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5364条记录
气候差异对新陆早61号生物学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垦科技 2024

摘要:利用北疆棉区2018—2021年4至10月的气象资料,研究新陆早61号生长期间北疆棉区气候变化特征,以及新陆早61号生长发育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20年7月日照时数较历年低,这一年的纤维品质也是最低的;棉花花铃期7月份的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是决定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关键时期,7至9月的有效积温和日照时数增高,衣分也会随着提高。

关键词: 棉花 生物学特性 纤维品质 气候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抗病性改良中的应用综述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植物病害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世界粮食安全构成很大的威胁,培育优良的抗病品种成为最优策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因该系统简单、高效、稳定的特点,逐渐成为分子育种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本综述简单回顾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技术原理和在植物中的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该技术在植物抗真菌、细菌和病毒方面的应用.还列举了可用于提高植物抗病性的基因位点以及真菌、细菌和病毒等病原物的致病相关基因位点编辑应用情况,探讨了该技术主要的优势和不足,以及未来应用的前景和挑战,以期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 植物抗病性 抗病性改良 抗病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第三师夏河林场绵羊新类群的形成、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农垦科技 2024

摘要:夏河地区本地绵羊(以下简称"夏河绵羊")主要分布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地理相对隔绝的夏河林场及周边区域,夏河绵羊是经过本地农牧民长期自繁自育而形成的地方绵羊群体遗传新类群,夏河绵羊以肉质鲜美闻名于第三师,其品牌效应也初现端倪.夏河绵羊还具有耐盐碱、耐粗饲、抗病力强、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使其成为了夏河林场牧区以及周边辐射区域农牧民备受青睐的饲养品种,是本地牧区牧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及林场重要的产业支柱,更是图木舒克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夏河绵羊因名得利,羊肉价格高出普通绵羊近50%.但一些养殖户品牌意识淡薄,大量引进外羊,进行无序的改良与杂交串配,这种无视品牌只注重短期经济效益的趋利行为使得原有种质资源面临巨大外血污染与保种压力,其产业也将难以进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当前,夏河绵羊遗传新类群的鉴定以及有组织的定向选育工作亟待系统规划布局,其广阔的养殖潜力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也应在注重本品种保护与产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拓展与开发.本文概述了夏河林场绵羊新类群的形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对策研究建议,以促进夏河绵羊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夏河绵羊 品种改良 定向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鸽规模养殖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

摘要:重点探讨了规模化肉鸽养殖过程中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并以鸽新城疫、鸽副伤寒、鸽毛滴虫病、鸽腺病毒病等为例,详细介绍了每种鸽病的病原体、症状、诊断和防治技术,为肉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肉鸽 多发病 诊断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石河子地区奶牛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

中国奶牛 2024

摘要:为掌握石河子市(以下简称师市)近五年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效果,2018-2022年每年对师市14个农牧团场的14个免疫规模牛场、5个非免疫规模牛场、22个非免疫散养牛场(固定的养殖场)随机抽取不同数量血清样品进行了布病抗体监测.本次调查共采集919 449份样品,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确认.结果显示:2018-2022年免疫规模牛场免疫抗体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3.17%、46.55%、51.76%、57.27%、59.12%;场群阳性率均为100%;年个体阳性率和场群阳性率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非免疫规模牛场个体阳性率分别为2.21%、0.87%、0.70%、0.29%、0.13%;场群阳性率为20%~100%;各年份个体阳性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P<0.05).非免疫散养户为0.87%、0.72%、0.29%、0.08%、0.03%;场群阳性率为9.09%~50.00%;各年份个体阳性呈逐年显著下降趋势(P<0.05).结果表明,近五年师市采取的布病防控与净化措施是积极有效的,总体流行率逐年下降,出现大规模流行的风险较小.但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有些规模牛场由于持续进行布病疫苗免疫,加之,目前临床还无有效的办法鉴别疫苗免疫抗体与野毒感染抗体,无法正确评估布病防控效果;二是部分阳性场点仍存在布病传播的风险.因此,建议已免疫规模牛场尽快制定免疫退出时间表,所有牛场实施"监测+扑杀"措施,并加强检疫监督,严格控制动物移动,以减少扩散的风险,进一步推进布病净化工作.

