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吡虫啉和噻虫胺在甘薯中的分布动态及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
《农药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吡虫啉和噻虫胺在甘薯植株中的分布动态以及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方法]甘薯栽秧时穴施吡虫啉和噻虫胺颗粒剂,采用QuEChERS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在施药9、16、20、27、34、41、48、55、62、69、76、83、90、98、111 d后测定甘薯植株中药剂含量,甘薯收获时调查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结果]除在34 d(薯块形成初期)和90 d(薯块形成后期)外,吡虫啉和噻虫胺的含量在根中高于薯块、茎和叶片中。其余时期甘薯植株中吡虫啉和噻虫胺含量在根中最高。施药后41~48 d植株中各部位的含量达到最高,之后降低。土壤施用2%吡虫啉颗粒剂1500 g a.i./hm2处理对甘薯蛴螬的防治效果为90.40%~92.37%,0.5%噻虫胺颗粒剂600 g a.i./hm2为79.87%~80.44%,与900 g a.i./hm2处理(84.93%~86.58%)差异不显著。[结论]土壤施用吡虫啉和噻虫胺后,甘薯根内药剂含量总体趋势高于其他部位。施用2%吡虫啉颗粒剂1500 g a.i./hm2和0.5%噻虫胺颗粒剂600~900 g a.i./hm2对甘薯蛴螬具有良好防效。


草莓新品种'石莓12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莓12号’是以‘达赛莱克特’为母本、‘石莓6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草莓新品种。果实圆锥形,果面鲜红色,光泽度好;果肉红色,纤维少;一级序果平均单果质量为32.6 g,二级序果21.0g;果实酸甜可口,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11.6%,总酸0.51%;果实硬度大(0.544kg·cm-2),耐贮运;丰产,平均单株产量443.6 g;在河北石家庄地区露地栽培4月下旬成熟;果实成熟期早于‘达赛莱克特’ 3~5d;抗白粉病、叶斑病;适合在河北省石家庄、邯郸、保定及气候条件类似地区露地栽培。


基于BSA-seq和RNA-seq挖掘西瓜果皮硬度候选基因
《华北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西瓜果皮硬度关键调控基因,选育耐裂高硬度果皮西瓜品种。以西瓜果皮硬度差异显著的高硬度材料901和低硬度材料BSH为亲本,构建F2分离群体,采用极端性状混池重测序接合BSA(BSA-seq)方法进行定位,并结合转录组测序(RNA-seq)数据进行关联分析,挖掘果皮硬度关键调控基因。BSA-seq结果表明,SNPs和InDels关联区域交集位于10号染色体1 620 000—3 760 000 bp区间内共2.14 Mb的区段,包含150个候选基因,其中2个非同义突变基因和1个移码突变基因。将BSA-seq测序结果与RNA-seq测序结果进行联合分析发现,共有Cla97C10G187120、Cla97C10G187020、Cla97C10G187430、Cla97C10G187510、Cla97C10G187280和Cla97C10G186540 6个基因相关联,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Cla97C10G187120基因为西瓜果皮硬度候选基因。实时荧光定量(qRT-PCR)试验结果表明,转录组试验数据可靠,并且候选基因Cla97C10G187120在901中表达较BSH明显降低。本研究为进一步精细定位西瓜果皮硬度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小麦幼苗生长习性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幼苗生长习性是小麦苗期重要的农艺性状,为了挖掘控制小麦幼苗生长习性相关性状的基因位点,本研究以210个遗传变异丰富的小麦品种(系)组成的自然群体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21—2023年种植于河北省唐山市,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小麦幼苗生长习性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有11个与小麦幼苗生长习性显著关联的SNP位点(区段),分布于1B、2A、3B、5A(3)、5B(2)、6D、7B、7D染色体上,其中,在多个环境中被检测到的位点(区段)有3个,分别位于染色体5A(512.39 Mb)、5B(605.61~605.63 Mb)、7B(610.85 Mb)处。


