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盐度对莫荷罗非鱼幼鱼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影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摘要:将莫荷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urolepis hornorum)幼鱼养殖水体盐度从淡水渐变至12、18、24、30(每天提升6)等4个目标盐度,利用间歇式呼吸仪分析幼鱼在目标盐度下5、10、15、20 d时的呼吸和氨氮排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实验前期,莫荷罗非鱼幼鱼耗氧率、排氨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各盐度处理组均在5 d时升到最大值,之后开始下降,下降时间、幅度与外界盐度有关。盐度12、18组幼鱼耗氧率10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20 d时低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度24、30组幼鱼耗氧率则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维持稳定;幼鱼排氨率随实验时间的延长,各盐度处理组幼鱼排氨率呈先上后下降的变化,盐度24、30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下降并维持在对照组水平,盐度12、18组幼鱼排氨率在15 d时下降至对照组水平并于20 d时低于其他盐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莫荷罗非鱼幼鱼适应新盐度环境后,盐度18组的耗氧率、排氨率最低,与盐度1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盐度处理组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测其等渗点在盐度12~18之间。不同盐度条件下,氧氮比值介于18.810~24.216间,氨熵介于0.083~0.108间,表明莫荷罗非鱼幼鱼主要依靠蛋白质和脂肪氧化供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单位科技反腐初论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 2014
摘要: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速度为反腐败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新的方式。本文在分析了科技反腐的优势后,从科研单位科研腐败的角度入手,探讨科技反腐在科研单位的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养殖中常用三种有益菌的特性及应用
《海洋与渔业(水产前沿) 》 2014
摘要:在调控养殖环境方面研究比较系统、可以规模化生产、易于保存、效果较明显的有益菌主要是芽孢杆菌、光合细菌、乳酸菌三类。本文对三类有益菌的特性和科学使用进行了详细说明,以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循环水养殖水处理中的臭氧浓度PID控制
《渔业现代化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解决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中臭氧控制的精准性,研究探索了采用PLC实现PID臭氧浓度控制的3种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采用PLC的PID指令实现消毒时臭氧浓度的PID控制。通过MATLAB/simulink建立臭氧浓度控制模型并仿真,获得超调量精度为2.5%的精准控制效果。经过试验验证得出的控制曲线与仿真曲线的控制效果基本一致,处理过程臭氧反应器中的臭氧浓度能够持续保持在0.18 mg/L,鱼池臭氧残留在0.008 mg/L以下,达到了浓度控制的要求。试验表明,控制系统设计合理、有效。基于PLC的PID控制系统设计为臭氧在工厂化水产养殖水处理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鲆鱼类必需氨基酸的评价比较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 2014
摘要:为了优化鲆鱼类的营养结构及饲料配制,本文利用氨基酸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研究了同规格鲆鱼类氨基酸组成模式。结果表明,两者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为47%~48%、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是87%~93%,相对稳定,符合FAO/WHO氨基酸理想模式;大菱鲆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苏氨酸4.17,异亮氨酸4.06,赖氨酸8.78,苯丙氨酸4.06,蛋氨酸2.72,缬氨酸4.22,亮氨酸8.06,组氨酸2.33,精氨酸5.94。牙鲆必需氨基酸的组成模式为苏氨酸4.10,异亮氨酸4.00,赖氨酸8.85,苯丙氨酸3.70,蛋氨酸2.85,缬氨酸3.95,亮氨酸7.85,组氨酸1.95,精氨酸6.20。鲆鱼类营养价值较高,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接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受精过程的观察
《海洋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杂交过程中精卵的结合以及相关生物学特征,作者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卵子形态结构以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时的精子入卵过程。结果发现,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云纹石斑鱼卵表面布满纵横交错、走向不确定的网纹,在受精孔区可观察到前庭、受精孔和微小孔。成熟的精卵相遇时相互激活,产生一系列胞间反应。受精后0~25 s,可观察到精子附着在卵子受精孔周围;受精30~45 s,已有精子进入卵子,并且明显可见精子尾部留在受精孔外;精子入卵后,受精孔内有受精锥形成,周围可观察到絮状的受精塞,将受精孔封闭;授精90 s~3 min,卵表面处于修复状态。整个过程未发现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 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 杂交 精子入卵 扫描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渔用声纳电子示位标防盗技术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我国金枪鱼捕捞渔船上的无线电示位标装备现状,特别是为了防止盗取设备强占渔场的现象发生,对带有预警防盗功能的声纳示位标技术展开研究与试验,系统将渔用声纳与卫星电子浮标整体集成,利用水声数据采集技术与卫星数据通信技术,通过水下拾音器采集柴油机噪声的音频信息,该系统集成了卫星定位、声纳探测、无线电与卫星通讯,并开发出了嵌入式防盗设备,系统实现了示位标常规功能的同时增加了有效的预警防盗功能。可以提高我国金枪鱼鱼群探测信息化水平并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初步试验结果显示试验选用的渔民标准配备的挂机螺旋桨启动时的频率值稳定在8.5 kHz左右,且空蚀效应明显,在海洋噪声普遍高于10.3 kHz的环境下,嵌入式防盗系统在50~100 m范围内可准确实现设备的预警防盗,且抗干扰能力强,相比于其它防盗方式更为实时有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区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格局研究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6-2013年对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环境因子的监测数据,对区域内长江干流和赤水河的水环境因子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保护区水体总氮含量较高,长江干流总氮含量在0.5~1.5 mg/L的范围内波动,而赤水河的总氮总体超过2.5 mg/L。空间上,长江干流水温、溶解氧、氨氮和总磷含量高于赤水河,而总氮和硝态氮含量低于赤水河。在长江干流,溶解氧自上游至下游逐渐降低,总氮和硝态氮则自上而下平缓升高。赤水河水温自上而下逐渐升高,而溶解氧、总氮和硝态氮均显示出自上而下逐渐降低的趋势。时间上,总氮和硝态氮逐年上升,氨氮在长江干流逐年下降。基于各水质因子对样点的聚类分析表明,长江干流与赤水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河流内部空间距离越近,各样点的水环境相似程度越高,甚至分处向家坝水电站上下游的两个断面被发现亦具有较高的相似性,表明在研究期间较低的监测频率下,这两个断面并未因大坝的阻隔显示出上述水环境因子的显著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境因子对大黄鱼耳石钡元素富积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设计3个温度(18℃、22℃、26℃)×3个盐度(17、25、34)×3个锶(Sr)元素组(低、中、高)来研究环境因子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耳石中钡(Ba)元素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和锶元素含量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影响,盐度的影响最大,锶元素的影响其次,温度的影响最小,温度和盐度对耳石钡分配系数具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在所有试验组中,耳石钡分配系数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减少,而耳石Ba/Ca值随着水中Ba/Ca值的增加而增加。盐度是影响大黄鱼耳石Ba/Ca值的主要因素,温度和锶元素的影响都很小,盐度对耳石Ba/Ca值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水中Ba/Ca值随盐度的降低而增加。所有试验组中耳石Ba/Ca值均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根据盐度与耳石Ba/Ca值的定量关系就可以反演大黄鱼所经历的盐度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