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蕊木茎皮脂溶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首次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蕊木(Kopsia lancibracteolata Merr.)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43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80.45%。含量较高的分别是反式-2-癸烯醛(10.29%)、β-香树脂醇(10.04%)、2-十一烯醛(8.61%)、异大戟二烯醇(5.49%)、软脂酸(5.30%)等。同时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方法对蕊木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值为0.83 mg/m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柑橘粉虱触角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果树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触角是昆虫的重要感觉器官,着生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感器,起着感知外部环境、传递信息的作用。应用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柑橘粉虱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的外部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柑橘粉虱成虫触角存在以下4种感器,即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板形感器。其中毛形感器和板形感器分为Ⅰ型和Ⅱ型2种。并对雌雄虫的板形感器和锥形感器数量和分布的差异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讨论。我们试图确定柑橘粉虱感器的功能,以了解该粉虱寄主选择行为的嗅觉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种质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分析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40份杧果(Mangifera indicaL.)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观测,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从物理指标(果实形状、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单果质量、果核质量、可食率、果实纤维、果皮颜色)、化学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和维生素C)和感官指标(风味和香气)3个方面对果实品质性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0份杧果种质的果实品质性状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Shannon-Weinner多样性指数(H′)在0.94~1.60之间,主成分分析表明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的多向性。除可滴定酸和还原糖外,各种质品质特性年度间的差异不显著;一些果实品质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理标志产品琼中绿橙的保护现状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琼中绿橙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技术要求、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等现状,分析与讨论了其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有关琼中绿橙地理标志保护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杧果种质遗传多样性的表型分析和AFLP分析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表型和AFLP标记,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杧果种质资源圃的56份国内外杧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表型性状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多样性指数(H′)在0.56~1.64之间,平均为1.05,表型性状欧氏距离系数在0.02~0.45之间。8对AFLP引物共扩增出71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30条,占88.36%,遗传相似性系数0.38~0.85之间。Mantal测量结果表明表型和基因型距离矩阵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72,P=0.05)。表型性状和AFLP分子标记分析的结果相对一致,56份杧果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蕉粘胶纤维的结构性能研究
《林产化学与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感官评定、SEM、FT-IR、铜氨溶液法、TG、DTG和DSC等分析方法对香蕉粘胶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并与香蕉原纤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香蕉粘胶纤维洁白发亮,柔软细腻,有一定卷曲,表面光滑,纵向平行排列,有沟槽,截面呈不规则锯齿形;香蕉粘胶纤维具有纤维素的特征基团,1734.79、1425.75和1511.23 cm-1处吸收峰几乎消失,聚合度为325,在空气中起始热分解温度与香蕉原纤维相近,总放热量约高出975.5 J/g,在氮气中起始热分解温度比香蕉原纤维约低28℃,总吸热量约高出36.42 J/g.香蕉粘胶纤维属于棉型粘胶短纤维,湿强度为0.95 cN/dtex,干强度为2.26 cN/dtex,纯度较高,热稳定性较好,是一种良好的纺织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铁钴纳米合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弹性体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铁钴合金纳米粒子(nano-FeCo),通过不同的制备工艺与天然胶乳共混,制备铁钴纳米合金/天然橡胶复合材料(NR/nano-FeCo)。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不同制备工艺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液相还原法制备的nano-FeCo粒子为无定形结构,粒径约为70 nm。在天然橡胶(NR)基体中分散均匀,分散相粒径在100 nm左右;随着纳米粒子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同时,可提高NR的热老化性能。NR/nano-FeCo的最佳制备工艺是乳液共混法。
关键词: 铁钴纳米合金 复合材料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工艺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