关键词: 规模牛场 散养户 布鲁氏菌病 血清学监测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须多酚-羧甲基壳聚糖复合膜对冷鲜牛肉的保鲜作用

粮食与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玉米须多酚(P-CS)与羧甲基壳聚糖(CMCS)为原料,制备玉米须多酚-羧甲基壳聚糖(P-CS/CMCS)复合膜,考察2种原料质量比对P-CS/CMCS复合膜力学及阻水性能的影响,并研究P-CS/CMCS复合膜对冷鲜牛肉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当CMCS与P-CS质量比为1∶1时,制得的P-CS/CMCS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力学与阻水性能,拉伸强度为4.52 MPa,断裂伸长率为42.67%,水蒸气透过系数为0.403 g·mm/(m~2·h·kPa);红外光谱证实2种原料已产生相互作用。在3~5℃冷藏9 d后,与未处理和CMCS膜处理的冷鲜牛肉相比,P-CS/CMCS复合膜可明显延缓牛肉样品的pH、汁液损失率、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及菌落总数的增长幅度,同时牛肉样品的色泽未有较大变化,且在冷藏第9天时仍有食用价值。

关键词: 玉米须多酚 羧甲基壳聚糖 牛肉 保鲜作用 复合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巢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诊断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的巢式PCR方法,确定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靶器官。[方法]根据GenBank网站上登录的绵羊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2对引物,以肺炎支原体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经过PCR反应条件的优化,通过测序验证扩增产物的正确性,建立了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的巢式PCR检测方法,进而应用建立的方法完成临床阳性病料肺脏、肺淋巴、心脏、肾脏、肝脏、脾脏、皮肤、小肠和外周血检测以及疑似样本肺脏组织的检测。[结果]建立的巢式PCR方法可扩增出864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肺脏和肺淋巴为绵羊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靶器官,临床样本巢式PCR检出率与支原体培养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绵羊支原体肺炎病原巢式PCR检测方法可用于临床样本的实验室诊断。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巢式PCR 检测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鹿茸菇的研究概述

食用菌 2024

摘要:鹿茸菇(Lyophyllum decastes)作为一种珍稀的食药兼用菌,营养丰富且高蛋白低脂肪,具有抗肿瘤、降三高、调节免疫力、保肝护肝等功效,其功能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多糖类、甾醇类及核苷等.对鹿茸菇的驯化栽培、营养价值和活性成分及作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为该菌的推广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鹿茸菇 药用价值 基因组 营养价值 人工育种 抗氧化 抗肿瘤 降三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轴流弓齿式食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今食葵脱粒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脱粒不完全和籽粒易受损等问题,设计一种针对食葵收获机脱粒的轴流弓齿式食葵脱粒装置,并对葵盘在脱粒装置中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借助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对食葵盘在滚筒内部的轴向速度、轴向位移以及运动路径进行分析.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了含水率、滚筒转速以及喂入量等因素对籽粒破损率及未脱净率的影响规律.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以含水率、滚筒转速以及喂入量作为试验因素,以食葵未脱净率和破损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利用Design expert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方差分析,建立了影响因素与评价指标的回归模型,明确了各因素对滚筒实际工作效果的影响程度.基于响应曲面法,以低破损率和未脱净率为目标,对含水率、滚筒转速以及喂入量进行多目标寻优求解,得到最佳作业参数组合,即含水率22%、喂入量1.45 kg·s-1、滚筒转速318 r·min-1.为了确保参数组合的可靠性,对最佳参数组合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籽粒未脱净率0.51%、破损率0.67%,满足我国机械行业标准.

关键词: 食葵 脱粒滚筒 弓齿 参数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LIPI-3和LIPI-4共存对致病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毒力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毒力岛3(LIPI-3)和LIPI-4共存对LM毒力的影响,揭示它们对细菌毒力的潜在调节作用,为进一步研究LM的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以LM928(存在LIPI-4)和LM873(同时存在LIPI-3和LIPI-4)2个LM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侵染HCMEC/D3细胞监测2种菌株对HCMEC/D3细胞的黏附和侵袭情况;通过鸡胚感染试验评估2株菌对鸡胚半数致死量(LD50)的影响;采用溶血试验来测定菌株的溶血活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HCMEC/D3细胞凋亡情况,以评估菌株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比较2株菌在BHI培养条件下及感染HCMEC/D3细胞后毒力基因的转录水平差异。【结果】LM928和LM873株的黏附率无显著差异(P>0.05),LM928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1)。LM873株的LD50是LM928株的约1 000倍;LM928和LM873株的溶血价分别为2~4和2~3。LM928株感染24和48 h后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LM873株(P<0.05;P<0.01),而LM873株的凋亡率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LM928和LM873株在BHI培养基中培养时,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mpl、inlB、inlC、inlP、actA、plcA、plcB和sigB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inlA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或显著下调(P<0.01;P<0.05)。LM928和LM873株侵染HCMEC/D3细胞后,与LM928株相比,LM873株毒力基因inlP、actA、plcA、plcB和prfA的转录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毒力基因hly、mpl、inlA、inlB、inlC和iap的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结论】LIPI-3和LIPI-4共存降低了LM的毒力,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LIPI-3和LIPI-4在细菌毒力调控中的分子机制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M) LIPI-3 LIPI-4 毒力 毒力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