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杜梨叶片转录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抗逆性强,叶色随季节变化而改变,被广泛用于沿海滩涂景观改造,是园林绿化中常用树种.为了解杜梨色叶相关基因调控途径,对杜梨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67.7 Gb测序数据,通过组装共得到60 611个基因,其中包含1 059个新基因;与8个功能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共57 669个基因得到了功能注释,注释效率为95.15%;GO分析发现,已注释的差异表达基因共涉及49个功能组,主要集中在膜(细胞组分)、催化活性(分子功能)、代谢过程(生物学过程)等中;KEGG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碳代谢和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等生物学过程中;共筛选出10个与类黄酮相关的基因,分别属于UDPGT等6个基因家族;在杜梨叶片转录组中共筛选出452 501个SNP位点,碱基转换类型所占比例远远高于颠换类型,表明杜梨具有丰富的SNP位点信息.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杜梨色叶分子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毯苗机插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途径的探索
《中国稻米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低播种量(90g/盘和110g/盘)和3种拌种剂(旱育保姆咪鲜.甲霜灵和苗壮丰)处理,研究稀播和拌种剂对毯苗机插水稻不同秧龄期秧苗素质的影响,旨在探究毯苗机插水稻长秧龄壮秧培育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在稀播和拌种剂处理下,毯苗机插水稻秧龄25d的秧苗素质最好;播种量90g/盘的秧苗素质好于110g/盘;3种拌种剂对秧苗素质均有不同程度的优化调节作用,其中,旱育保姆拌种剂处理的秧苗素质在海高发睛龄、白根数、根长、茎基宽、发根力等方面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黄化复绿突变体S28-y研究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蓝型油菜品种镇油7号衍生系中发现的自然突变叶色黄化材料S28-y进行田间表型、叶绿体超微结构观察、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参数测定以及叶色遗传分析,探讨甘蓝型油菜叶色黄化突变体叶色变化、光合特性、叶色遗传及黄化复绿进程与温度响应关系。结果表明:S28-y叶色黄化复绿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新生叶片叶色黄化显著,随叶片发育逐渐复绿,这种黄化再复绿现象伴随叶片整个生长阶段;复绿进程快慢与温度呈正相关,高温可加快黄化叶复绿,提高叶绿素含量。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S28-y植株矮化,产量相关性状变差,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显著降低;黄化叶叶绿体形态发育异常,无完整基粒、基质片层,光合作用减弱。叶绿体结构发育异常引起总叶绿素缺乏是导致突变体S28-y光合效率降低和产量性状变差的主要原因,而适宜温度是加快突变体黄化叶复绿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黄化复绿 光合色素含量 叶绿体超微结构 光合特性 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组合来源3个镇稻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及其启示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选育适合江淮稻区种植的粳稻品种,按照杂交育种亲本选配4原则,以早熟晚粳品种镇稻18号作母本与中熟中粳品种盐稻11号作父本杂交,育成中熟中粳品种镇稻23号(苏审稻20200008)、迟熟中粳早熟品种镇稻32号(苏审稻20210010)、迟熟中粳品种镇稻33号(苏审稻20210050)等3个不同生态类型粳稻新品种.结果表明,通过常规杂交构建育种群体,F2中小群体精细处理,F3开始建立株系,F3及以上世代利用系谱法,根据农艺性状逐代进行选择和归类整理,结合品质、抗性和适应性的鉴定、筛选,持续优中选优,直至获得稳定株系,能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
关键词: 粳稻新品种;镇稻23号;镇稻32号;镇稻33号;选育;生育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后低温条件下小麦颖果发育的显微结构观察
《西北植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以春性小麦品种'扬麦15'和半冬性小麦品种'烟农19'为实验材料,在小麦花后6~8 d进行低温处理,对花后不同发育阶段的小麦颖果进行取样,利用树脂切片技术观察了果皮、胚乳和养分运输组织的显微结构,以探明花后低温条件下小麦颖果发育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花后低温延缓了两个小麦品种颖果早期和中期发育过程,推迟了'扬麦15'灌浆期,缩短了'烟农19'的灌浆期,最终降低了两小麦品种的粒重.(2)花后低温减缓了小麦颖果发育早期果皮细胞的凋亡以及中果皮细胞中淀粉体的降解速率.(3)花后低温明显降低了小麦胚乳发育早期和中期淀粉体和蛋白体的积累量,缩短了灌浆时期,降低了胚乳充实度.(4)花后低温条件下小麦颖果韧皮部发育缓慢,筛管分布范围缩小;同时胚乳传递细胞的发育变慢,细胞壁上壁内突数量明显减少.研究发现,花后低温使得两小麦品种颖果早期发育过程延缓,具体表现在果皮的凋亡推迟,贮藏物质积累量减少,养分运输组织变得不发达,胚乳充实度降低,单粒颖果干重下降;同时两小麦品种对低温的响应又存在差异,花后低温下春性小麦颖果灌浆期被延长,半冬性小麦灌浆期被缩短.
