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柴达木高产春小麦干物质分配动态模型研究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高产春小麦营养器官、生殖器官的物质分配动态在不同年份表现出略微差异,这是由于外界环境条件与栽培管理水平的差异所致,但总趋势是一致的。1.穗部的物质积累随单株增重呈二次函数增长,其模型为:y=0.820 1-0.095 6x+0.013x2。2.叶重随单株增重呈抛物线形变化,其模型为:y=0.778 4+0.333 9x+0.005x2。3.茎秆随单株增重呈S型曲线,符合方程:y=0.204 9+0.010 7x2-0.000 13x3。


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中国沙漠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土壤结皮广泛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与寒区荒漠,是荒漠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和景观特征之一,其重要性已被大量的研究报道所证实。然而,关于生物土壤结皮与昆虫种类多样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坡头地区半固定沙丘柠条-油蒿群落和固定沙丘柠条-油蒿群落为观测样地,选择具有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分布的植被群落为观测样方。昆虫的调查采用100m×100m的样方,利用样筐和网捕法收集昆虫,记录昆虫数量,采集标本在室内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与无结皮覆盖的植被区相比,生物土壤结皮在地表的覆盖显著地增加了昆虫的多样性和种的丰富度,其中以苔藓和地衣为主的结皮覆盖的植被样方中昆虫种的多样性和丰富度显著地高于以蓝藻和藻类为主的结皮样方。生物土壤结皮对荒漠昆虫多样性的贡献可能是由于稳定了土表、改善了植被系统中的土壤环境,为昆虫,特别是幼虫阶段提供相对适宜的土壤生境或部分食物来源。


不同生态环境马铃薯维生素C含量分析
《种子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马铃薯参试品种在西北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维生素C含量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试点间、品种间以及试点和品种的互作间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6个品种平均维生素C含量为15.04 mg/100 g,陇薯3号最高,为18.68 mg/100 g,90-2-10最低,为12.23 mg/100 g;7个地点平均维生素C含量为15.04 mg/100 g,青海西宁最高,为16.75 mg/100 g,青海海南最低,为12.93 mg/100 g。中薯36这个品种的回归系数<1,是稳定性较好的品种。
关键词: 马铃薯 维生素C含量 生态环境 方差分析 稳定性分析


粮菜兼用型蚕豆新品种青海12号
《中国种业 》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青海1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选育的粮菜兼用型蚕豆新品种,该品种通过多品种聚合杂交选育而成,于2005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子粒大而均匀,丰产性及商品性好,商品率高,百粒重190~200g,是粮菜兼用蚕豆的优良搭配新品种,其干子粒性状符合美国和欧洲市场油炸蚕豆片标准要求。该品种的育成为青海省及我国西北地区同类生态区的蚕豆种植提供了新的技术依托,对促进甘肃省及西北地区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对扩大出口创汇、促进农村农民增收将发挥积极的作用,鉴于该品种特性和其无污染的优势符合当前无公害的要求,在国内外具有广阔的市场开发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