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镰孢菌代谢产物在土壤中对大豆根部影响的初步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主要研究了土壤环境中镰孢菌代谢产物对大豆根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非灭菌土、无菌土中加入代谢产物浓缩液和代谢产物滤液后,均可导致大豆根部变褐症状,其症状与田间自然条件下大豆根腐病症状类似。初步说明了在土壤中病原菌代谢产物达一定浓度的条件下可导致大豆根腐症状,造成大豆生长障碍。


大豆亚麻酸相关基因的标记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油脂组分决定着大豆品质和加工特性,其中亚麻酸含量关系到大豆油加工的成本和大豆油的品质特性.本研究利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分析了大豆哈-89016和黑河18品种亚麻酸相关基因Fad3c的基因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发育的籽粒中,低亚麻酸品种哈-89016的Fad3c的基因转录量明显低于黑河18,证实了大豆亚麻酸Fad3c基因的表达量与品种产生的低亚麻酸有关.在试验中又以哈89016和黑河18作为杂交亲本创造遗传群体,利用分子标记BSA方法,找到与亚麻酸含量相关的标记Satt286,根据Satt286在大豆杂交后代群体中的池子个体带型和表型性状,计算得到控制亚麻酸位点的引物Satt286与控制低亚麻酸的基因连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亚麻酸的位点和引物距离9.5cm;T-测验分析Satt286引物标记分组的高、低亚麻酸个体的实际亚麻酸含量,得到的平均值分别为3.91%和6.36%,二者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这说明Satt286引物作为筛选低亚麻酸品种的标记是有效的.在哈89016和黑河18后代(F4)群体中挑选出亚麻酸含量最低个体13个和最高个体9个,这些个体的带形和表型形状性状对亚麻酸含量控制基因符合率为82%,这表明引物Satt286与控制亚麻酸的基因是真实连锁的,可以作为群体后代的筛选标记,同时也说明亚麻酸是有多基因控制的.


尚志市树莓产业化基地建设与发展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7
摘要:尚志市树莓栽培历史悠久,素有"三莓"之乡美誉因品种老,加工技术落后,曾一度低迷,随着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新品种引进以及加工设备的更新和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尚志树莓实现产、加、销一条龙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经营,到2010年,全是树莓种植面积达到60000亩。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抗灰斑病鉴定初报
《大豆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年采用人工喷雾接种鉴定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抗大豆灰斑病鉴定筛研究,鉴定出2份高抗大豆灰斑病的新品种,它们是:东农03-8784、绥00-1053,占供试材料的2.78%。;鉴定出8份抗病大豆新品系,它们是:哈交20-5489、黑河00-1368、垦01-3273、农大05089、农大25146、农大25299、农大25710、绥99-3213,占供试材料的11.11%;45份中抗灰斑病的大豆新品系,占供试材料的62.50%;其它是感病或高感材料。


彰武农田土壤沙化防治措施的效果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从农、牧、林角度比较了防护林(A)、农林复合(B)和林牧复合(C)三种措施防治沙化的效果。试验结果显示:C防护下的农田土壤机械组成最好,B次之,A最差;A和B防护的农田分别存在约4H和2H长的防护减弱区,C防护的农田未出现明显的防护减弱区;土壤粗糙度比较结果表明C最大,B次之,A最小;在相同的情况下,A土壤风蚀量最大,B次之,C最小。综合分析说明三种防护措施中,林牧复合型的防护效果最好,其次是农林复合型措施,防护林效果最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