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对虾养殖池塘的主要生物构成及影响

海洋与渔业 2014

摘要: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产业。随着养殖面积、密度和产量不断地增加,对养殖管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虾养殖管理是一项系统的生态调控工程,了解池塘中的生物结构及其影响,对养殖生产管理有重要的意义。一、对虾养殖池塘的主要生物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大菱鲆幼鱼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海洋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盐度对幼鱼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作者将平均体质量为(7.16±0.07)g的大菱鲆(Scophthal musmaximus)幼鱼分别饲养在盐度(12、18、24、30(对照组)和36)水体中60 d。结果表明,不同盐度下,幼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总量、非必需氨基(NEAA)总量和呈味氨基酸(FAA)总量分别在69.25%±0.37%~74.85%±1.26%、31.70%±0.11%~33.74%±0.28%、31.29%±0.44%~34.60%±1.26%和24.20%±0.66%~26.98%±1.02%,从高到低依次为36组>30组>12组>18组>24组,36组均显著高于24组(P<0.05)。支链氨基酸(BCAA)总量、EAA/TAA、EAA/NEAA、FAA/TAA分别在14.94%±0.34%~15.37%±0.18%、44.57%±1.20%~45.78%±0.26%、80.40%±3.93%~84.42%±0.89%和34.95%±0.70%~36.41%±1.33%,各盐度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在40.41±1.23~44.46±0.54,30和36组显著大于其他组(P<0.05)。脂肪酸(TFA)总量和非必需脂肪酸(NEFA)总量分别在88.65%±0.68%~89.66%±0.32%和85.11%±0.78%~86.38%±0.37%,12和30组均显著高于18组(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总量和EPA+DHA总量分别在34.95%±1.01%~36.88%±0.64%和23.53%±1.30%~25.74%±0.25%,从高到低依次为36组>30组>24组>12组>18组,各盐度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必需脂肪酸(EFA)总量在3.28%±0.04%~3.58%±0.10%,各盐度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在27.51%±0.37%~29.83%±0.35%,12组显著高于36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36组大菱鲆幼鱼肌肉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有所改善,其蛋白质和脂肪质量得到提高。研究成果可为大菱鲆渗透压调节的能量代谢机制及肌肉营养品质的环境调节机理积累基础资料。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 musmaximus)幼鱼 盐度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须鳅4个地理种群的形态差异与判别分析

水产学杂志 2014

摘要: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等方法比较了图们江、松花江、鸭绿江、黑龙江4个地理种群北方须鳅Barbatula nuda的14个形态性状,探讨了不同地理种群间的形态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4个地理种群北方须鳅的头高/体长差异显著(P<0.05),头长/体长、尾柄长/体长、背吻距/体长、背尾距/体长差异极显著(P<0.01);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黑龙江和鸭绿江差异最小,其次是图们江和松花江,而黑龙江与图们江,鸭绿江与松花江种群间差异较大;判别分析获得了6个比例性状,构建了区分上述4个种群的判别函数,综合判别准确率达87%。研究显示,北方须鳅的4个地理种群间形态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差异,可以运用判别分析将其进行初步区分。

关键词: 北方须鳅 形态差异 判别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养殖池塘生物膜固着微生物群落碳代谢Biolog分析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膜形成过程固着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特征,以生态基为生物膜载体材料,以草鱼养殖池塘为生物膜培养环境,利用Biolog技术,分析了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第0、15、30、45和60天)微生物群落碳代谢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时间生物膜固着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均在培养168 h后达到稳定,并且5个采样时间点的AWCD值即对单一碳源的利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生物膜固着微生物的碳代谢能力在15、30、45 d时最强,显著高于0和60 d(P<0.05);多样性指数也呈现出与AWCD值相同的规律,15、30和45 d生态基的4类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Mc Intosh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0和60 d(P<0.05);同一采样时间生物膜固着微生物对多聚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的利用率明显高于胺类、氨基酸类、酚类和羧酸类;随着生物膜的形成,固着微生物提高了对α-D-葡萄糖-1-磷酸、L-丝氨酸、N-乙酰-D-葡萄糖氨、吐温40、D-甘露醇等碳源的利用率;生物膜微生物代谢特征PCA分析表明,主成分1(PC1)贡献度为33.9%,主成分2(PC2)贡献度为21.1%,15、30和45 d的固着微生物群落差异较小,碳源代谢差异不显著,而与0和60 d的碳代谢差异显著。池塘生态系统中生物膜固着微生物在15~45 d代谢能力最强,且对碳源的利用是有选择性的。

关键词: 草鱼 生物膜 碳代谢 单一碳源利用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哲罗鲑与日本金鳟混养生物学初探

