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高产制种技术研究——Ⅴ.宁杂1号三系亲本氮、磷、钾营养吸收积累差异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植株氮含量表现由高到低的趋势,磷含量呈现高—低—高—低—高的W型变化趋势,钾含量呈现高—低—高—低变化趋势。植株及营养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生殖器官的氮、磷、钾素积累量则表现为逐渐递增趋势。亲本间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一生育期中,各器官的氮、钾含量和积累量均大于同一器官的磷含量和积累量;单株及各器官的钾积累量多大于同期氮积累量。植株磷素积累在抽薹阶段和结角阶段分别达到高峰。各器官氮、磷、钾积累量多以保持系最高,恢复系最小。针对三系亲本营养吸收积累特性,提出了宁杂1号高产制种的施肥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李种质资源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果树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AC)_9 A-3′为引物对牛心李(Prunus salicina cv.Niuxinli)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表明,25μL ISSR反应体系中,Taq酶、Mg~(2+)、引物、模板DNA和dNTPs5种主要成分的最适浓度分别是:0.3U、1.5mmol/L、0.2μmol/L、20ng和0.16mmol/L。利用该优化体系,以5′-(AC)_9 T-3′为引物,构建了中国李18个品种的ISSR指纹图谱,该引物可将这些品种完全区别开来;以5′-(AC)_9 C-3′为引物,构建了李属6类种质资源的ISSR指纹图谱,该引物区分率为1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病毒性出血症与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的试制和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畜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试制 5批 ,计 10 0余万头份。疫苗效力试验对兔病毒性出血症总保护率为 10 0 %;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总保护率为 95 %。疫苗于苏、鲁、皖、浙、沪、晋、闽、津等省、市养兔单位应用 ,据反馈信息表明 ,疫苗安全、有效。确认本疫苗的生产工艺成熟、可行 ,可进行工厂化生产。所生产的二联苗能有效预防该两病的发生。
关键词: 兔 病毒性出血症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灭活疫苗 中间试制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属低倍性野生资源在育种中利用的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莓低倍性野生种中蕴藏着丰富优良性状的基因资源,由于染色体倍性差异,将野生低倍性种质优良性状基因向栽培种凤梨草莓转移存在一定障碍。对采用有性杂交结合染色体加倍、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融合获得种间杂种的技术作了综述,并对种间杂交后代的鉴定作了简介,同时展望了我国原产草莓低倍性野生种质导入栽培品种的意义和技术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去枝、疏花对甘蓝型杂交油菜苏优3号千粒重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油菜苏优 3号为材料 ,研究去枝、疏花处理对千粒重及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去枝、疏花后 ,主轴、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千粒重显著增加 ,角果宽度和长度亦增加 ;去枝后单株千粒重增加 16 .6 1% ,疏花后单株千粒重增加 14.0 5 % ,均达极显著水平。去枝后单株产量下降 ,下降幅度最高为 9.77% ,达极显著水平 ;每个花序疏花 5朵 ,单株产量增加 0 .38% ,增产不显著 ,疏花 10朵以上则单株产量逐渐下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吡唑磷乳油对水稻三化螟和稻飞虱的协同控制作用
《江苏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经室内配比筛选和毒力测定 ,筛选出吡虫啉与三唑磷最佳配比C(即 2 0 %吡唑磷乳油 ) ,对水稻三化螟和稻飞虱的共毒系数分别达到 171和 2 93,表现明显增效作用。田间小区试验 ,每 6 6 7m2 用药量 10 0ml和 12 5ml对三化螟枯心的防效达 90 %~ 96 % ,杀虫效果达 92 %~ 98% ;对稻飞虱药后 15d的防效为 95 %~ 97% ,并且可以极显著地提高对稻飞虱的持续控制作用 ,解决三唑磷引起的稻飞虱再猖獗问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