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栽培因素对寒地早粳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07

摘要:在寒地水稻品种改良和稻作生产上,应重视N素营养的调控作用。稻米品质指标中受N素营养影响最大的是蛋白质含量,其次是胶稠度。随着N素营养的增加,胶稠度逐渐变短,蛋白质含量和碱消值逐渐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逐渐下降。稻米理化性质的平均变异幅度,胶稠度61.4~69.4 mm,直链淀粉含量16.6%~17.5%,蛋白质含量5.8%~7.6%,碱消值6.4~6.7级。

关键词: 寒地 早粳米 品质 氮素营养 变异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海北现象”看海伦大豆产业的发展前景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7

摘要:通过对海伦市海北镇大豆市场营销情况的调查,对海北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旨在把海伦大豆市场营销这一传统产业变成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优势产业。

关键词: 大豆 市场营销 海北现象 产业 商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油分和产量的影响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播期对不同生育期高油大豆品种油分和产量的影响。采用分期播种方法对8个高油大豆品种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播期对大豆脂肪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除两个早熟品种脂肪含量变化不规律外,其它6个中晚熟高油品种的脂肪含量呈有规律的变化,即随着播期的延迟脂肪含量下降,其中有5个品种的脂肪含量变化达到了极显著水平,5月1日播期与5月29日播期8个品种平均油分含量之差达0.87个百分点。播期对产量也有明显的影响,中晚熟品种黑农44、垦农19和中熟品种合丰48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而下降,而其它5个品种呈先上升后下降有规律的变化趋势。不同生育期的高油品种适期播种能获得较高的油分和产量。

关键词: 大豆 播期 脂肪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我国沙棘产业化开发的瓶颈与对策

国际沙棘研究与开发 2007

摘要: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原料基地建设不健全,技术梗阻,新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生产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产业链中关键环节链接不畅,这些是我国沙棘产业化开发的瓶颈。克服我国沙棘产业化开发中的薄弱环节与瓶颈,应拓宽投融资渠道,沙棘项目力争国家资金支持,增强其产业化建设力度。立足资源优势,推动沙棘生产基地建设。实施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创造名牌产品,打造现代化企业。加强龙头企业的合理配置与配套设施。强化高新技术的应用与研发,及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制定全面的营销方略,开辟和寻求内外销市场。

关键词: 沙棘 产业化 瓶颈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rDNA ITS序列分析(英文)

遗传学报 2007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扩增了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具有差异的17个菌株的ITSI与ITS2,经过与DL2000的标准分子量DNA进行比较,得到了大约800~1000bp左右的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序列测定。以USA为外类群利用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大豆疫霉根腐病菌的系统发生树,并分析了菌株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ITS1和ITS2在碱基构成上有很大差异,17个菌株大致分为4个谱系中,且来自于同一地区的菌株大都分布在同一谱系中,显示出地理上的差异。

关键词: 大豆 疫霉根腐病菌 rDNA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菜对硫敏感性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小区试验,明确了白菜是硫的敏感作物,施用硫肥白菜增产10.75%~11.06%,增产效果显著。硫肥可以改善白菜的品质,维生素C含量提高13.9%~17.8%,硝酸盐含量降低14.4%~14.9%。试验表明:硫肥可提高经济效益,为绿色蔬菜生产提供一种新的肥源。

关键词: 硫肥 敏感性 白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棘醋菌种筛选与应用研究初报

沙棘 2007

摘要:为筛选出适合沙棘酿醋的优良醋酸菌,以常规醋酸菌与优良的醋醅菌株为试材,进行产酸试验与品质分析。已筛选出沪酿1.01、JG1-1菌株,其沪酿1.01乙醇转化率达91.3%,JG1-1达86.3%。两菌种的发酵品均有沙棘和食醋特有的香气,酸味协调,醇厚,回味甜,典型性强。生产应用试验证明两菌种可在沙棘醋工厂化生产中选用。

关键词: 沙棘醋 菌种筛选 醋酸发酵 乙醇转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零磁空间处理选育紫花苜蓿品种农菁1号

核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花苜蓿品种龙牧803风干种子在室温下经零磁空间处理6个月,在田间通过系统选择,结合返青期、返青率、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质含量、抗病性等指标的检测,选育出紫花苜蓿新品系LS0301。进行了多点、多年田间比较试验表明,LS0301比亲本返青早1-3d,返青率提高1%-2%,株高提高4.94%,干草产量提高17.94%,粗蛋白质含量提高5.01%,表现对苜蓿褐斑病、白粉病有一定的抗性。2006年LS0301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认定推广,定名为农菁1号。RAPD分析结果显示,龙牧803与LS0301在不同引物的扩增下显示出差异,表明零磁空间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育种手段。

关键词: 紫花苜蓿 零磁空间 诱变育种 RAPD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疫霉根腐病的抗性评价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河北、陕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36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280份、其它大豆品种256份)进行抗性鉴定,抗病的152份,占28.3%,中间类型的135份,占25.2%,感病的249份,占46.5%。280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89份,占农家品种的32%,这说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种皮色或种脐色为黄色或褐色的材料中抗性种质较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疫霉根腐病 农家品种 抗性鉴定

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双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鉴定

大豆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5年大豆灰斑病采用田间人工喷雾接种方法、大豆疫霉根腐病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方法,对黑龙江省大豆新品系进行大豆灰斑病、疫霉根腐病抗性鉴定筛选研究,从中鉴定出5份抗大豆灰斑病、疫霉病的双抗资源,它们是:合00-23,建99-130,哈交98-5129,哈交20-5489,东农276,及一大批单抗灰斑病、疫霉根腐病的种质。并建立了比较全面的抗性调查评价体系。

关键词: 灰斑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 双抗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