磷虾也是许多以该岛为栖息地的捕食者(如海豹、鲸鱼等)的饵料,因此对该岛南极磷虾资源丰度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南极生态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精细尺度渔业数据,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对2013年冬季南极磷虾渔获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渔获率总偏差解释率为32.0%,其中贡献最大的为旬别,贡献率为21.4%;其次为纬度,但贡献率显著降低,仅为4.4%.7月上旬至9月上旬,渔获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渔场东侧渔获率较高,尤其是中东部海域,而北侧的渔获率相对偏低.随着地形变化程度的增大,平均渔获率呈下降趋势.风力处于4级以下的情况不仅适宜捕捞作业,且渔获率也处于较高的水平.风向并不会对渔获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在表温0.5~2.0℃范围内,随着表温的增加,平均渔获率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南乔治亚岛 广义可加模型 渔获率 环境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尼罗罗非鱼MHC Ⅰα全长cDNA的克隆、多态性及组织表达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同源克隆和末端快速扩增(RACE)方法,获得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MHC Ⅰα全长c DNA,分析其多态性和组织表达特征。获得的尼罗罗非鱼MHC Ⅰαc DNA全长为1 533 bp,其ORF为1 053 bp。编码的蛋白质分子包含信号肽、MHC结构域、IGc1结构域和跨膜区,并存在丰富的磷酸化位点。与其他硬骨鱼类和哺乳类的相似性在26.86%~74.0%。从6尾鱼中共分离得到6条不同的MHC Ⅰαc DNA序列,其序列中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说明MHC Ⅰαc DNA存在丰富的多态性。q PCR检测表明,MHC Ⅰα基因在脾和心中表达量较高,中等程度表达于鳃、肠和肾中,在脑、肝、胃、皮肤和肌肉中表达量较低。对尼罗罗非鱼进行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后,MHC Ⅰα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在鳃、肾、心脏和脾4个组织中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结果表明MHC Iα基因参与罗非鱼免疫反应,在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通过研究尼罗罗非鱼MHCⅠα的生物学活性、功能和表达调控,旨在为揭示尼罗罗非鱼免疫抗感染机制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利用MHC Ⅰα作为候选基因筛选尼罗罗非鱼抗病相关分子标记、辅助抗病品系的选育奠定基础。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MHCⅠα 多态性分析 组织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gf2转座子多克隆位点的克隆与表达

生物技术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鱼pTgf2-EF1α-EGFP转座子为基础,构建含有多克隆位点(Multiple cloning sites,MCS)序列以及外源目的基因肌醇-3-磷酸合成酶(Myo-inositol-3-phosphate synthase,MIPS)的重组表达载体并注射到斑马鱼1-2期受精卵,检测重组表达载体pTgf2-EF1α-MCS-EGFP和pTgf2-EF1α-MCS-MIPS-EGFP在斑马鱼中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的表达情况以及外源基因MIPS在斑马鱼体内的整合情况。荧光观察结果显示,两个重组载体均不影响EGFP的表达,只是表达强度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对Tgf2转座子的改造是有效的。转基因斑马鱼PCR检测结果显示,靶基因MIPS的编码区能够完整地整合到斑马鱼基因组中,整合效率达31.4%。重组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显示金鱼Tgf2转座子可以介导外源基因在斑马鱼中的表达,为以后Tgf2转座子在鱼类基因功能研究方面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金鱼 Tgf2转座子 MCS序列 转基因斑马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解冻方式的南极磷虾中20种元素含量分析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4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碰撞/反应池(OR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方法,测定南极磷虾不同部位中Na,K,Mg,Ca,Fe,Se,Mo等20种元素的含量,并分析静水解冻和空气解冻的南极磷虾中元素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南极磷虾不同部位同一种元素的含量有显著差异;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中元素含量有明显影响,不同解冻方式处理的南极磷虾中同一元素的含量也各不相同。南极磷虾中Na,K,Ca和Mg的含量均比较高,空气解冻的南极磷虾中Na和K含量高于静水解冻的南极磷虾,而Ca和Mg的含量低于静水解冻的南极磷虾。B,Mn,Fe,Cu,Zn和Se的含量较高,且不同部位、不同解冻方式这6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大,V,Co,Ni,Mo和Sb元素的含量差别不大,Cr,Cd和Pb的含量均很低。

关键词: 南极磷虾 元素 解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价格差异性研究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汽车市场规模逐年扩大。然而我国汽车市场中,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的整车价格差距甚大,进口汽车市场价格较高。本文比较分析了我国汽车整车市场价格现状和特点,从外方控制关键零部件、以合资企业为主的市场结构、消费者偏好和较高的税费等方面,揭示了我国汽车市场中进口汽车价格高于国产汽车市场价格的原因,并对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进口汽车 国产汽车 整车价格 市场分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鲫杂交回交鲫染色体核型及DNA含量的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14

