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4815条记录
GD-935大圆框分条整经机

丝绸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GD-935型大圆框分条整经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该机自动化程度高、丝条定长精确、上轴卷绕直径和牵引力较大,卷绕速度无级可调,上轴转速有两档,移丝速度有四档,是一种装置先进,性能齐全,经济实用的整经机.

关键词: 分条整经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耐虫性研究概况

昆虫知识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抗虫品种的最早记载是1792年Ha-vens在纽约发现小麦品种Underhill抗黑森瘿蚊Mayetiola destructor(Say),而首次从理论上提出抗虫性定义的则是Snelling。Painter(1951)系统地将耐虫性(Tolerance)与非选择性(Nonpreference)和抗生性(A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单、双低油菜育种的研究进展

科技通报 1993

摘要:加拿大领先开展油菜品质育种后,世界单、双低油菜品种发展迅猛.浙江省已育出适于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单、双低油菜新品种浙优袖1号和2号。

关键词: 油菜 品质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浙南贫困山区的资源开发与发展对策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993

摘要:本文通过对浙南贫困山区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本区开发应走“倾斜式”的非均衡发展道路,并根据模式导向确定了本区应重点开发的6大支柱产业及其基本布局设想,以及区域开发应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关键词: 贫困山区 资源开发 基地布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蚕类利用简史及其茧丝性状比较研究

丝绸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对桑蚕、家蚕、桑蟥、柞蚕、天蚕、蓖麻蚕、樗蚕、乌桕大蚕、樟蚕、银杏大蚕、透目大蚕、蓑虫等各种吐丝昆虫的性状及利用简史作了综述和分析.

关键词: 茧丝性状 历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古代的养蚕和文化生活

浙江丝绸工学院学报 1993

摘要:从地下丝绸遗物的发掘,证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丝绸生产,中国古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不同民族,先后发明养蚕.公元前4世纪起,对蚕的生态和生活史有描述,至19世纪,已出版蚕书300多种.论文从蚕的由来传说、诗歌、艺术、医药、丝绸之路和养蚕技术的传播等方面,论述了丰富的蚕文化.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养蚕 文化生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笋用玉米的栽培

今日科技 1993

摘要:笋用玉米是一种未受精的幼穗玉米,采收后制作玉米笋罐头。这类品种通常有稳定的多穗性状,即使在较高的密度条件下,每一单株仍可产生3—5个合格幼穗,每亩收笋约15000个(约含100千克)。优良的笋用玉米品种要具备生育期短、出苞整齐、穗型长筒型、大小一致、胚珠排列致密不扭曲畸型、干基蛋白质含量高(≥10%)、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等,以保证罐头的内在质量和商品外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效菌及其制剂的主要特性观测

浙江农业学报 1993

摘要:用于制备多效菌菌剂的6个菌株,是从生长健壮的油菜和大小麦根际(或根系)筛选出来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经试验测定,这6株菌均有降解有机氮、磷的作用;能耐受目前大田一般常用浓度的多种农药;其代谢产物中所含的某种活性物质,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有促进豌豆发芽的作用。各由3株蜡状芽孢杆菌ME1-1、ME1-2、ME1-3和ME2-1、ME2-2、ME2-3菌株,优化组合研制的应用于双子叶和禾谷类作物的多效菌菌剂,经室内测定和田间试验,表现安全无毒,耐贮存,并有抑制病害发生和增产的效应。

关键词: 多效菌剂 蜡状芽孢杆菌 多效菌剂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唐菖蒲花色突变体开花后的子房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核农学通报 1993

摘要:以唐菖蒲花色突变株开花后的子房为外植体,接种于MS+BA1.0(单位mg/L,下同)+NAA0.01—0.1或MS+BA1.0+KT1.0+NAA0.01—0.1培养基中,从膨大的组织表面直接诱导不定芽。每隔4周将膨大组织或具有不定芽的组织转入1/2MS+BA1.0+NAA0.01—0.1培养基中,不断地诱导出不定芽。分化的不定芽转入不含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形成幼苗,然后生根,形成小球茎。或将幼苗转入1/2MS+NAA0.1培养基中,形成壮苗,然后生根,最后形成小球茎。1个唐菖蒲突变株子房,经6—7个月培养,获得了上千株试管苗。

关键词: 唐菖蒲 突变体 子房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枇杷种质资源与枇杷的品种改良

作物品种资源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栽培枇杷起源于四川省境内的大渡河流域,经过自然变异和选择形成了南亚热带品种群和北亚热带品种群共100多个品种,其中2/3是红肉类品种,1/3是白肉类品种。我国现有的枇杷品种都选白天然杂交的实生变异,育种实践证明,通过有性杂交,很有可能获得优质大果丰产品种,本文还论证了枇杷种质资源研究对枇杷品种改良和砧木育种的重要性。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品种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