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RCSODS的直播水稻精确施氮模拟模型
《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遵照“因天、因地、因苗精确施肥”的原则 ,将江苏省农科院研制的 RCSODS(水稻栽培模拟优化决策系统 )改造为适合“上海精准农业园区”的直播水稻精确施 N模拟模型。该模型利用园区的土壤空间信息资料 ,首先可确定不同小区的土壤供 N量 (N Sj) ;然后根据产量目标 ,可确定各小区的水稻需 N量 (N Rj) ,进而确定施 N量的初值 (N Ij) ;将 N Ij输入经改造的 RCSODS,可模拟不同小区各生育阶段的 L AI动态 ,以之与同期适宜 L AI指标作比较 ,可进一步决定水稻的长势因子 (FG) ;最后 ,以 FG对水稻施 N量的初值进行订正 ,即可确定不同小区适宜的施 N量。检验结果表明 :该模型有较好的模拟精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猪支原体共同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肺炎支原体 (Mycoplasmahyopneumoniae,Mhp) 16 8菌株F332作为抗原 ,免疫 8周龄BALB/c小鼠 ,利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 ,获得两株能稳定分泌特异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两株单抗与Mhp和猪鼻支原体 (M .hyorhinis ,Mh)等反应 ,而不与鸡支原体、对照血清等反应。结果表明两株单抗可能是针对猪支原体共同抗原的单抗。用SDS_PAGE电泳和Western_blot分析猪支原体的膜蛋白成分 ,结果显示 ,猪支原体的共同抗原是 80kd和 30kd蛋白 ,两株单抗均与Mhp和Mh的 30kd蛋白条带反应 ,表明这两株单抗特异地针对猪支原体的共同抗原成分 30kd蛋白。可以看出 ,这两株单抗在Mhp的抗原分析、血清学诊断和疫苗质量监测以及猪源支原体污染细胞检测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体外筛选对猪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CpG ODN
《上海免疫学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并筛选对猪具有最佳免疫刺激活性的CpGODN。文献报道 ,设计并合成了 38条CpGODN。用猪PBMC体外增殖实验 ,3 H 胸腺嘧啶 (3 H TdR )掺入法测定刺激指数 ,用SPSS软件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的IFN γ和IL 2的量 ,来评价CpGODN对猪的免疫学作用。结果表明 ,多数CpGODN能够刺激猪PBMC的增殖 ,并促进其分泌IFN γ ,但IL 2分泌的量均未显著增加。其中 ,含有三个GTCGTT基序ODN 2 0 0 6刺激猪PBMC增殖的作用最强 ,刺激指数达 6 2 ,但仅能诱生低水平的IFN γ ;具有磷酸二酯键 /硫代磷酸二酯键混合骨架及 3’端polyG尾的ODND1 9具有中等程度的促猪PBMC增殖的作用 ,刺激指数为 4 2 ,但诱导PBMC分泌IFN γ比阴性对照增加了 5倍。ODND1 9和ODN 2 0 0 6对猪具有不同的免疫学效应 ,这为进一步研究适用于不同病原体的猪用疫苗佐剂提供了实验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凤王桃引种报告及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1997年从河北省石家庄果树研究所引进早凤王桃 ,通过对引种圃高接树及试验园幼树的观察调查 ,对早凤王桃在南京地区的物候期、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抗逆性进行了鉴定评价 ,并从开园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五个方面提出了早凤王桃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
《中国棉花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从棉花产量、纤维品质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 :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 ;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纤维长度和麦克隆值下降。 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 ,使转 Bt基因棉GK- 1 2与受体品种泗棉 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 ,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GK- 1 2与泗棉 3号的杂种一代在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和棉铃经济性状上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其杂种优势表现的遗传基础来源于生态型和选择方向的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际pH值对杂交稻幼苗光能转化特性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模拟土壤pH值对杂交稻两优培九幼苗叶片光合速率、类囊体膜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室温吸收光谱、室温荧光发射光谱以及多肽组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土壤pH值小于 5 .0或大于 7.0时 ,叶片光合速率、PSⅠ和PSⅡ的电子传递活性以及类囊体膜室温荧光发射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其中尤以pH 4.0试验组的降低幅度最为显著 ;pH 4.0与pH8.0两个试验组使类囊体膜的室温吸收光谱峰值得到增强 ,但未使多肽组分发生明显改变。研究证明 ,与酸性环境相比 ,水稻幼苗对碱性环境的耐受能力更强 ,其生长的最适土壤pH值为 6 .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不同类型的水稻鉴别品种鉴定江苏稻瘟病菌的致病性
《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 DNA指纹图谱和系谱 ,从 1999年采集的 96个江苏稻瘟菌株中选择 44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它们被鉴定为 7个生理小种。用日本清泽系列单基因鉴别品种和 L TH近等基因系 (NIL s)鉴别品种分析 ,分别产生 2 7和 10个致病类型 ,CO39NIL s对江苏菌株几乎没有鉴别作用。分析结果可见供试菌株之间致病性差异极大。研究表明 ,发展包含较多抗病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鉴别品种能准确地反映病原菌致病性以及合理评价和利用相关抗性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