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用水培法测定根部吸收的吡虫啉在小麦和棉花植株体内的持留分布动态

农药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吡虫啉根部吸收后在小麦、棉花植株体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持留分布动态,为完善新烟碱类杀虫剂内吸测定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水培法处理小麦、棉花植株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对小麦、棉花植株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吡虫啉持留量进行测定。[结果]在相同的浓度下,测定时间范围内,小麦和棉花各部位吡虫啉持留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不同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植株地上各部分吡虫啉持留量均快速上升。随着药剂处理剂量的成倍增加,小麦植株体内吡虫啉的持留量似乎达到饱和,没有成比例增加。[结论]新烟碱类杀虫剂内吸生物测定方法是可行的,但需依据植株种类不同,明确试验药剂处理剂量、试验时间和植株供试部位。

关键词: 吡虫啉 持留分布 内吸性 UPLC-MS/MS 小麦 棉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色瓢虫胁迫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食源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胁迫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的影响,探讨棉铃虫是否能感知并分级捕食风险、能否在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上体现出权衡效应;明确长时和短时胁迫对棉铃虫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色瓢虫胁迫能否引起棉铃虫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反应。【方法】通过设置7种不同食源的异色瓢虫胁迫处理(饥饿处理、虾卵处理、棉铃虫幼虫处理、棉铃虫卵处理、蚜虫处理、蚜虫对照处理、对照处理),观察记录棉铃虫在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幼虫历期、蛹历期、雌雄蛾寿命、总寿命)和变态发育(蛹重、化蛹率、羽化失败率、卷翅率)指标;设置长时(1龄幼虫至3日龄成虫)和短时(15 min至6 h)异色瓢虫胁迫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棉铃虫压力蛋白基因(即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及热激同源蛋白基因Hsc70在胁迫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的胁迫下,棉铃虫幼虫历期、蛹期、雌雄蛾寿命、总寿命均显著性缩短,蛹重和化蛹率显著性下降,成虫卷翅率显著性升高,而羽化失败率无显著性变化。在不同食源的天敌胁迫下,棉铃虫幼虫历期在异色瓢虫取食蚜虫时最短,蛹历期在瓢虫取食棉铃虫卵时最短,总寿命在瓢虫取食虾卵时最短,而雌雄蛾寿命在不同食源天敌胁迫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棉铃虫成虫卷翅率在瓢虫取食棉铃虫卵时最高,而蛹重、化蛹率、羽化失败率在不同食源天敌胁迫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压力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在短时胁迫下(Hsp70:30min至3 h;Hsp90:15 min、1.5 h、2 h、6 h)表达水平显著性上调,热激同源蛋白基因Hsc70在长时胁迫下(5龄幼虫、预蛹、雄蛹、雌蛾阶段)表达水平显著性上调。【结论】在面对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长时胁迫作用下,棉铃虫各生长发育阶段均出现缩短的现象,即棉铃虫为躲避被捕食风险表现出了发育加速的现象,而快速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变态发育,导致蛹重和化蛹率下降,成虫卷翅率提高,符合权衡效应。棉铃虫对不同食源的天敌胁迫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即棉铃虫对潜在的捕食风险可能存在一定的分级能力,但这种分级能力没有得到规律性体现。异色瓢虫胁迫能够引起棉铃虫分子层面的生理反应,导致压力蛋白基因的表达上调,其中压力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受到短时胁迫的反应较为明显,而热激同源蛋白基因Hsc70受到慢性胁迫刺激的反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棉铃虫 异色瓢虫 生长发育 变态发育 压力蛋白 非消耗性胁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密切值模型的谷子新品种示范效果综合评价——以豫谷18为例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物新品种示范在农业推广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2015年调查数据,构建密切值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豫谷18、当地玉米和当地谷子的生产优势,以评价谷子新品种豫谷18在各地区的示范效果。结果显示,豫谷18的密切值得分最低,在四个地区中均排在第一位,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优势,是区域作物中发展潜力较大的优势作物。这一结论为豫谷18在当前镰刀湾计划下扩大杂粮种植面积提供了理论支撑。

关键词: 豫谷18 密切值模型 示范效果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镰刀菌-淀粉-苜蓿对煤矿区污染土壤HMW-PAHs的修复