水产学杂志 2014

摘要:在水温7.5~10.6℃、溶氧6.24~8.69mg/L条件下,进行不同比例(4:1、2:1、1:1、1:2、1:4)的哲罗鲑Hucho taimen与日本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混养试验,以优化哲罗鲑与日本金鳟的养殖模式。结果表明:哲罗鲑养殖过程中,混养适当比例的日本金鳟可以有效地提高哲罗鲑的存活率,而日本金鳟养殖中混养哲罗鲑对日本金鳟的存活有一定抑制;各混养组鱼的存活率随哲罗鲑比例的增大而降低。哲罗鲑养殖中,混养一定比例的日本金鳟有利于促进哲罗鲑稚鱼的生长,其中混养比例以200:100和150:150为最佳,存活率可达90.56%,体质量增长率分别为979.87%和1124.18%。混养时,对哲罗鲑与日本金鳟的摄食与行为有一定影响,对日本金鳟生长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试验结束时,哲罗鲑与日本金鳟稚鱼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的变化规律一致,其中日本金鳟体长、体质量变异系数随哲罗鲑混养比例增大而增大。

关键词: 肥满度 特定生长率 混养效果综合指数 生长离散 行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巨藻幼苗光合、呼吸作用的初步研究

水产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巨藻幼苗发育及生理生态适应性规律,以巨藻配子体为材料,研究光照周期(10 L∶14 D、12 L∶12 D、14 L∶10 D、16 L∶8 D)对配子体采苗的影响;以光照强度、温度、营养盐浓度3种环境因子设置单因素实验,研究其对巨藻幼苗(0.5~1 cm)的表观光合速率(Pn)、暗呼吸速率(Rd)及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的影响,并进行上述3因素对RGR的正交实验。结果显示:(1)10 d后显微观察发现,长光照周期(14 L∶10 D、16 L∶8 D)下采苗效果较好,配子体大量发育为孢子体。(2)光强为70μmol/(m2·s)、温度为13℃和氮营养盐浓度为2 mg/L(N/P=10∶1,下同)的条件下幼苗的RGR较大,表观光合速率较强。90μmol/(m2·s)光强组的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其RGR显著小于其他实验组。10℃组的RGR显著小于13℃(P<0.05)。氮营养盐浓度上升到8 mg/L,RGR显著降低。(3)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增加,幼苗的表观光合速率、暗呼吸速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0.2 mg/L组的Pn显著小于6 mg/L、8 mg/L组,且Rd与其他组差异性显著(P<0.05)。(4)相同光强下,温度升高,Pn随之降低,在40~80μmol/(m2·s),10℃、13℃组与16℃、19℃组的Pn差异性显著。经正交实验验证,适宜巨藻幼苗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40~70μmol/(m2·s)、温度13℃、氮营养盐浓度2 mg/L。

关键词: 巨藻 温度 光照强度 生长速率 光合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磷虾资源的开发利用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人口与耕地矛盾的日益激化,食物需求日益增加,海洋资源的开发备受关注。南极磷虾作为新兴渔业资源,蕴藏量巨大且营养丰富。现存量为6.5亿至10亿吨,但南极磷虾中氟含量高达2400mg/kg(以干基计),是普通食品中氟含量的1000倍,高氟含量成为限制磷虾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相关课题组近年来一直围绕南极磷虾的安全利用进行技术研究,先后在南极磷虾贮运过程中的氟迁移机制、南极磷虾氟含量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深加工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南极磷虾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针对目前南极磷虾中氟的有效检测方法缺失現状,结合氟的赋存形态学研究,探求内源性蛋白酶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山隧道震旦系围岩地质特征分析

工程勘察 2014

摘要:由于黑山铁路隧道中的混合岩、砂岩、砂岩夹泥岩、砾岩、砾岩夹泥岩受地质构造、高地应力和地下水的影响,岩体较破碎,局部地段岩体破碎,拱部围岩稳定性相对较差,围岩级别及支护措施调整较多。本文通过对黑山隧道工程工程地质、水文特征、地应力、岩体特征等情况的研究,分析围岩调整原因及施工措施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为黑山隧道工程施工中遇到的主要地质问题提供了解决依据。

关键词: 高地应力 软岩 大变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参系列产品标准研制及关键技术的集成与示范

中国科技成果 20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西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

生态学杂志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9年9月(丰水期)和2010年1月(枯水期)广西近岸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及其分布和多样性等群落生态特征。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40属134种,其中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占总种数的87.3%;丰水期和枯水期共有种类达84种,种类相似性指数为81.4%,无明显的季节性差异;丰水期优势种较多,其中最主要的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和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枯水期优势种组成相对简单,以球形棕囊藻(Phaeoecystis globosa)占绝对优势,优势度指数为96.1%;浮游植物的丰度呈显著的区域和季节差异;丰水期表现为近岸海域自东向西递减,沿岸普遍高于离岸海域的特征;浮游植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79和0.58,多样性水平较高;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规律,呈中部高而两侧低的单峰态;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丰度与环境因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丰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水温呈负相关(P<0.05);枯水期,浮游植物丰度与无机氮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生化需氧量(P<0.01)、盐度(P<0.05)呈负相关。

关键词: 广西近岸海域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密度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