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库尔勒香梨黑斑病菌拮抗菌筛选及其抑菌机理
《微生物学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由互隔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的黑斑病是库尔勒香梨采后贮期的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果实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的]筛选对梨黑斑病菌具有高拮抗活性的菌株并探究其可能的抑菌机制,为香梨采后保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库尔勒香梨园健康植株根际采集土壤样品,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化,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打孔法筛选对梨黑斑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初步鉴定;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拮抗菌抑菌谱进行测定;采用特异性平板定性检测拮抗菌产酶活性,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法及福林-酚法定量酶活;通过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拮抗菌对梨黑斑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筛选得到2株对梨黑斑病菌有较强抑制活性的菌株JE53和JE56,经分析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及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发酵上清液对梨黑斑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49 mm和22.40 mm.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JE53和JE56对马铃薯黑痣病菌等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胞外酶测定结果显示这2株菌可产生4种胞外酶;其发酵上清液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70.30%和88.87%;扫描电镜发现这2株菌可导致病原菌菌丝表面粗糙、扭曲变形.[结论]JE53和JE56对梨黑斑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具有进一步开发和应用的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9-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棉花生产表观成本、产值和收益监测报告
《中国棉花 》 2022
摘要: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内陆棉区已成为全国棉花生产的重心.研究西北内陆棉区棉花产量、产值和收益,对了解新时代全国棉花生产状况和评价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监测结果表明,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该区每666.67 m2棉花生产(不包括轧花加工)表观总成本分别为2184.96元、2220.47元和2346.34元,每666.67 m2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为375.94 kg和144.74 kg、402.59 kg和161.04 kg、354.81 kg和136.60 kg,每666.67 m2主产品表观产值分别为2263.27元、2789.56元和3724.65元,每666.67 m2生产性表观纯收益分别为78.31元、569.09元和1378.31元,加上政策性补贴和自用工劳动报酬的每666.67 m2表观总收益分别达到1207.20元、1372.20元和1605.08元,呈现典型的高投入、高产量、高产值和高收益特征,但受气候和市场变化年际间波动大.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西北内陆棉区每千克皮棉表观总成本分别为15.15元、13.79元和17.57元;每千克皮棉表观物化成本分别为9.36元、8.54元和11.07元,呈现波动,其中2020年高产年景为最低;每千克皮棉表观人工费用相对其他棉区偏低,分别为4.50元、3.54元和3.96元;每工日皮棉产量相对较高,分别为21.23 kg、27.46 kg和26.34 kg.结果表明,西北内陆棉花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尤其是北疆亚区和甘肃河西走廊亚区,是在全国率先建设高品质棉花种植带的最佳产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具有经营规模适度、条田平整、农机装备先进、灌溉设施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劳动者素质高的综合优势,所产棉花呈现更强的竞争力.未来西北内陆棉区棉花要走稳走准适度规模、质量兴棉、绿色兴棉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在加快建设棉花强国中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 西北内陆棉区 棉花 生产 表观成本 表观产值 表观收益 竞争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赛里木酸奶细菌多样性及挥发性风味物质成分分析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新疆赛里木酸奶细菌群落多样性、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采用高通量测序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为赛里木酸奶中的绝对优势菌门,丰度为97.45%;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优势菌属,丰度分别为82.94%和5.19%.赛里木酸奶中共检出31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酸、酮、酯、醇等物质,其中乙偶姻(3-羟基-2-丁酮)、壬醛、2-庚酮、正己酸、2-壬酮、正丁酸、2-十一酮、乙酸正丁酯、正辛酸、己酸甲酯是赛里木酸奶的主体风味物质.链球菌发酵糖类产生的乙偶姻赋予赛里木酸奶强烈的奶油香气.市售纯牛奶以原产地赛里木酸奶为引子发酵后产生的赛里木酸奶,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更加多样,该研究可为开发具有新疆特色的酸奶发酵剂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诱捕器颜色、悬挂高度与位置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诱捕器颜色、悬挂高度、悬挂位置对诱蛾效果的影响,为针对番茄潜叶蛾的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专一性引诱剂为材料,采用行为生态学技术方法,在有机蔬菜生产温棚,对比研究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颜色、诱捕器悬挂高度和诱捕器悬挂位置对番茄潜叶蛾诱捕效果。