水土保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煤矿区高环芳烃(HMW-PAHs)污染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淀粉且接种菌株ZHH2(Fusariumsp.)的苜蓿盆栽试验,研究苜蓿单一处理、ZHH2-苜蓿2因素处理和ZHH2-淀粉-苜蓿3因素处理对污染土壤5环、6环HMW-PAHs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苜蓿单一处理(M)对6种HMWPAHs单体(BbF、BkF、BaP、InP、DbA和BghiP)的去除率为4.22%~45.01%;不同接菌剂量与苜蓿2因素处理对HMW-PAHs的降解作用有明显差异,其中H_1+M、H_2+M对6种HMW-PAHs单体的去除率分别为11.01%~45.30%和15.20%~43.58%,与苜蓿单一处理相比,BkF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62倍和2.60倍,其他单体差异不显著。H_3+M对HMW-PAHs的去除却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在2因素基础上,进一步添加不同剂量淀粉的3因素处理(D_1+H_1+M,D_1+H_2+M,D_1+H_3+M,D_2+H_1+M,D_2+H_2+M和D_2+H_3+M)强化了对6种HMW-PAHs的修复效果,在所有3因素处理中,对BbF、BkF、BaP、InP、DbA和BghiP的去除率以D_1+H_2+M处理为最高,分别为28.87%,54.59%,47.04%,65.91%,66.42%,71.88%,比H_2+M处理分别提高了0.46,2.59,1.71,1.15,0.52,1.37倍(P<0.05),但是与D_1+H_1+M对各个HMW-PAHs单体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显著。因此,淀粉(0.25g/kg)-ZHH2(0.1g/kg)-苜蓿处理成为了修复该煤矿区农田污染土壤的优势组合。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高环芳烃污染 紫花苜蓿 镰刀菌 淀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下钾吸收途径的抑制对小麦叶片K~+、Na~+含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盐胁迫下小麦维持钾、钠平衡的生理机制,以耐盐小麦沧麦6005和盐敏感小麦矮抗58为材料,利用TEA、NEM、Ba(NO_3)_2三种药物分别抑制钾离子通道、钾载体及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测定正常及盐胁迫下小麦叶片K~+、Na~+含量,比较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K~+、Na~+吸收中的差异。结果显示,盐胁迫下,沧麦6005和矮抗58叶片K~+含量下降,Na~+含量增加;沧麦6005叶片Na~+含量低于矮抗58,K~+/Na~+比值高于矮抗58。正常条件下,NEM、TEA处理均可降低沧麦6005和矮抗58叶片K~+含量,NEM处理较TEA处理效果更为明显;TEA处理显著降低了盐胁迫下矮抗58叶片K~+含量,而NEM处理则明显降低了盐胁迫下沧麦6005的叶片K~+含量;TEA、NEM、Ba(NO_3)_2处理降低了盐胁迫下矮抗58叶片Na~+含量,仅NEM处理降低了沧麦6005叶片Na~+含量。综上所述,正常条件下,钾载体是小麦K~+吸收的主要方式;盐胁迫下,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K~+吸收途径不同,耐盐品种的NSCCs和钾离子通道具有更强的"拒钠"能力。

关键词: 小麦 盐胁迫 K+吸收 Na+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食用菌资源玉米瘤黑粉菌的开发潜力分析

中国蔬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瘤黑粉菌是玉米瘤黑粉病的菌瘿,其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含量高,且氨基酸比例合理,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食用菌资源。玉米果穗感染玉蜀黍黑粉菌(Ustilago maydis)之后形成的菌瘿是一种营养美味的食用真菌,可以称其为玉米瘤黑粉菌,英文名为huitlacoche,商品名为"墨西哥松露(Mexican truffle)"。早在公元前墨西哥人就有食用玉米瘤黑粉菌的习惯(Patel,2016),用它制作的美食被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小米黄酒风味成分

