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石河子市规模牛场三个品系牛BVD-MD血清学监测
《中国奶牛 》 2024
摘要:针对石河子市部分规模牛场临床出现的早产、流产、弱胎、犊牛腹泻等症状,进行了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血清学调查,旨在掌握该病感染状况和品系间牛发生犊牛腹泻和成母牛早产等疾病之间差异,为防控净化BVD-MD提供参考。选择石河子市范围内3个未免疫BVD-MD疫苗牛场,分别饲养中国荷斯坦牛(以下简称荷牛),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挪威红牛×荷斯坦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挪荷牛);共计采集血清样品2 981份,分别使用牛病毒性腹泻(BVD)实时荧光RT-PCR监测和牛病毒性腹泻ELISA方法监测抗原和抗体。并通过临床观察记录三个品系牛发病情况,分析品系间发病的差异。实时荧光RT-PCR监测抗原阳性总检出率为1.85%(55/2981),荷牛阳性检出率为2.17%,弗荷牛阳性检出率为1.35%,挪荷牛阳性检出率为2.05%;品系之间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三个品系的犊牛、青年牛、后备牛、成母牛均监测到BVDV,说明BVDV感染不因品系不同而存在差异,不同品系牛之间不影响BVDV的流行。牛病毒性腹泻ELISA方法监测阳性总检出率为28.75%,荷牛阳性检出率为32.85%,弗荷牛阳性检出率为28.06%,挪荷牛阳性检出率为25.41%;三个品系牛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P>0.05)。分析三个品系牛临床发病(犊牛腹泻与成母牛早产、流产、弱胎等)数据显示:弗荷犊牛与挪荷犊牛腹泻发病率较荷犊牛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弗荷成母牛与挪荷成母牛发生早产、流产、弱胎等发病率较荷成母牛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调查显示:一是石河子市规模牛场三个品系牛均存在BVDV感染,且品系间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二是弗荷牛和挪荷牛较荷牛有更强的抵抗疾病的能力。监测结果为石河子市规模牛场BVD-MD的防控和净化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新疆细毛羊养殖现状及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措施
《新疆农垦科技 》 2024
摘要:细毛羊产业是新疆畜牧业的传统优势产业,细羊毛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原材料.细毛羊产毛的同时也生产优质的羊肉产品,肉用与毛用兼顾,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基于当前国家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的大背景,本文对新疆细毛羊的养殖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遗传资源保护利用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新疆细毛羊产业发展提供一些经验借鉴.


不同灌溉量对南疆风沙盐碱土高丹草生长及土壤盐分的影响
《新疆农垦科技 》 2024
摘要: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 sudanense hybrids)具有抗旱和耐盐碱特性,逐渐成为畜牧业重要的饲料作物。南疆土壤普遍为风沙盐碱土,保水保墒性较差。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四师224团高丹草(美国SX19)为研究对象,在覆膜滴灌条件下设置4个灌溉量水平(280 m3/667 m~2、320m3/667m~2、360 m3/667m~2、400 m3/667m~2),调查分析全生育期株高、收获产量及土壤盐分变化,与生产上常规灌溉量对比,筛选出适宜南疆沙质盐碱土高丹草种植滴灌灌溉量为320 m3/667m~2。研究结果旨在为南疆干旱气候条件下饲草高效水肥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 高丹草 南疆 沙质盐碱土 灌溉量 生长性状 土壤盐分


规模牛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流行病学调查
《养殖与饲料 》 2024
摘要:[目的]掌握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VD-MD)在规模牛场3个品系牛间的感染状况,了解不同品系间BVDV感染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新疆师市范围内的19个规模牛场,分别饲喂中国荷斯坦奶牛(以下简称荷牛),弗莱维赫乳肉兼用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弗荷牛),挪威红牛×荷斯坦奶牛杂交代乳肉兼用牛(以下简称挪荷牛);共计采集血清样品7 965份,分别使用牛病毒性腹泻(BVD)实时荧光RT-PCR检测和牛病毒性腹泻ELISA方法检测抗原和抗体阳性率.[结果]实时荧光RT-PCR阳性总检出率为1.72%,荷牛阳性检出率为1.73%,弗荷牛阳性检出率为1.35%,挪荷牛阳性检出率为2.05%;场群阳性检出率为68.42%;3个品系的犊牛、青年牛、后备牛、成母牛均检测到BVDV,3个品系牛之间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牛病毒性腹泻ELISA方法检测阳性总检出率为36.69%,荷牛阳性检出率为37.11%,弗荷牛阳性检出率为36.74%,挪荷牛阳性检出率为34.02%,场群抗体阳性率为100%,3个品系牛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师市规模牛场3个品系牛均存在BVDV感染,且不同品系间BVDV感染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规模牛场 品系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血清学 流行病学 抗原检测 抗体检测


新疆制种玉米生产机械化技术——去雄
《新疆农机化 》 2024
摘要: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制种玉米种植区,玉米母本的雄穗去除是制种玉米种植的关键环节之一。受种植模式和去雄技术要求的影响,不同地区在去雄方法、机械去雄使用情况上存在不同。人工去雄可以根据雄穗的生长情况,选择性的去除,整个去雄期需要进行5~6次抽雄。机械去雄采用直接抽雄或者先切顶然后抽雄两种方法,抽净率为80%~95%,机械去雄对叶片的损伤较大,机械去雄后需要人工检查并对未去雄玉米母本再次抽雄。为了全面推广应用机械去雄技术,应进一步规范和提高适于机械化作业的种植模式、机械抽雄技术以及去雄机的整机性能。


