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椰子红环腐线虫病传入中国的风险性分析
《江西农业学报 》 2011
摘要:椰子红环腐线虫病是严重危害椰子的一类世界性病害,已被多个国家列为检疫性病害,我国尚未有该病分布的报道。为加强对该病的检疫,参照国内外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从有害生物的分布状况、潜在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及风险管理的难易程度等方面对椰子红环腐线虫病传入我国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椰子红环腐线虫病的风险性R值为2.30,属于高度危险性入侵病害。提出了防止其入侵的风险管理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合欢AFLP分子标记体系的优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以银合欢幼苗为材料,采用CTAB区室法和试剂盒法2种方法提取DNA,通过对影响AFLP反应关键因子,如DNA样品酶切时间、引物等进行优化,建立了适合银合欢AFLP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为利用AFLP标记对银合欢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分子育种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鸦胆子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热带农业工程 》 2011
摘要:选用鸦胆子健壮幼嫩茎尖作为组培试验材料,进行组培快繁的研究。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培养基组合为MS+6-BA2mg/L+NAA0.2mg/L,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不定芽分化的培养基为MS+6-BA0.5mg/L+NAA0.05mg/L,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1/2MS+NAA1mg/L有利于组培苗不定根的形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个木薯品种在云南不同干热河谷的区域试验
《热带农业科学 》 2011
摘要:对4个木薯品种——华南7号、KU50、南美1号、华南205在云南省元谋县、保山市隆阳区和永德县3个点进行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南美1号在隆阳区试验点的鲜薯产量最高(59548.5kg/hm2),KU50在永德县鲜薯产量最低(32 812.5 kg/hm2);KU50在元谋县的干物质含量最高(47.6%),在隆阳区试验点最低(27.3%);华南205在永德县的淀粉含量最高(41.7%),在隆阳区试验点最低(27.2%)。综合3个主要指标,KU50在元谋县干热区适应性最好,可作为该地区推广种植品种;KU50和南美1号可作为隆阳区的推广种植品种;华南205可在永德县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叶片和花序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2011
摘要:本研究以不同槟榔品种的幼嫩叶片及花序为外植体成功实现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试验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及外植体均以毒莠定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剂。诱导所获愈伤组织需连续用生长素浓度由高到低的一系列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才能不断生长并诱导体细胞胚胎。当愈伤组织最终转移入无激素MS配养基后可观察到体细胞胚胎发生。胚胎萌发以附加20μmBA的MS配养基效果为最佳。之后,将萌发的胚胎转入含有5μmBA的MS液体配养基以促使其快速生长和发育。试验中我们注意到,除了培养周期长短之外,不同品种在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以及小植株发育上均无任何差异。当小植株长出2-4片叶并发育出健壮根系时即可移栽到营养袋中育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