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菜发育动态模拟模型
《应用气象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油菜生理生态理论及油菜阶段发育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借鉴WCSODS小麦“钟模型”与CERES Wheat春化模型的基础上 ,构建了油菜发育动态模拟模型。利用在江淮地区广泛收集到的油菜发育期资料 ,分别调试、确定了 2种不同品种类型有代表性品种的发育参数 ,并将模拟结果与积温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本文提交的模型对不同生育阶段的模拟平均误差在 1d之内 ,对全生育期的模拟绝对误差平均不超过 2d。其模拟精度要明显好于传统的积温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苏油1号种子含油率41.37%,芥酸含量0.30%,硫甙含量27.4μmol/g。苏州市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 2 814.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汇油 50分别增产 10.87%与 13.63%。江苏省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418.15kg/hm~2,比对照荣选和秦油2号分别增产19.40%与10.62%。江苏省油菜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383.20kg/hm~2,比对照荣选增产 7.24%。全国油菜区域试验平均产量 2 008.95kg/hm~2,比对照中油 821增产7.84%。苏油 1号适于我国长江下游冬油菜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双低优质油菜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油菜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油菜籽产品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但还存在需求量大于供给量 ,产品优质化程度还不高 ,人们对优质产品的认识和需求目标存在差异等问题。据此 ,应加大对已有双低油菜新品种 (组合 )的推广 ,同时继续加强双低油菜高产育种研究 ,采取以双低杂交种为主 ,结合双低常规种选育 ,主攻品质和单产 ,重视质与量的同步提高 ,在此基础上强化对双低油菜籽 (油脂、饼粕 )开发力度 ,以推进油菜生产全面双低化和产品优质化 ,增强油菜产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TEC肠毒素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肠毒素性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粘附性的菌毛和产肠毒素的能力密切相关。由于菌毛的血清型多而复杂 ,肠毒素只有不耐热肠毒素 (LT)和耐热肠毒素 (ST)两种 ,因此成为研究的对象。用三对扩增产物分别为 1 1 0bp、2 37bp、368bp的引物建立了检测LT和STⅠ、STⅡ毒素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扩增产物分别用HindⅢ、HincⅡ、Sau3AⅠ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均得与预期一致的 2个片段。对各个参考株的检测结果为 1 0 0 %符合。结果表明该多重PCR方法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该方法可用于肠毒素性大肠杆菌腹泻病的辅助诊断以及大肠杆菌的分类检测
关键词: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 不耐热肠毒素 耐热肠毒素Ⅰ、Ⅱ 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