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蔗黄叶病毒CP蛋白基因ihpRNA表达载体构建及烟草转化
《植物研究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甘蔗抗病性,本研究根据甘蔗黄叶病毒海南分离物ScYLV-CHN-HN1全基因组序列(GenBank no.HQ342888),利用病毒CP蛋白介导的RNAi技术,针对病毒外壳蛋白CP,设计两对含有酶切位点的特异性引物,CPsf1/CPsr1和CPasf1/CPasr1,以构建好的pMD19-T/CP质粒为模板,pRNAi1017为中间载体,分别合成构建干扰载体的正反向片段pRNAi-CP-F-R,将CP正反向片段分别插入表达载体pCAMBIA2300的相应位置,构建含有发卡结构的RNAi载体p2300-CP-F-R,经过PstⅠ酶切鉴定,证明载体构建成功。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以干扰表达载体p2300-CP-F-R转化烟草,经过PCR检测,得到12株阳性转基因植株,Southern blot杂交和半定量RT-PCR对其检测,证明干扰片段已经整合烟草基因组中并进行了转录,该结果为RNAi介导抗病毒甘蔗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甘蔗黄叶病毒 CP外壳蛋白 RNA干扰 ihp表达载体 烟草转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华李橘小实蝇诱杀试验初报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90%"盛唐"饵剂、3%"稳粘"诱粘剂、0.02%多杀霉素饵剂3种食物诱剂和性诱剂不同处理方式对橘小实蝇的诱虫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90%"盛唐"饵剂、3%"稳粘"诱粘剂、0.02%多杀霉素饵剂、性诱剂及对照诱杀橘小实蝇雌虫比率分别为39.7%、36.2%、22.9%、0%、1.2%;90%"盛唐"饵剂、3%"稳粘"诱粘剂、0.02%多杀霉素饵剂对橘小实蝇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87.50%、69.17%、43.33%、25.83%;"盛唐"食物诱剂能较好地控制橘小实蝇的为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槟榔属棕榈科热带珍贵药用植物,是中国古代居民治疗瘴气、消食化积的良药,且是东南亚和中国南方地区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槟榔种植面积的扩大,对槟榔病虫害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特就槟榔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进行综述,同时提出存在问题与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厚壳枝条的化学成分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红厚壳(Calophyllum inophyllum Linn.)枝条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其结构为:6-羟基-2,3-二甲氧基酮(1),1,3,7-三羟基酮(2),1,3,7-三羟基-8-甲氧基酮(3),7-羟基-1,3-二甲氧基酮(4),伪蒲公英甾醇(5),1,3,6-三羟基-5,7-二甲氧基酮(6),2-羟基-1-甲氧基酮(7),2-羟基-1,8-二甲氧基酮(8),1,3,5-三羟基-2-甲氧基酮(9),4-羟基酮(10),1,3,5-三羟基酮(11)。化合物2~5为首次从红厚壳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6~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为一新的天然产物。细胞毒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9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显示出生长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1.8×10-5mol/L。
关键词: 红厚壳 酮 6-羟基-2,3-二甲氧基酮 细胞毒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幼苗内生真菌诱导植株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
《植物保护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07—2008年的一项温室测验中,10株黄瓜幼苗内生真菌表现出了对南方根结线虫较好的防效,为了阐明其作用方式,用裂根试验设计研究了10个菌株诱导黄瓜产生根结线虫抗性的能力。同一植株的根系被分为彼此隔离的挑战根系和应答根系,镰刀菌Fusariumspp.菌株Fu234和Fu654、毛壳菌Chaetom iumsp.菌株Ch1001、叶点霉Phyllostictasp.菌株Ph511在挑战根系中接种后,应答根系中的线虫入侵总数显著降低,较对照分别降低了42.4%、35.7%、38.4%、23.6%(第1次测定)和63.6%、45.2%、51.0%、37.0%(重复测定),这4个菌株诱导了黄瓜对根结线虫入侵的抗性。同时,Fu234、Fu654、Ch1001和拟青霉Paecilomycessp.菌株Pa972接种后应答根系中的卵与雌虫的比值显著减少,相比对照其比值分别降低了24.3%、37.7%、48.3%、21.2%(第1次测定)和21.6%、39.8%、30.0%、46.2%(重复测定),这4个菌株诱导了黄瓜对根结线虫繁殖的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大豆插入位点分析及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采用TAIL-PCR方法研究转基因大豆外源基因LEC1插入位点序列特征,并根据此特征建立了LEC1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依据正义表达载体上T-DNA区段侧翼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简并引物,获得4个同源序列。对获得的序列进行Blastn分析发现,p69、p148、p225均为载体T-DNA区段一部分,未见大豆基因组序列;P217插入片段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长863 bp,其中T-DNA左边界序列长143 bp,720 bp为大豆基因组片段,与大豆光系统II类囊体膜蛋白(Thylakoid membrane proteins)的206-926区段同源性为99%,这表明,外源DNA插入了大豆基因组中类囊体膜蛋白编码区的206位。根据分离的序列建立事件特异性定性检测方法,扩增片段大小为277 bp。该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良好的灵敏性,为转基因大豆品种LEC1的身份识别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转基因大豆 LEC1基因 事件特异性检测 TAIL-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素酶对王草青贮品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添加不同比例纤维素酶对王草青贮发酵品质及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试验设5个纤维素酶组(添加比例分别为0.05,0.1,0.15,0.2,0.25 g/kg)和1个对照(CK)组,评价王草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和青贮品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纤维素酶能显著降低青贮饲料pH值(P<0.05),提高乳酸含量,降低丙酸、丁酸含量,降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提高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说明添加纤维素酶能改善王草青贮品质,且以添加0.2%水平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