色谱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全面了解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的构成和气味特征,优化了85μm聚丙烯酸酯(PA)、100μm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75μm碳分子筛(CAR)/PDMS、50/30μm二乙烯基苯(DVB)/CAR/PDMS萃取头提取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的条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风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计算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e value,OAV),同时利用OAV分析风味成分的气味特征和气味强度。结果显示:不同萃取头的最优萃取条件为样品量8 mL、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60℃、NaCl添加量1.5 g。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由醇、酯、含苯化合物、烃、酸、醛、酮、烯、酚和杂环类化合物构成,醇为主要风味成分。通过OAV确定了苯乙醇、苯乙烯、2-甲基萘、1-甲基萘、苯甲醛、苯乙醛、2-甲氧基-苯酚为小米黄酒气味特征成分,苯基乙醇、苯乙醛对气味贡献最大。PA和PDMS萃取头分别对极性和非极性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CAR/PDMS和DVB/CAR/PDMS萃取头对中等极性化合物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该研究全面了解了小米黄酒风味成分的构成,为其产品开发及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了依据。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顶空固相微萃取 风味成分 小米黄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模式下小麦荧光特征及品种抗旱性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低平原区节水灌溉模式和筛选高产节水品种,在2014-2015和2015-2016两个小麦生长季,采用裂区试验,以5个灌溉模式(春季灌溉0、1、2、3和4水,分别用W_0~W_4表示)作为主处理,以3个当地主推冬小麦品种(衡观35、石4185和衡4399)作为副处理,研究了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产量、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水分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及荧光特征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和灌溉次数的增加,小麦产量非线性增加,但不同年份表现有所不同,2014-2015年以W_2处理产量最高,2015-2016年以W_4处理产量最高;灌溉提高了PSⅡ的潜在活性F_v/F_o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_v/F_m,但F_o却降低。不同品种对灌水的反应特性不同,且存在年际间差异,两年平均产量以衡4399最高,石4185最低;随灌溉量的增加,衡4399和衡观35产量变化幅度较小,而石4185的产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大。从荧光特征参数看,石4185受水分胁迫的影响大,在灌浆后期,其不灌溉处理(W_0)的荧光参数F_o相对于灌溉处理的增加幅度高于衡4399和衡观35,但F_m、F_v/F_m和F_v/F_o在不灌溉情况下的降低幅度也相对较大,说明石4185的抗旱性差。从水分利用效率看,以W_2处理较好。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衡4399和衡观35的增产潜力大,抗旱性好,春季灌2水可达到节水高产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 冬小麦 灌溉模式 产量 荧光特征 水分利用效率 节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十八份菊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

北方园艺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58份菊芋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选育耐盐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110对引物中筛选出16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2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比率为72.7%。利用NTSYS软件统计分析出菊芋资源间遗传距离为0.01~0.52。应用UPGMA聚类可将58份菊芋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一大类群分为4个亚类群。表明利用SRAP技术更能充分揭示菊芋资源间的遗传差异,可作为种质鉴定依据。

关键词: 菊芋 SRAP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大斑病菌GATA转录因子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其表达的初步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ATA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存在于植物病原真菌中,并参与调控多种生物过程,但在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中尚未见相关报道。本研究借助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在玉米大斑病菌全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了5个GATA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分别命名为St GATA1~St GATA5,这些基因分别散布在基因组5条不同的scaffold链上。对其预测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发现,St GATA3呈酸性,其余4个转录因子对应蛋白均呈碱性,且这5种蛋白都属于不稳定蛋白,其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在278~1 080之间;对蛋白的保守结构域分析发现,该类转录因子都存在Zn F-GATA结构域,其中St GATA3和St GATA4都含有PAS结构域,St GATA4还含有两个PAC结构域;系统进化分析表明,St GATA2与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荨麻青霉(Penicillium urticae)及构巢曲霉(Aspergillus nidulans)聚为一簇,另外4种大斑病菌GATA转录因子(St GATA1,St GATA3,St GATA4,St GATA5)聚为一类;进一步利用q RT-PCR技术对GATA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St GATA1和St GATA3在菌丝时期的表达水平高于其他时期;St GATA2在侵入丝时期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并且在菌丝及分生孢子阶段都有较高的表达水平;St GATA4和St GATA5都在菌丝和分生孢子时期有较高表达量,其余时期表达水平较低(P<0.05)。本研究结果将为深入揭示玉米大斑病菌GATA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及探寻病害防治新途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GATA转录因子家族 结构分析 系统进化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