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秸秆碳的田间原位分解和微生物量碳的周转特征

土壤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14 C示踪技术研究了杂交狼尾草秸秆在稻麦轮作田中为期 1年的原位分解。结果表明 :秸秆用量对其分解率影响甚微 ,1年后秸秆C分解了 72 %左右 ,分解速率常数为 2 7× 1 0 - 3d- 1,但秸秆用量的多少与土壤原有碳的分解和土壤有机碳平衡密切相关。黄棕壤原有C年分解率为 5 4 5 %~ 6 0 7% ,分解速率常数在 1 0 4× 1 0 - 4~ 1 1 8× 1 0 - 4d- 1之间。随秸秆用量增加 ,黄棕壤原有C分解率和分解量均增加 ,土壤有机碳的亏缺减少。微生物量14 C占加入秸秆14 C的 3 79%~ 1 0 63% ,占土壤残留14 C的 1 2 2 7%~1 7 4 3% ,其大小变化及减少程度均较微生物量12 C显著。微生物量12 C约为微生物量14 C的 0 74~ 3 85倍 ,说明大多数情况下 ,土壤原有C仍是土壤微生物活动所需能量和养分的主要来源。微生物量14 C的周转率在 1 1 0~ 1 1 8a- 1之间 ,微生物量12 C的周转率在 0 97~ 1 0 6a- 1之间。增加秸秆用量可加快土壤微生物量C的周转速度 ,反过来微生物量C周转速度的加快又加速了秸秆C和土壤原有C的分解。土壤原有C和秸秆C的分解进程与微生物量12 C和微生物量14 C的动态变化趋势一致 ,说明有机碳分解的快慢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弱的外在表现。

关键词: 秸秆14C 原位分解 微生物量14C 周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种质资源常低温保存试验

中国南方果树 2003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油菜产业和品种改良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论述了江苏油菜产业和品种改良的发展过程以及品种改良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为进一步提高油菜质和量 ,应对入世挑战 ,必须瞄准市场培育适销对路品种 ,提高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含量 ,全面提升油菜产业水平。

关键词: 油菜 产业 品种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虫病毒增效剂研究进展

昆虫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概述了昆虫病毒增效剂方面的研究进展 ,重点述及生物增效剂病毒增强素及化学增效剂荧光增白剂的增效活性特点和增效机理 ,以及病毒增强素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进展。在颗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昆虫痘病毒中均发现了病毒增强素 ,它是一种金属蛋白酶。已克隆多个病毒增效基因 ,并构建了含增效基因的重组病毒和转基因作物。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对病毒具有增效作用。已明确病毒增强素和荧光增白剂增效作用与昆虫围食膜的破坏有关 ,其他增效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还就增效剂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昆虫病毒 增效剂 病毒增强素 荧光增白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三个野生棉种进行陆地棉纤维品质改良的效应比较

棉花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野生种开展了陆地棉纤维品质改良研究,以比较其对品质改良的效应。在适宜条件下,将陆地棉分别与异常棉(Gossypiumanomalum),辣根棉(G.armourianum),雷蒙德氏棉(G.rai mondii)等杂交培育出纤维品质基本稳定、农艺性状良好的一批超强细长绒棉纤维种质系。对品质改良效果的大小依次为异常棉、辣根棉、雷蒙德氏棉。101个来自异常棉、49年来自辣根棉和47个来自雷蒙德氏棉的后代品系,平均纤维比强度分别达38.15cN·tex-1、35.50cN·tex-1、和34.43cN·tex-1、,长度达33.35mm、33.16mm和32.29mm,麦克隆值为4.11、4.29和4.37。表明野生棉是改良和提高纤维品质的重要基因来源。

关键词: 陆地棉 野生棉 纤维品质 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靶标害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虫量消长动态与原因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于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 ,将江苏沿海地区种植的常规棉品种苏棉 9号与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进行同比 ,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虫量消长动态及原因。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其非靶标害虫没有抗性 ,转Bt基因棉上的虫量接近甚至略高于常规棉品种 ,两个棉花品种间部分害虫虫量的差异还达到显著水平。

关键词: 非靶标害虫 转Bt基因抗虫棉 虫量消长 原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进非洲菊品种在南京大棚栽培的适应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对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 10个非洲菊品种在南京地区普通大棚栽培的经济性状进行了初步的观察研究 ,分析了南京地区的大棚气候与土壤条件对非洲菊经济性状的影响 ,进而从中筛选出适宜在南京地区栽培的非洲菊品种 8个 ,其余的 2个品种因部分性状对南京地区大棚气候或土壤的显著不适应而不宜在本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非洲菊 气候条件 适应性 品种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地区麦蚜对吡虫啉敏感性监测

江苏农业科学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测定了江苏省赣榆县 (苏北 )、姜堰市 (苏中 )、武进市 (苏南 )三地区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水平 ,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 ,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有所降低 ,但仍处于敏感阶段 ;同时明确了禾谷缢管蚜对吡虫啉的敏感性高于麦长管蚜。

关键词: 禾谷缢管蚜 麦长管蚜 吡虫啉 用药安全性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L.)黄苗突变体的叶绿素荧光特性

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田间水稻单个病斑中稻瘟病菌的遗传多样性

植物保护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93个单病斑中分离的227个单孢菌株样品的分析,研究了来自同一定殖系统(同一病斑)中稻瘟病菌不同单孢菌株(同源菌株)的遗传变异。在致病性分析的样品中,仅有5个病斑分离的10个单孢菌株在所有鉴别品种上表现同源菌株有完全相同的致病反应,并且有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图谱带型;另有13个病斑上分离的32个单孢菌株的同源菌株不仅属于不同的生理小种,而且在1~3个单基因品种上也有不同的致病反应。用rep-PCR指纹图谱和致病型分析67个病斑的157个单孢样品中的同源菌株具有完全相同的DNA指纹图谱;13个病斑中分离的27个单孢样品中同源菌株具有显著差异的指纹图谱;8个病斑分离的27个单孢菌株样品中同一来源样品中部分样品有相同的指纹图谱带型,部分样品却有不同的指纹图谱。同源菌株之间有完全相同致病性其指纹图谱亦相同或有很小的差异;通常,致病性差异很大的同源菌株其指纹图谱差异也很大。作者认为来自同一定殖系统中的不同单孢菌株存在的遗传变异与病菌的异核现象或自然状态下不同遗传背景菌株同时侵染造成同一病斑有关。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相同病斑来源菌株 致病性 DNA指纹图谱 遗传变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