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关于建设学习型农业科研单位的思考
《热带农业工程 》 2011
摘要:通过分析建设学习型农业科研单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农业科研单位的主要措施,以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好又快的跨越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叶绿体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是近年来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蛋白质组分析已成为在亚细胞水平鉴定植物功能蛋白的有力工具。叶绿体作为重要的植物细胞器,在植物蛋白质组学中已有较多的研究。随着双向电泳技术的改进和质谱灵敏度的提高,并结合不断增多的拟南芥、水稻、玉米等植物的数据库信息相结合,许多植物叶绿体中的蛋白质已经被成功鉴定。叶绿体蛋白质组为植物亚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相对全面的一部分,利用亚细胞分离结合双向电泳技术来系统地鉴定叶绿体中蛋白质组分是获取叶绿体蛋白质信息、确定其功能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及蛋白组学研究技术,并对叶绿体各部分蛋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全面认识叶绿体蛋白的组成、特点及其在叶绿体代谢网络中的作用。
关键词: 亚细胞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 质谱 生物信息学 叶绿体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XCEL在裂区试验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一种利用EXCEL进行裂区试验统计分析的方法。根据方差分析原理,利用EXCEL编制了裂区试验统计分析计算程序。用户只需输入试验的原始数据,即可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各因素的平方和、均方和检验值F,其计算结果与专业统计软件DPS处理的结果基本一致。该程序使用方便,并可用于进行裂区试验统计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间作覆盖技术对云南橡胶幼龄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1 CSCD
摘要:【目的】探讨橡胶幼龄林下间作菠萝不同种植和覆盖方式水土保持效应,为集成橡胶林间作菠萝种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9~2010年,在西双版纳橡胶更新林下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以菠萝种植方式为主区,设顺坡种植、横坡种植两个水平;以不同覆盖材料为副区,设行间稻草覆盖、地膜覆盖两个水平,共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土壤径流量和侵蚀量的影响。【结果】横坡种植可减少5~8月的径流量、5~10月的侵蚀量、雨季(4~10月)的总径流量和总侵蚀量;稻草覆盖可减少4~9月的径流量;地膜覆盖可减少5、7~10月的侵蚀量;地膜覆盖的总径流量大于稻草覆盖,总侵蚀量小于稻草覆盖。【结论】在橡胶幼龄林下,采用横坡种植可以起到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地膜覆盖在减少降雨对林地的侵蚀方面优于稻草覆盖。
关键词: 幼龄橡胶林 菠萝 间作 种植方式 覆盖方式 水土流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M2DG17)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中国海洋药物 》 2011 CSCD
摘要:目的对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M2DG17)中的活性次生代谢产物进行研究。方法在活性追踪分离思路的指导下,综合利用硅胶开放柱色谱、ODS中低压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利用化合物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对其进行活性评价。结果从海洋放线菌Micromonospora sp.(M2DG17)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羟甲基-β-卡巴林(3-hydroxymethyl-β-carboline,1)、3-甲基-β-卡巴林(3-methyl-β-carbo-line,2)、β-卡巴林(β-carboline,3)、环(L-脯-L-苯丙)二肽[Cyclo-(L-Pro-L-Phe),4]、环(L-脯-L-缬)二肽[Cyclo-(L-Pro-L-Val),5]、环(L-脯-L-亮)二肽[Cyclo-(L-Pro-L-Leu),6]以及环(L-脯-L-异亮)二肽[Cyclo-(L-Pro-L-Ile),7],并对单体化合物进行了HCT116细胞生长抑制活性测试。结论化合物1~4、6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显示出弱的HCT116细胞生长抑制活性(IC50为65.0μmol.L-1)。
关键词: 海洋放线菌 次生代谢产物 细胞毒性 分离 结构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芒栽培平菇的初步研究
《北方园艺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以恶性杂草大芒为主要原料设计配方,采用熟料袋栽方式栽培平菇711,以木屑常规配方为对照,通过菌丝的生长速度、污染率、菌丝粗壮度、子实体的产量和营养成分分析,探索在海南气候条件下大芒栽培平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大芒栽培平菇是可行的,在以大芒为主要原料的基础上添加10%~30%的木屑,适合平菇栽培,可以获得比常规木屑配方更高的产量和更高的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云南橡胶树死皮病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研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胶工正常割胶时间,通过逐株观测橡胶树排胶动态的方法,调查了云南3个植胶区不同割龄段和不同品系橡胶树死皮病的发生现状及田间分布。结果表明:0~10割龄段的发病率、发病指数和7~9级株比例分别为15.99%,11.94,7.72%,均较11~20割龄段(分别为56.19%,45.65%,37.26%)和21~25割龄段(分别为54.19%,46.39,36.59%)的低;RRIM600品系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发病指数较GT1品系的略高;在0~10割龄段中,橡胶树死皮树大部分呈单株分布,而且,死皮树连续分布的条带较短,呈连续分布的橡胶树死皮树最高仅达8株(橄榄坝橡胶分公司,GT1品系),11~20割龄段,呈连续分布的橡胶树死皮树的比例较高,死皮树分布的条带最高长达28株,21~25割龄的橡胶树死皮树大部分呈连续分布,死皮树分布的条带最高长达20株(东风橡胶分公司,RRIM6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粉红聚端孢引起的杧果新病害研究
《果树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9年在云南发现一种杧果新病害,搞清其病原菌与生物学特性,有利于进一步研究该病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通过常规鉴定和rDNA-ITS序列克隆鉴定明确了该病的病原菌为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并将该病害命名为杧果粉红聚端孢叶斑病。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营养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4℃;最适pH为8.0;光照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碳、氮源利用分别以D-甘露糖和牛肉浸膏表现最好。该菌寄主范围广,人工刺伤接种活体叶片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能侵染杨桃、芦荟、剑麻、橡胶、香蕉、番石榴、木薯和荔枝等常见热带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块根特异启动的木薯SBE Ⅰ、SBE Ⅱ基因RNAi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1 CSCD
摘要: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克隆木薯SBEⅠ基因ORF中的494 bp的片段和SBEⅡ基因ORF中的340 bp的片段;并通过重叠延伸PCR方法,扩增融合SBEⅠ、SBEⅡ基因片段的大片段SⅢ,将其正向、反向插入植物RNAi表达载体pART27中,同时克隆块根特异性启动子取代原来载体上自有的35S启动子,构建块根特异启动的可编码发夹结构的RNAi表达载体Sp-pRNAiSⅢ,为后续培育高直链淀粉含量的木薯新品种等实验打下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