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欧盟共同渔业政策发展历程及最新改革浅析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4

摘要:欧盟共同渔业政策自1983年正式实施以来,对促进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渔业经济、改善渔区人民生活水平、促进水产品贸易标准化、提高水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环境以及增强欧盟渔业国际竞争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30年来,随着欧盟渔业的发展和新问题的出现,共同渔业政策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改革,如2002年的改革、2008年应对燃油危机措施、2010年的IUU法规,以及最新的2013年改革。本文将从欧盟共同渔业政策的起源、早期内容和改革历程及最新的改革内容等方面来详细介绍共同渔业政策的演变,并对其最新改革方向进行总结预测,以期为我国渔业政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欧盟 共同渔业政策 2013改革 TFC MSY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及其在对虾体内的代谢

食品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虾中胺基脲(semicarbazide,SEM)、1-氨基-2-内酰脲(1-aminohydantoin,AHD)、5-甲基吗啉-3-氨基-2-唑烷基酮(5-morpholinomethyl-3-amino-2-oxazolidone,AMOZ)和3-氨基-2-恶唑基酮(3-amino-2-oxazolidone,AOZ)4种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采用含100 g/L三氯乙酸的甲醇-水(50∶50,V/V)溶液提取,邻氯苯甲醛衍生,经乙酸乙酯萃取、异辛烷净化,以0.05 mol/L乙酸铵-乙腈(30∶70,V/V)为流动相,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4种待测物在0.1~50 nmol/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SEM 0.75μg/kg、AHD 1.2μg/kg、AMOZ 2.0μg/kg、AOZ 1.0μg/kg。停药后4种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在对虾肌肉内富集最高含量分别为51.5、35.8、79.3μg/kg和127μg/kg,代谢物残留低于0.5μg/kg所需代谢时间为SEM 21 d、AHD 15 d、AMOZ 17 d和AOZ 23 d。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硝基呋喃代谢产物 代谢规律 对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金山城市沙滩人工潟湖水体生态修复及效果评价

水产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在生态环境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金山城市沙滩人工潟湖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评估该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养殖大型海藻(江蓠)、构建人工湿地和调控水生食物网结构等措施后,人工潟湖水体富营养化得到有效控制,水体中无机氮和无机磷浓度分别下降42%和50%。另外,人工潟湖水生食物网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与改善,生态修复后浮游动物平均丰度约是生态修复前的3.5倍,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是修复前的16倍和36倍。可见,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提高了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丰度,优化了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是近岸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之一。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潟湖 双壳类 湿地 大型海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藻酸-碘复合物的制备

食品与药品 2014

摘要:目的以海带中存在的两种重要成分海藻酸和碘为原料,研究制备二者复合物的方法,以期获得较稳定的含碘产品。方法利用海藻酸钠碱溶酸沉的性质,分别制备海藻酸-碘复合物和乙酰化海藻酸-碘复合物的系列样品,并检测样品的紫外-可见吸收特性、碘含量和热稳定性。结果海藻酸和乙酰化海藻酸均能与碘生成复合物,复合物一般在590 nm有最大吸收峰;乙酰化海藻酸-碘复合物系列样品的碘含量明显高于海藻酸-碘复合物系列样品,且样品碘含量随乙酰化程度增加而增大;乙酰化海藻酸-碘复合物样品的热稳定性优于海藻酸-碘复合物样品。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海藻酸-碘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此作为富碘食品进一步研发。

关键词: 海藻酸 复合物 制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抱卵蟹生境适宜度初步评估

海洋渔业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栖息地适合度模型法研究了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抱卵蟹空间分布和水文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抱卵蟹主要栖息在盐度9~15、水体流速1.3~1.5 m·s-1、水深3~6 m、透明度10~23 cm水域,平均适合度均达0.6以上。栖息地适宜度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分布显示,长江口23个调查站点中,南支北港和九段沙水域Z6、Z7、Z11、Z22、Z23的HSI较高,均在0.5以上。其中Z6的HSI值最大,为0.669 2。初步推测抱卵蟹主要适宜分布范围是横沙以东20 n mile及九段沙下游5 n mile海域,中华绒螯蟹的繁育场范围为121°58'~122°12'E、31°05'~31°22'N。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绒螯蟹 抱卵 栖息地适宜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柴油水溶液对翡翠贻贝CYP4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南方水产科学 2014 CSCD