库尔勒香梨的光能截获率及冠层结构优化
《中国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调查库尔勒香梨5种树形的冠层结构,分析不同树形冠层内的光照分布差异,建立光截获量日变化模型,计算光能截获率,明确库尔勒香梨冠层结构的调控方法和目标参数,为高光效树形培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树形的库尔勒香梨为试材,测定冠层结构参数和不同部位的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 effective radiation,PAR),基于象限思维构建三维空间,绘制光分布图,建立光能截获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光截获量和光能截获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明确影响光能截获的主要冠层结构和调控方法.[结果](1)大圆柱形的地径、平均枝粗较大,存在枝干比失调的主枝.圆柱形冠层上下的分枝数和枝粗更加均匀.窄圆柱形的分枝数、枝总长、平均枝长显著低于圆柱形.矮圆柱形的树高显著降低,其余参数与窄圆柱形相似.细长纺锤形的地径、平均枝长、平均枝粗、平均枝角、平均枝间距显著低于圆柱形,但短枝占比显著增加.(2)离主干距离和高度是影响冠层光截获量(light interception,LI)的主要因素,离主干100 cm处的平均光截获量(average light interception,ALI)显著提高,达到572μmol·m-2·s-1,约为内膛的2倍,220 cm以下的光照条件均较差.南、北、东南、西南侧为高光区,西、东、东北、西北侧为低光区,ALI日变化可以大致分为5个时段.(3)树形变窄、变矮,可显著增加内膛ALI,显著增加各层或部分层次的ALI,显著增加所有或部分方位的ALI,显著增加部分时段的ALI.(4)细长纺锤形的单日累积光截获量(cumulative light interception,CLI)为22.2 mol·m-2,群体CLI为3 712 mol/667 m2,光能截获率(light interception rate,LIR)为35.6%,显著高于其他树形,其低光区占比(proportion of low light area,PLL)为50.9%,显著低于其他树形.(5)与光能截获率显著正相关的冠层结构参数有5个,显著负相关的冠层结构参数有15个.[结论]短枝占比是影响库尔勒香梨光能截获率的最主要参数,枝长是影响低光区占比的最主要参数.控制树高和冠幅可以提高光能截获率和光照分布的均匀度.细长纺锤形的冠层光分布更加均匀,光能截获率最高,可保持较多的分枝数和较大的短枝占比,降低平均枝长,改善冠层光照水平.


规模牛场传染性牛鼻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养殖与饲料 》 2024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师市部分规模牛场疫病发病原因及流行情况,揭示致病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选择师市范围内19个规模牛场,共采集健康牛血清样品2 923份,鼻拭子1 127份,分别进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IBR)实时荧光PCR检测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ELISA方法检测抗原和抗体.[结果]实时荧光PCR检测抗原总阳性率为1.69%,其中:荷牛阳性率为1.83%,弗荷牛阳性率为1.57%,挪荷牛阳性率为1.66%;场群阳性率为78.95%.3个品系的犊牛、青年牛、后备牛、成母牛均检测到IBRV,不同品系牛之间不影响IBR的流行,3个品系牛之间抗原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牛传染性鼻气管炎ELISA方法检测抗体总阳性率为53.71%,其中:荷牛阳性率为54.82%,弗荷牛阳性率为53.86%,挪荷牛阳性率为52.30%,场群抗体阳性率为100%,3个品系牛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不显著.[结论]师市模化牛场3个品系牛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


色瓦绵羊GPIHBP1基因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特征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色瓦绵羊乳腺组织糖基化磷脂酰肌醇锚定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基因(GPIHBP1),明确其生物信息学特性及组织表达分布特征,为揭示GPIHBP1基因影响绵羊产奶性状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克隆色瓦绵羊GPIHBP1基因编码区(CDS)序列,通过Prot Para、Prot Scale、SOPMA、SWISS-MODEL、TMHMM-2.0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该基因在色瓦绵羊乳腺、肌肉、心脏、肾脏、肝脏、小肠、瘤胃和卵巢等8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色瓦绵羊GPIHBP1基因CDS序列长519 bp,共编码172个氨基酸残基,与山羊GPIHBP1氨基酸序列(XM_018058666.1)比对,有4处氨基酸发生突变(32A→P、52V→A、130S→N和170M→V);色瓦绵羊GPIHBP1蛋白分子量为18063.87 Da,理论等电点(p I)为4.29,不存在跨膜螺旋结构,但存在信号肽(位于第20~21位氨基酸处),是一种细胞外的酸性亲水性蛋白。色瓦绵羊GPIHBP1蛋白存在12个磷酸化位点(6个丝氨酸磷酸化位点,5个苏氨酸磷酸化位点,1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状态(占55.07%)为主,其次是α-螺旋(占35.47%),延伸链、β-转角分别占5.81%和4.65%。GPIHBP1基因在色瓦绵羊乳腺、肌肉、心脏、肾脏、肝脏、小肠、瘤胃和卵巢等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以乳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心脏和肝脏,均极显著高于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P<0.01)。【结论】GPIHBP1基因在色瓦绵羊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以乳腺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可能与乳脂相关基因表达的增减有关,其中,GPIHBP1基因与LPL基因共同作用而参与绵羊泌乳调控。
关键词: 色瓦绵羊 GPIHBP1基因 乳腺 产奶性状 泌乳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