花生种皮类黄酮物质的代谢组与转录组分析
《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颜色花生种皮的类黄酮物质成分及花青素生物合成对种皮颜色形成的调控机制,本研究利用粉色、红色、白色、黑色以及花斑色(红色和白色)共5种颜色差异明显的花生品种,对种皮进行类黄酮代谢组和转录组分析,明确种皮花青素合成相关的关键代谢物和关键基因。结果表明, 5种花生种皮共鉴定到329种类黄酮代谢物,其中黄酮醇类物质相对含量及种类最多。共检测到19种花青素色苷,主要是矢车菊素色苷、飞燕草素色苷、矮牵牛素色苷,多以葡萄糖苷、桑布苷、芸香苷、半乳糖苷等糖苷修饰。黑色种皮花青素含量约是其他皮色的22.60~66.72倍。黑色种皮中以矢车菊素-3-O-桑布双糖苷相对含量最高。4种有色种皮分别与白色种皮相比,差异代谢物主要在花青素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显著富集。有色种皮中,类黄酮和花青素生物合成途径结构基因的高表达水平,是促进种皮花青素积累的主要原因。花青素还原酶(ANR)和糖基转移酶(UGT)是参与种皮色素沉着的候选基因,两者的活性以及对底物花青素的竞争,最终决定花生种皮的颜色模式。本研究解析了类黄酮物质对花生种皮颜色合成的调控机制,可为特色花生品种培育以及营养价值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不同药剂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评价
《玉米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防治玉米茎腐病的有效药剂,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16种药剂对禾谷镰孢的室内毒力,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室内筛选出的药剂包衣种子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16种药剂中筛选出9种对禾谷镰孢的EC50小于5.0 mg/L,9种药剂包衣后均对种子安全、无药害。种菌唑、噻呋酰胺、溴菌腈、咯菌腈、咪鲜胺和多菌灵包衣处理对玉米植株有促生作用,种菌唑和溴菌腈对禾谷镰孢茎腐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防效分别为81.69%和80.55%;噻呋酰胺对禾谷镰孢+腐霉共同引起茎腐病防效较好,其防效为80.09%。病原菌侵染时,药剂包衣处理的玉米植株茎粗增加,第2节节间长度降低,茎节的长粗比例显著降低。综上所述,种菌唑、溴菌腈和噻呋酰胺对玉米茎腐病的防效较好。


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种子处理干粉剂的制备及其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微生物菌剂与植物残体联合施用能够有效降低植物病害发生。为进一步开发西兰花残体在防治棉花土传病害中的应用潜力,本研究以西兰花残体干粉为载体、解淀粉芽胞杆菌PHODG36为有效成分研制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种子处理干粉剂。通过对载体、助剂和母药比例的优化,明确100亿CFU/g解淀粉芽胞杆菌种子处理干粉剂的最佳配方为:20%菌株PHODG36母药、77%载体西兰花残体干粉、1%分散剂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和2%润湿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该制剂外观为浅黄色粉末,无团块,平均粒径D50为37.65μm,pH为7.50,(54±2)℃贮藏14d后未出现结块和发粘现象。温室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剂对棉花株高、植株生物量表现促生作用,且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73.03%。同时,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其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达69.46%。河北和山东7地区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种子处理剂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为61.08%~74.8%,单株结铃增加3.38%~27.42%。综合分析表明,该菌剂能够有效防治棉花黄萎病发生,且提高单株结铃数量。因此,该菌剂在我国黄河流域棉花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西兰花残体干粉 解淀粉芽胞杆菌 种子处理 棉花黄萎病 微生物菌剂


花生根系性状的遗传解析及QTL定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解析花生根系性状的遗传规律,挖掘影响花生根系性状的相关QTL位点。【方法】以冀花甜1号和冀花201138为亲本及其衍生的202个重组自交系(RIL)为材料,结合高密度的遗传图谱,对6个根系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和QTL定位研究。【结果】冀花甜1号的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干重数值比冀花201138高16.99%~45.10%,但平均根直径和总根尖数值比冀花201138低7.14%和31.27%,表明冀花甜1号和冀花201138根系存在显著差别。遗传分析表明6个根系性状遗传力在0.734~0.826之间,峰度和偏度绝对值在0.07~4.76之间,表明这些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利用48 K芯片构建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包含3 265个SNP标记、总长度为3 213.26 cM(centi-Morgan)。此外,QTL分析共检测到11个花生根系性状相关的位点,分别位于A06、A07、A08、B01、B02和B03等9条染色体上,LOD值在3.53~17.48之间,单个QTL可解释各自性状2.87%~16.26%的表型变异。其中,表型贡献率大于10%的主效QTL共有5个,分别为qRA_A07、q RA_A08、qRA_B01、q RA_B02和qRA_B03_1,其中q RA_B03_1可在3个重复中稳定检测到且可解释多个根系性状。【结论】q RA_B03_1在改良花生根系性状从而提升花生品质和产量育种过程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为后续进一步精细定位、分子辅助选择育种以及关键调控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食用菊花品种筛选及其耐盐能力和营养品质的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菊花的12个性状指标为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度法(GRA)相结合的方法对62个菊花品种进行筛选,对选出的食用菊花利用NBT染色和离体枝条水培法进行了耐盐能力分析,并分析了其营养品质。结果表明: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到菊花的各性状权重,其中分枝数、冠幅、口感、头状花序直径和株高的权重大小依次为0.280 5、0.208 6、0.132 4、0.086 4和0.080 5,这前5位指标的权重和占总权重的78.84%。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供试的62个菊花品种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3个等级,其中第一等级的品种有9个,分别是‘波澜壮阔’、‘兼六红菊’、‘滦水嫣茵’、‘滦水团融’、‘霞光四射’、‘国华红霞’、‘滦水虞姬’、‘淡绿天赞’和‘墨王’,可作为食用菊花种质资源。‘滦水虞姬’、‘墨王’和‘霞光四射’ 3个品种的耐盐性较强,且口感脆爽清甜不涩口,综合营养品质好。
关键词: 食用菊花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法 耐盐 营养品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