关键词: 小麦 低温 淀粉体 蛋白体 养分运输组织 显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花菜花蕾转录组测序分析及蜡粉合成相关基因挖掘
《南方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青花菜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并挖掘与蜡粉合成相关基因,为探明青花菜花球表面蜡粉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提取野生型和蜡粉缺失型青花菜花球总RNA,采用Illumina HiSeqTM 2500平台进行转录组测序,获得高质量Clean reads,采用Trinity进行序列组装后获得青花菜Unigene库,将获得的Unigene序列与Nr、Nt、KEGG、Pfam、KOG/COG、Swiss-Prot和GO数据库比对,获得基因功能注释信息;使用DESeq2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共获得44.68 Gb Clean data,De novo组装得到41244条Unigenes,N50长度为1847 bp。从所获得的Unigenes中筛选出868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上调基因5747个,下调基因2938个),共有8038个基因被注释到不同数据库,其中,5220个基因注释到Pfam数据库;2066个基因注释到COG数据库,3866个基因注释到KOG数据库;2580个差异表达基因被注释到75个转录因子家族中,注释最多的是MYB家族(235个);GO数据库中6095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三大类的52个功能分类;KEGG数据库中,1671个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到138条代谢通路,其中13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脂肪酸合成有关,7个差异表达基因与蜡粉生物合成途径有关。【结论】转录因子MYB家族在调控青花菜蜡粉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蜡粉合成过程中相关酶基因的差异表达是调控青花菜蜡粉合成的关键,尤其是野生型和蜡粉缺失突变体中特异性表达的差异表达基因,可作为后续研究青花菜花球表面蜡粉形成分子机制的对象。
关键词: 青花菜 花蕾 蜡粉缺失突变体 转录组 基因功能注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隐性核不育保持系表达载体的构建及拟南芥遗传转化
《麦类作物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小麦杂种优势能够创制稳定的雄性不育系。相比于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细胞核雄性不育具有育性稳定、易恢复、不受环境影响等特点。小麦隐性核不育基因ms1的克隆以及杂交制种技术(hybrid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SPT)的开发,为雄性不育的保持和杂种优势利用奠定了基础。本研究将小麦花粉育性恢复基因Ms1、花粉致死基因ZmAA1、红色荧光蛋白基因DsRed2及其特异性启动子和终止子连接到表达载体pGEII上,转化野生型拟南芥,得到6株转基因拟南芥。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拟南芥种子,发现野生型拟南芥种子表面平滑,不能发出红色荧光;而转基因种子表面呈现颗粒状,能够发出红色荧光。这说明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能够在拟南芥中成功表达。这为创制人工小麦隐性核不育系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ib、Pi9、Pi2、Pi54和 Pish 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及对穗颈瘟的抗性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抗稻瘟病基因Pib、Pi9、Pi2、Pi54和Pish在粳稻品种(系)中的分布情况及不同基因型对稻瘟病的抗性水平.[方法]利用该5个基因的分子标记及人工接种稻瘟病的方法对93份材料进行研究.[结果]包含3个、2个和1个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为19份(占20.4%)、25份(占26.9%)和28份(占30.1%),但这5个抗性基因在93份材料中均有分布.携带抗性基因Pib、Pi9、Pi2、Pi54和 Pish 的材料分别为49份(52.7%)、16份(17.2%)、8份(8.6%)、31 份(33.3%)、31 份(33.3%),抗性基因Pib的检出率最高;抗性较好的6个基因型或基因组合分别是Pi9、Pi54、Pib+Pi9、Pib+Pi2、Pib+Pish和Pi9+Pi54,但检出率均很低.[结论]本研究进行的抗稻瘟病基因检测和抗病性评价结果为稻瘟病抗性育种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薄壳山核桃细菌性叶枯病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薄壳山核桃是高档干果树种,不仅经济效益高,也是优良的行道树和庭荫树,适于河流沿岸、湖泊周围及平原地区"四旁"绿化,具有极大的应用研究价值.薄壳山核桃细菌性叶枯病是由木质部难养菌引起的,可导致病株严重落叶、坚果质量和果仁质量下降,造成巨大的产量损失.本文从薄壳山核桃细菌性叶枯病的病原概述、病症表现及检测手段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对该病害有更全面的了解,并且针对今后检测技术、防治措施及抗病品种培育等研究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旨在为我国薄壳山核桃成熟果园病害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山核桃 木质部难养菌 酶联免疫法 荧光定量PCR 细菌性叶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苋菜AtrADH2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DH基因在甜菜色素合成酪过程氨酸途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究苋菜酪氨酸途径的关键基因AtrADH2在苋菜中的功能,本研究以'苏苋1号''苏苋2号'苋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RT-PCR技术等研究方法克隆获得1个AtrADH2基因(GenBank登录号:MT982371).结果表明:1)苋菜AtrADH2基因的ORF长为1 197 bp,编码398个氨基酸;2)AtrADH2蛋白属于NADB_Rossmann超级家族,含有1个NADB保守结构域;3)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AtrADH2蛋白与甜菜BvADHα蛋白亲缘关系最近;4)'苏苋1号'中甜菜色素含量受到光周期的影响;与其它组织部位相比,叶中的甜菜色素含量最高;与幼苗期相比,开花期叶和茎的甜菜色素含量均有所下降;5)qRT-PCR分析表明,AtrADH2基因表达趋势与AtrCYP76AD1、AtrDODA和AtrMYB1基因表达趋势相反.综上,AtrADH2基因可能对苋菜甜菜色素合成具有负调控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trADH2基因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苋菜;AtrADH2基因;甜菜色素;光周期;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