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几种牧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引进的适生牧草品种(710、708、376、859)和蒙古冰草根际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研究了5种牧草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5种不同牧草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存在差异;利用羧酸类、碳水化合物最多的是牧草376,利用聚合物类、酚类化合物、氨基酸类最多的是708,利用胺类最多的是蒙古冰草;5个品种主要利用碳源类型为碳水化合物、羧酸类和氨基酸类。丰富度指数与优势度指数结果相似,为859≥蒙古冰草≥710>708>376;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结果一致,为蒙古冰草>859>708>376>710;主成分分析将5种品种分为3个功能类群,376和708为一类,859和蒙古冰草为同一类,710为一类;载荷矩阵表明5中牧草品种在羧酸和氨基酸利用上差异最大。
关键词: Biolog-Eco 根际土壤 功能多样性 牧草


贺兰山东麓典型土壤与酿酒葡萄成熟度及品质的关系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风土决定了葡萄酒的品质和特点,土壤因素参与了酿酒葡萄浆果的酚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不同土壤类型下酿酒葡萄成熟度差异显著,同一产区相同气候条件下土壤类型对酿酒葡萄品质风格的影响较大。该试验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分析了贺兰山东麓产区3种典型土壤所产酿酒葡萄的成熟度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风沙土产地酿酒葡萄成熟期最早,所产酿酒葡萄果实糖分、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和花色苷含量最高;灰钙土产葡萄成熟期适中,总酚和单宁含量均最高;灌淤土产葡萄成熟期较长,果实酸度偏高,葡萄各品质指标均有所降低。


不同果色枸杞果实糖积累特征及其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关系
《西北植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杞1号’(红色)、‘宁夏黄果’(黄色)和‘黑果’(黑色)3份不同果色枸杞为试材,测定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糖含量与蔗糖代谢酶活性的相关性,以探讨不同果色枸杞糖积累差异的生理基础,为进一步阐明枸杞品质形成及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气相色谱(GC)法检测结果为‘宁杞1号’果实含8种糖,‘宁夏黄果’含7种糖,‘黑果’仅检测到4种糖;且成熟期枸杞果实均以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为主。(2)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各材料果实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果实发育的后期升高幅度高于初期;而各材料蔗糖和赤藓糖含量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不同发育时期材料间差异各异。(3)不同果色枸杞蔗糖代谢酶活性在枸杞果实发育过程中差异较大,其中酸性转化酶(AI)在果实发育的初期活性较低,材料间差别小,但在果实发育的后期活性高,材料间差异较大;从枸杞果实发育色变期到成熟期,供试材料AI和蔗糖合成酶(SS)活性高于中性转化酶(NI)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黑果’保持着较低果糖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4)3种果色枸杞果糖含量均与AI活性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红色与黑色枸杞己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NI达到显著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果色枸杞果实中的糖种类与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差异较大,AI活性升高有利于枸杞果糖的积累,转化酶在枸杞果实己糖积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阐明宁夏平原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用"3S"技术,即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和典型样地采样及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平原河流、湖泊、沼泽3类不同类型典型湿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SOC、TN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呈"表聚性"分布;TP含量在垂直剖面上变化较小。9个典型湿地从南向北,土壤SOC、TN、TP含量整体呈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即中部低,南北高;C/N比和C/P比空间变化趋势一致,整体上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中部高南北低;N/P整体上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即中部低南北高。2)从湿地类型来看,土壤TN、TP含量和N/P比湖泊湿地最高,SOC含量、C/N比和C/P比沼泽湿地最高,河流湿地SOC、TN、TP含量与C/P比和N/P比均最低。河流湿地土壤SOC、TN、TP含量在水平空间上的差异性最大。3)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受湿地成因、植被、土壤理化性质等环境因子,和旅游、城市建设、工农业污染等人类活动因子的多重影响。土壤C和P含量是决定C/N比和C/P比差异的关键因子,同时土壤C/P比和N/P比受含水量和盐度的影响大。
关键词: 土壤 有机碳 全氮 全磷 宁夏平原湿地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运用电子鼻快速鉴别滩羊不同体重阶段的滩羊肉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快速鉴别不同体重阶段滩羊肉品风味,试验运用电子鼻对不同体重阶段育肥羔羊的肩部、背部和股部肌肉进行了挥发性物质测定,通过传感器影响值线性判别分析、传感器贡献率分析、主成分分析进行区别。结果表明:线性判别分析发现34~36 kg体重阶段开始羊肉风味发生了变化,22~32 kg、38~40 kg及44 kg体重阶段肉品达到了完全区分;对羊肉风味起主要作用的挥发性物质是氢气、烷烃和硫化物。说明通过电子鼻可以对22~32 kg、38~40 kg及44 kg不同体重阶段的滩羊肉进行快速鉴别。


