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园艺废弃物还田对设施西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园艺废弃秸秆利用途径,将宁夏地区温室栽培果树[葡萄(T1)、桃(T2)]、蔬菜[菜用大豆(T3)、黄瓜(T4)]的废弃残体以及4种残体等体积混合(T5)直接还田,研究不同园艺作物废弃秸秆还田对设施西芹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西芹缓苗期,不同园艺废弃物还田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以T3还田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最高;至西芹收获时,T3处理的土壤速效氮、速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T2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不同处理土壤酶活性较缓苗期大幅下降,但均略高于对照;T2的西芹产量显著高于对照13%,其他处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园艺废弃物直接还田能够增加设施土壤速效养分,提高土壤酶活性,桃树枝条秸秆还田能够增加西芹产量。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赤霞珠”合理灌水量的研究
《北方园艺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4年生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设置5个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量对酿酒葡萄生长指标、光合指标、形态指标、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灌水量的增加,酿酒葡萄株高、新梢长、副梢数表现为增长趋势,灌水量5 250m3·hm~(-2)显著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和水分有效利用率;同时,适当灌水有助于叶柄养分积累,改善品质,增加含糖量,对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当灌水量为6 000m3·hm~(-2)时,酿酒葡萄不会出现明显增产效应,并且对品质产生负效应。


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定位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位小麦品系XN6426抽穗期相关基因,在可控温室(温度16~25℃,日光照≥16h)和田间分别种植XN6426×京411F2代群体、早抽穗亲本XN6426和晚抽穗亲本京411,分析F2群体抽穗期表型,得出该表型由两对基因控制。构建温室条件下F2群体的极端早抽穗和极端晚抽穗期DNA池(BSA法),采用小麦90KSNP芯片分析得出早晚抽穗期池间差异SNP位点在不同染色体上的分布频率和相应密集区域;在5A染色体上筛选出双亲和早晚抽穗期池间有多态性且分布在差异SNP位点密集区域附近的SSR标记Xbarc151和Xwmc327,这两对标记检测群体的基因型与其抽穗期表型之间极显著负相关。检测Xbarc151、Xwmc327以及亲本间有多态性的标记Xgwm186和Xwmc96在F2群体内的基因型,并结合群体相应抽穗期表型,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5A染色体标记Xbarc151和Xwmc327之间检测到了1个抽穗期相关QTL位点qHD-5A-1,距离两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00cM和11.49cM,LOD值为3.68,贡献率为8.07%,结合前人结果初步确定该位点与Vrn-A1位点不同,可能为已知抽穗期相关基因的未知等位变异或新基因位点。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滩羊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滩羊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选择宁夏滩羊公羔羊33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1只,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75∶25、50∶50、35∶65的日粮,进行饲养试验和消化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滩羊体重增长最快,总增重极显著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P<0.01),平均日增重达165.17 g;精料比例从35%增加到75%明显提高了干物质和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蛋白质的表观消率也有所提高,但提高幅度较小。说明精粗比为75∶25的日粮短期育肥效果最优。


不同浓度梯度枸杞多糖对小白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天然活性多糖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炎症、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功能,且对机体无明显毒副作用[1],在保健食品和生物医药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多糖的量效关系曲线呈钟罩形,存在作用的最适剂量范围,浓度过高会抑制某些免疫细胞的活性,故只有多糖含量在最适范围内的保健食品才是安全有效的。从药物代谢动力学角度而言,灌胃或注射方式都会影响多糖的吸收[2],而我国目前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中有机酸含量分析
《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酿酒红、白葡萄中8种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红、白酿酒葡萄中以苹果酸和酒石酸的含量较高,柠檬酸次之,乳酸、丙酸、草酸和抗坏血酸均很低,琥珀酸未检出;酿酒白葡萄中有机酸总量平均值高于酿酒红葡萄。红葡萄中酒石酸和柠檬酸的含量高于白葡萄,苹果酸含量低于白葡萄,其余各有机酸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酿酒葡萄间有机酸含量差别大;红葡萄中以赤霞珠的总有机酸、酒石酸和苹果酸的含量最高;白葡萄中以贵人香和威代尔中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最高。


不同玉米品种子粒脱水速率研究
《作物杂志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先玉335、农华101、登海11、中单909、正大12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子粒、苞叶、穗轴含水量及其脱水速率。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的子粒、苞叶、穗轴含水量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间的子粒脱水速率差异极显著。子粒含水量与苞叶、穗轴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7和0.267,苞叶含水量与穗轴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12。先玉335、农华101在子粒脱水前期较其他品种脱水快且快速脱水时间长,收获时(9月24日)的子粒含水量分别为25.40%和26.58%;符合机械收粒的标准,可作为机械收粒的备选品种。
多异瓢虫和中华草蛉幼虫对胡麻蚜虫的捕食功能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室内研究多异瓢虫4龄幼虫和中华草蛉3龄幼虫对胡麻蚜虫的功能反应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多异瓢虫4龄幼虫捕食亚麻蚜的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Ⅱ型反应,最大日捕食量为56.9头/皿;种内干扰条件下,2种天敌捕食率E与天敌密度P的关系分别为E=0.346 4P-0.277 9、E=0.178 6P-0.321 9;胡麻蚜虫的分布对2种天敌捕食效率有一定影响,2张复叶时捕食量最大;2种天敌的捕食量受温度和湿度影响较大,低于20℃或高于30℃时捕食量明显降低,在湿度为60%~80%时捕食量较大。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使得宁春4号等大面积推广小麦品种获得白粉病抗性
《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长城以南,包括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江苏、四川、安徽、湖北、黑龙江、新疆、甘肃、内蒙和西藏等省区。常年播种面积2400多万hm2,产量1.2亿t以上。但是目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肥施用量的逐增以及栽培密度的加大等,小麦病害的发生和流行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产量和粮食安全生产[1]。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是一种
不同钾源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品质及钾素吸收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开展施用不同钾肥番茄的田间试验,并定期监测设施番茄生长发育、生理、产量、品质等指标,研究不同钾源对设施栽培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设施栽培环境下,外源钾的输入对番茄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但NP+KCl处理表现出抑制番茄嫩苗根尖组织生长的趋势;NP+K2SO4、NP+KCl处理在提高光合速率、抑制蒸腾速率的同时,提高了番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并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产量,NP+K2SO4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增产18.38%;外源钾的输入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与NP处理相比,NP+K2SO4处理番茄糖酸比提高了37.5%,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了51.38%,改善了番茄品质,提高了番茄果实食用安全性;与其他处理相比,NP+K2SO4处理对结果期番茄钾素吸收有更好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