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薄皮甜瓜产销形势调查与分析
《北方园艺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调查分析了薄皮甜瓜的产销形势,认为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和使用无公害农药,适时反季节栽培,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指出应该重视生产管理,注重新品种培育和提高瓜农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保护地黑土硫的形态与有效硫指数的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土壤是作物硫营养的基本来源,作为高肥力、高产出、复种指数高的保护地,由于多年的过度种植和连作,其肥力发生急剧变化。硫是作物必需的中量元素,本试验从对保护地土壤硫质量分数的测定入手,对土壤有效硫质量分数进行SAI值分级。研究表明:保护地黑土土壤中全硫质量分数为202.4~597.0 mg.kg-1,有效硫的质量分数较低,为6.0~30.0 mg.kg-1,平均只有14.1 mg.kg-1。保护地黑土缺硫土壤和需硫土壤基本各占一半,所以在种植时应注意施用硫肥。


温度对玉米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摘要:研究了温度对8种类型11个玉米品种种子萌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是25~35℃,其萌发速率由高到低的顺序表现为优质蛋白玉米、糯玉米、硬粒型、马齿型、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半马齿型.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草地株高、产草量动态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07
摘要:通过对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进行了株高动态、产草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个生长季来看,混播降低了苜蓿的草层高度,增加了无芒雀麦株高。播种当年混播草层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层,第二年,混播草层产草量低于单播苜蓿产草量,混播草层最高产草量到达时间晚于单播草层。


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AFLP标记分析
《中国马铃薯 》 2007
摘要:利用RAPD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19份马铃薯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表明:在RAPD分析中,19份马铃薯品种的遗传距离介于0.1707 ̄0.7222之间,平均值为0.3917;AFLP分析表明,19份材料的遗传距离介于0.2091 ̄0.7679之间,平均值为0.4811。两种方法均适于马铃薯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RAPD简便、快速、成本低,较适用于分析马铃薯品种亲缘关系,指导育种实践,而AFLP技术具有很高的分辨率,更适于进行马铃薯品种鉴定。


迷你黄瓜新品种绿多星的选育
《北方园艺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自交系HL156为母本(HL-6-20与HL-9-30杂交后代中选育)、HL133自交系为父本(以HL-8-12为材料经系统选育获得)配制而成一代杂种绿多星,该品种为水果型黄瓜,耐低温弱光与高温长日照,可在保护地内种植,栽培不易化瓜,畸形瓜率低,高抗霜霉病、角斑病、抗白粉病。全雌型,生长势旺盛,可持续结瓜,瓜长15.0cm左右,横径2.5cm,整齐度高,瓜色绿,无刺瘤,无瓜把,着色均匀,果面有光泽,清香味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