小麦光周期基因在我国不同麦区中的组成分布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光周期基因在我国小麦品种中的组成分布特点,利用已有的特异性分子标记对我国977份小麦品种的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进行检测,分析比较不同麦区中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Ppd-A1位点有5份材料无PCR扩增条带(0.5%),其余972份材料都为光周期敏感型Ppd-A1b(99.5%);在Ppd-B1位点仅青春37为光周期不敏感型Ppd-B1a(0.1%),有3份材料无PCR扩增条带(0.3%),其余973份材料为光周期敏感型Ppd-B1b(99.6%);在Ppd-D1位点有789份材料为光周期不敏感型Ppd-D1a(80.8%),其余188份材料为光周期敏感型Ppd-D1b(19.2%)。在东北春麦区、新疆冬春兼播麦区、青藏春冬兼播麦区等高纬度麦区,小麦品种多携带光周期敏感型基因PpdD1b;在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不敏感型Ppd-D1a基因分布频率较高;Ppd-D1a基因分布频率总体呈现以黄淮冬麦区为最高,向其他方向麦区呈现下降的趋势。在Ppd-A1位点和Ppd-B1位点发现的无PCR扩增条带的新等位变异,丰富了小麦育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选育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品种奠定了材料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材料。


中微量元素在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上的应用效果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风沙土产区中微量营养元素相对缺乏,空间变异较大等限制产业高效发展的关键问题,以4年生"蛇龙珠"葡萄为试材,通过设置滴灌施肥试验,研究了中微量营养元素钙(Ca)、镁(Mg)、铁(Fe)、锰(Mn)、铜(Cu)、锌(Zn)、硼(B)元素对酿酒葡萄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中量元素Mg能有效提高葡萄叶片和叶柄中的全磷含量进而提高葡萄单粒重及产量,同时能提高果实单宁及总酚含量;增施微量元素Fe有利于促进叶片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并促进干物量积累,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增施B元素则能有效提高叶片和叶柄的全钾及果实中花色苷含量。综合分析,增施Fe、Ca元素能促进葡萄的生长,增施B、Mg元素能提高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增施Ca、Mg元素能更好的提高酿酒葡萄产量。


苹果园几种鸟雀驱避技术效果研究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种有"美国八号"(早熟)、"嘎啦"(中熟)、"富士"(晚熟)的混栽果园4片(各2/3hm~2)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有色防鸟网、风动叶轮、超声波、生物驱避剂),对比了4种鸟雀驱避技术,调查其驱避效果,以筛选出最优的鸟雀驱避技术。结果表明:在相同品种条件下,4种鸟雀驱避技术防鸟害的有效程度以有色防鸟网驱避效果最好,持效性最长,稳定性最好;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0.44%、"嘎啦"0.16%、"富士"0.20%。其次为生物驱避剂,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1.92%、"嘎啦"2.24%、"富士"1.52%。然后为超声波驱避技术,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9.64%、"嘎啦"5.56%,"富士"3.24%。驱避效果最差、持效性最短、稳定性最差的是风动叶轮驱鸟,其受啄率分别为"美国八号"10.00%、"嘎啦"6.52%、"富士"2.60%。3个品种综合调查结果表明,早熟苹果受啄率最高,其次是中熟品种,受啄率最低的是晚熟品种。


宁夏水稻品种微卫星标记数据库的建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47份经甄别鉴定的宁夏水稻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筛选出28对较均匀分布于12条染色体、条带清晰稳定、多态性丰富的SSR标记构建了宁夏水稻微卫星标记数据库。共检测到144个等位基因,标记间差异性位点数3~10个,平均5.14个;平均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187。28个位点上参试材料间均有差异。只在1个位点上存在差异的是宁粳28号和宁粳23号,宁粳23和宁粳35号;其余品种差异性位点均在2个或2个以上,占参试材料的93.6%。28对引物中筛选出10对核心引物,各材料间至少有1对引物存在差异,能够把参试品种(系)一一区分开来。利用这10对引物,在相同的迁移位置上以1、0标记扩增片段的有无,构建了宁夏水稻DNA指纹图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