摘要:将性成熟的鲤鲫杂交鱼一代(F1)的雌鱼与雄性红鲫鱼杂交,获得了回交鲫子代,分析了平均体质量94.2g的1龄回交鲫子一代的细胞染色体核型,测定了其DNA含量。肾细胞直接制片法表明:回交鲫子代染色体由147条组成,即3n=147,NF=222,其核型公式为:3n=51m+24sm+27st+45t。流式细胞记数法结果表明:在20尾鱼中有14尾回交鲫子代细胞的DNA含量是对照鱼(红鲫鱼)的1.5倍,占总鱼数的70%;6尾在2~3倍体之间,非常接近三倍体,占总鱼数的30%。本结果与其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该鱼是以三倍体为主的回交种。

关键词: 回交后代 染色体核型 DNA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温度条件下运动和摄食对细鳞鲑幼鱼代谢模式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运动和摄食对细鳞鲑幼鱼代谢模式的影响,在饱和溶氧(>8.0 mg·L-1)条件下,分别测定了空腹组和摄食组在5个处理温度(4、8、12、16和20℃)下的运动前代谢率(MO2p)、活跃代谢率(MO2a)、代谢范围(MS)、临界游泳速度(UC)以及10个流速水平下的实时游泳代谢率(MR).结果表明:在各个温度条件下,摄食组的MO2p和MO2a均显著高于空腹组(P<0.05),且分别提高了15%和12%(4℃)、47%和23%(8℃)、30%和21%(12℃)、43%和36%(16℃)及8%和7%(20℃);摄食组与空腹组的UC和MS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随着温度升高,两组的MS均呈现下降趋势;随流速的增加,各组的游泳代谢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摄食组显著大于空腹组(P<0.05),各组的最大代谢率峰值均出现在低于UC的流速条件下;在细鳞鲑幼鱼的游泳速度接近70%UC的运动过程中,其代谢率不断增大至峰值,随后在游泳速度达到UC的过程中,代谢率呈下降趋势.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条件下,细鳞鲑幼鱼的最大代谢率是由运动与摄食共同诱导产生的,在达到最大代谢率峰值的过程中代谢表现为添加模式;之后随游泳代谢率的下降,摄食诱导的代谢率被削减,该过程表现为运动优先代谢模式.

关键词: 细鳞鲑 代谢竞争模式 代谢率 代谢范围 临界游泳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沙湾表层沉积物中碳、氮、磷的分布特征和污染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5月至2013年1月,每季度在流沙湾内湾养殖区、外湾养殖区和外湾非养殖区采集沉积物和水质样品,测定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和总磷(TP)质量分数,以及底层水溶解氧(DO)和水温(T),结合水动力分析,研究其表层沉积物中富营养物质碳(C)、氮(N)、磷(P)的分布特征和受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流沙湾的物理地形决定了湾内流场水流缓慢、内外湾之间水交换过程缓慢的固有特征。底层水DO自春季开始逐步升高,冬季达到最大值。内湾养殖区的底层水DO均值低于外湾。表层沉积物TOC和TP质量分数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但TN质量分数在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养殖区的TOC、TN质量分数均显著高于非养殖区,且以内湾养殖区最高,其TP空间差异不显著。流沙湾表层沉积物TOC年平均有机碳污染指数为1.29,TN污染指数达2.98,而TP磷污染指数仅为0.92,表明该海域已受到中等水平的氮污染和低水平的有机碳污染,且现有养殖格局加速了养殖区的富营养物质沉积。

关键词: 流沙湾 沉积物 有机碳 污染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单位仪器设备招标工作中的风险与应对

中国招标 2014

摘要:科研单位仪器设备采购支出是科研单位经费支出的重要流向,在采购对象的确定方面应采取招标的方法。随着近年来我国反腐倡廉的工作不断向前,科研单位必须对本单位仪器设备招标工作是否合理、有序地进行加以重视,预防风险的发生。本文在阐释科研单位仪器设备招标工作的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探讨了一些防范风险的方法,以期能为我国科研单位提供些许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口溶解硅酸盐(DSi)、营养盐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环境化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4—2009年春季(5月)、夏季(8月)对长江口的监测调查,比较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后该海域硅酸盐(DSi)、无机氮(DIN)、无机磷(DIP)浓度变化趋势,营养盐结构变化状况及其影响.结果表明,蓄水后,DSi、DIN的浓度分别呈现出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DSi在6年间下降了约63.37%,DIN增加了约3倍多,DIP的浓度则呈微弱波动.蓄水后营养盐结构N∶P值呈上升的趋势,而Si∶P值和Si∶N值则呈下降的趋势,根据化学计量营养盐限制的标准,营养盐结构趋于不平衡,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生长限制因子为P,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已经导致大型硅藻的减少和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的变化,并可能引起长江口生态系统结构的改变.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口 溶解性硅酸盐 营养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