【结果】蓝色、绿色、黄色和白色4种颜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均可诱捕到一定数量的番茄潜叶蛾,4种颜色诱捕器41 d平均日诱蛾量从高至低依次为蓝色65.4头、绿色59.7头、白色47.4头、黄色30.9头,逐日诱蛾量中,蓝色诱捕器最高,依次为蓝色和绿色>白色>黄色诱捕器,差异显著。不同颜色诱捕器逐日诱蛾量占比中,4种颜色的诱捕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依次为蓝色>绿色>白色>黄色。3种悬挂高度性信息素诱捕器39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40~60 cm为125.1头、90~110 cm为96.1头、140~160 cm为65.1头,逐日诱蛾量中,40~60 cm最高,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不同悬挂高度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40~60 cm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高度,依次为40~60 cm>90~110 cm>140~160 cm,差异明显。3种悬挂位置性信息素诱捕器35 d平均日诱蛾量依次为悬挂于通风口处为103.0头、出入口处为66.6头、远离通风口处为71.4头/诱捕器,逐日诱蛾量中,通风口处诱蛾量最高,依次为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差异明显。不同悬挂位置诱捕器诱蛾量占比中,悬挂于通风口处的诱捕器诱蛾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悬挂位置,依次为通风口>出入口和远离通风口,差异明显。通风口>远离通风口>出入口。【结论】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将蓝色性信息素诱捕器(平面式)于40~60 cm放置通风口处,对番茄潜叶蛾的诱捕效果最好。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性诱芯 色板 诱捕器颜色 诱捕器悬挂高度 诱捕器悬挂位置 诱捕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期喷施GA3对骏枣产量品质影响及枣果残留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盛花期喷施GA3对骏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评价分析成熟期枣果中GA3残留安全性.[方法]于骏枣盛花期叶面喷施外源GA3,处理浓度分别为0(CK)、10、20、40、60和80 mg/L,成熟期调查骏枣产量和营养品质相关指标,在筛选出适宜浓度的基础上,采用HPLC对处理后不同发育时期花和果实中GA3含量和成熟期枣果GA3最终残留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喷1次GA3后,单果重下降,果形指数和果柄耐拉力增加,产量提高.随着GA3浓度的增加,全红期枣果可溶性糖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蛋白质、总酸含量先降低后升高,纤维素含量逐渐升高.随着枣花发育GA3含量逐渐降低,幼果期GA3含量显著上升,果实膨大期结束GA3含量快速下降,GA3处理能显著提高了枣花和果实中GA3含量.全红期果实中处理较对照的GA3含量提高了0.2812~0.3976 mg/L,但40 mg/L GA3喷1次和3次GA3残留量差异不显著.[结论]骏枣盛花期GA3喷施浓度为40 mg/L时增产的效果最明显,该浓度连喷3次产量和营养品质能进一步提高,在田间水肥有保障的枣园采用该措施.喷施GA3能提高整个生育期枣花和果实的GA3含量,特别是提高了花和幼果发育初期的GA3含量,变化规律与对照基本一致.不同浓度GA3处理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内源GA3的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欠量灌溉供水率胁迫强度与玉米产量的规律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和建立供水率与抗旱性的理论关系模型,为欠量灌溉玉米抗旱性精准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9年选择12个杂交种,设置6个水分梯度的欠量胁迫处理,各处理区全程灌水8次,出苗水均为675 m3/hm2,其余的7次灌水量按照100%、80%、60%、40%、20%和0%比例减少,以形成不同的干旱胁迫强度;在缺次灌溉模型的基础上等价变换和推导,建立欠量灌溉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供水率与玉米抗旱性关系的理论模型γ=Φk/(Φk+Φkh),该模型能描述玉米杂交种的抗旱系数(γ)随供水率(Φ)变化的幂饱和曲线.12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系数计算值与实际测定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973~0.995(平均0.987),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0.917);模型拟合得出的残差预测偏差RPD值为3.914~9.485,均大于3.0,拟合效果良好.[结论]建立的欠量供水率与玉米抗旱性的模型可用于玉米抗旱性的精准鉴定;其中,半产供水率Φh和水分敏感系数k均具有明确的生物学意义,是玉米抗旱性的两个重要指标,2者数值均小的品种具有相对稳定的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磷对南疆棉花养分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覆膜滴灌条件下,施磷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磷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7~2019年在新疆阿瓦提县进行,设5个施磷水平,于棉花吐絮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棉花产量、生物量、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当施磷量为0~130?kg·hm-2时,棉花产量、生物量和产值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显著增加,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也显著增加,当施磷量大于130?kg·hm-2时影响不显著.棉花磷素农学效率和贡献率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磷素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呈递减的趋势,当施磷量为130?kg·hm-2时,磷素农学效率和贡献率达最高.利用回归分析得出,棉花最高产量的施磷量和最佳经济施磷量分别为141.21和130.19?kg·hm-2,对应的产量分别为6562.19和6558.22?kg·hm-2,采用经济施磷量可实现在棉花不减产的情况下(最高产量的99.94%)节约磷肥7.81%.综合考虑棉花的产量、经济效益、养分吸收和磷素利用,南疆棉区推荐经济施磷量为130.19?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