摘要:在室内半静水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0μg·L-1、5μg·L-1、10μg·L-1、50μg·L-1和100μg·L-1)的0#柴油水溶液(WSF)胁迫15 d和清洁海水恢复7 d中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外套膜与内脏团组织中CYP4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变化。2-△△Ct法分析结果表明,CYP4基因在翡翠贻贝外套膜和内脏团中均有表达,WSF胁迫对其表达水平有明显的诱导作用,且表达水平具有组织差异性;内脏团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外套膜,两组织CYP4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随着WSF胁迫时间的延长,整体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再诱导的波动变化趋势,其中50μg·L-1浓度组表现最为显著(P<0.01)。WSF胁迫解除后外套膜与内脏团CYP4基因相对表达水平迅速下降,部分浓度组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关键词: 0#柴油水溶液 翡翠贻贝 CYP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Ct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S-222、丁香酚对多鳞四指马(鱼友)幼鱼麻醉效果的研究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4

摘要:本文研究了MS-222和丁香酚两种麻醉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多鳞四指马(鱼友)幼鱼的麻醉效果,观测了其不同麻醉阶段的表现,探讨了麻醉时间和温度对其入麻和复苏的影响。结果表明MS-222、丁香酚分别在55 mg/L、10 mg/L以上才对幼鱼有麻醉效果,最适麻醉剂浓度分别为20±5 mg/L和80±10 mg/L;随着浓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随着温度的上升,入麻时间缩短,复苏时间增加。

关键词: 多鳞四指马(鱼友) MS-222 丁香酚 麻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杂交F_1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控温仪设定温度组,观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3℃、15℃、17℃、19℃、21℃、23℃、25℃、27℃、29℃、31℃)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实验12 h后的好卵率、12 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进行了记录;仔鱼孵化出膜后,对其进行了耐饥饿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胚胎发育周期与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7–25℃,温度低于17℃时,孵化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畸形率反之;温度为13℃时,不能孵化出仔鱼;温度高于25℃时,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畸形率反之;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温度为17–21℃时,SAI值较高,分别为32.14±2.83、32.30±1.29、22.98±1.42,其他温度条件下SAI值均低于这3组。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F1 温度 胚胎发育 孵化率 畸形率 SAI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消化系统显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水温为23℃条件下,将体质量为(2.78±0.09)g的刀鲚Coilia nasus幼鱼饲养在室内水泥池循环水系统中,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缓沉软颗粒料)和饲料2(缓沉硬颗粒料)。饲养60 d后,分析两组刀鲚幼鱼的形体指标、消化酶和脂质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并采用H.E染色法从肝、胃、肠组织等方面比较了两组刀鲚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刀鲚幼鱼的增重率分别为76.64%和104.17%,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幼鱼的肥满度、特定生长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幼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以及胃淀粉酶、胃蛋白酶、肝脏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表明:饲料2组幼鱼的肝脏细胞质中存在明亮的脂肪滴,饲料1组幼鱼胃壁上的皱褶多且较高;饲料2组幼鱼的前肠直径、黏膜褶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比饲料1组高,表明两组幼鱼胃和肠的消化能力和对饲料的消化速度存在差异;结合食物消化动态过程,饲料2组幼鱼的消化吸收能力比饲料1组幼鱼强。研究表明,饲料2更适合刀鲚幼鱼生长,适合于刀鲚幼鱼驯养阶段使用。

关键词: 刀鲚 消化系统 人工饲料 组织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β-羟基丁酸酯对中国明对虾抗WSSV能力的影响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聚β-羟基丁酸酯(PHB)对感染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水生动物存活率、病毒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单因子浓度梯度法,对感染WSSV的中国明对虾投喂添加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0.0%、0.5%、1.0%、2.5%、5.0%、10.0%)的饵料,统计相同时间点对虾死亡数量、存活率、相对免疫保护率(RPS),并利用real-time PCR测定死亡对虾体内病毒绝对含量。结果显示,PHB对中国明对虾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及体内病毒拷贝数均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在与对照组(0.0%)相比,随PHB浓度的升高,实验组对虾存活率和平均存活时间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各组平均存活时间为82.23、90.71、95.55、91.15、85.56及79.40 h,1.0%浓度组实验对虾平均存活时间与0.5%及2.5%浓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累计死亡率均为100%。另外还发现各组平均病毒拷贝数为1.08×107,1.15×107,4.75×107,1.27×107,1.14×107,3.29×106个/ng DNA;对照组与1%浓度组病毒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PHB能提高中国明对虾抗WSSV的能力且1%PHB浓度为最适浓度。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聚β-羟基丁酸酯 存活率 白斑综合征病毒 攻毒实验 实时荧光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