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猕猴桃不同果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分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魁"猕猴桃为试材,分析了湖北宜昌雷家畈地区高中低产园及藤肿病园土壤和叶片营养状况,结果发现,高产园叶片Ca含量比其它果园高10%~17%,叶片Ca为影响猕猴桃产量的关键性因素,叶片Ca含量高则果园整体产量高;藤肿病发生严重的果园土壤有效Cu的含量为0.93 mg/kg,极显著低于其他果园;当地猕猴桃园土壤交换性Ca含量207.8~306.0 mg/kg,有效Fe含量1.98~3.00 mg/kg,处于缺乏状态;P和Cl元素含量丰富。土壤和叶片之间矿质元素有不同程度的相关,其中土壤与叶片之间Cl元素相关性极显著。

关键词: 猕猴桃 营养诊断 土壤 叶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复配剂对水稻直播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植物保护 2011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五氟磺草胺和氰氟草酯复配剂(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对水稻直播田杂草的控制效果和应用安全性。结果表明,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对直播稻田的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均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有效成分用量90~180 g/hm2的综合防效可达95%以上,显著优于对照药剂氰氟草酯,与五氟磺草胺、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丙草胺+苄嘧磺隆的防效相当。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显著降低了稗、鸭舌草种群对田间N、P、K养分的吸收,保持了土壤肥力。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有效成分用量90~120 g/hm2苗后茎叶处理对水稻安全,对后茬小麦、油菜、甘蓝、葱、大蒜等作物无不良影响。

关键词: 五氟磺草胺 氰氟草酯 水稻 杂草防除 作物安全性

绿肥翻压利用对干旱年份烤烟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化肥及其与不同比例绿肥配合施用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遭遇严重干旱年份,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不施肥时表现更明显,病害发生普遍,产量、产值显著降低。与单施化肥相比,绿肥与化肥不同比例配施均可明显提高烤烟株高、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茎围,降低青枯病、普通花叶病发生率,根、茎、叶各部位生物量明显增加。随着肥料用量中绿肥比例增加,烤烟产量和产值有逐渐增加趋势,翻压绿肥各处理产量、产值分别是单施化肥的1.16~1.71倍、1.09~2.16倍。与单施化肥相比,绿肥与化肥配施烤烟叶片烟碱含量提高,还原糖/烟碱值下降,下部叶和中部叶总氮/烟碱比值均明显下降,上部叶总氮/烟碱比值平均有增加趋势,不同部位叶片钾含量均明显提高,烤烟化学成分协调性增加。

关键词: 烤烟 干旱年份 绿肥 化肥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刈割对白三叶生长状况及越夏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亚热带地区,热害胁迫是影响白三叶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提高白三叶牧草产量的栽培技术措施,试验设计1 cm、4 cm、7 cm 3个留茬高度和15 d、30 d、45 d 3个刈割周期,组合成9个刈割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白三叶生长状况和越夏性能。结果表明:白三叶单株根干重、单株茎节数及越夏率随留茬高度和刈割周期的增加而升高,而牧草产量只随留茬高度先增后减,受刈割周期影响不显著;留茬7 cm且刈割周期不低于30 d最利于白三叶根系、茎节的生长和越夏力的提高,与其他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留茬高度是影响牧草产量的主效因子,其中以留茬4 cm处理为佳,且极显著高于其他留茬处理(P<0.01),但同一留茬水平下不同刈割周期间差异不显著。根系的生长状况和茎节数量多少是影响白三叶越夏性强弱的直接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越夏率具有与单株茎节数和单株根干重一致的变化趋势,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66和0.930。本研究结果说明,留茬4 cm、刈割周期不少于30 d可获得较高的白三叶牧草产量;较高的留茬(7 cm)则对白三叶根系的生长有利,并可提高其越夏能力。

关键词: 白三叶 刈割 留茬高度 刈割周期 越夏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的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麻城黑山羊及杂交后代胴体品质与肉质特性,探讨麻城黑山羊的改良和新品系选育。选用麻城黑山羊(Ⅰ,对照组)、波尔山羊×麻城黑山羊(Ⅱ)、麻城黑山羊×波麻F1(Ⅲ)、波麻F1×波麻F1(Ⅳ)和波尔山羊×波麻F1(Ⅴ)5组,以放牧加补饲的方式育肥,试验期90d,于试验始日及第90天称量,试验结束时于每个组选取12只屠宰并分析胴体品质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肥育性能较麻城黑山羊组均有所提高,其中Ⅱ、Ⅲ、Ⅴ组的日增量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杂交后代的胴体性状较麻城黑山羊有较大提高,其中Ⅱ、Ⅴ组的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显著、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P<0.01),Ⅱ、Ⅳ组的肉骨比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Ⅱ、Ⅴ组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1);各组间主要肉质性状除麻城黑山羊宰后24h的pH显著高于Ⅱ、Ⅳ组(P<0.05)外,其余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的Fe含量显著高于麻城黑山羊(P<0.05),杂交后代肌肉的氨基酸组分完全,且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麻城黑山羊。结果显示,Ⅱ组是肉羊生产理想的杂交组合,Ⅴ组可用于进一步培育麻城黑山羊新品系的研究。

关键词: 麻城黑山羊 杂交后代 胴体品质 肉质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对棉花抗黄萎病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嫁接类型对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影响,研究棉花黄萎病发病机理和抗病机制,为深入分析棉花抗病机理、培育抗黄萎病棉花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6个不同黄萎病抗性的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每个品种均设自身嫁接和相互嫁接2种嫁接方式和不嫁接的直播对照;田间试验鉴定比较直播材料与自身嫁接材料、相互嫁接材料的发病程度。【结果】自身嫁接材料与直播材料发病情况相同;以海岛棉抗病品种做接穗的嫁接组合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陆地棉抗病品种为接穗的嫁接组合;以陆地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病情指数与发病率显著低于海岛棉抗病品种为砧木的组合。【结论】嫁接操作本身对棉花黄萎病的抗性没有显著影响。海岛棉和陆地棉的抗黄萎病机制不同,海岛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茎部;而陆地棉抗病品种的关键抗病部位为根部。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嫁接 抗病机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对水稻农学效应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以不同氮肥量级为参照,结合关键生育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指导氮肥施用,以探明潜江地区水稻关键生育期的氮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在施N 90~180 kg/hm2之间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当超过N 180 kg/hm2,产量降低。根据水稻产量(y)和施氮量(x)拟合得出一元二次关系式:y=-0.0728x2+22.335x+6811.5,R2=0.9442。结合当年水稻价格,肥料投入费用等计算出水稻的经济效益(y)和施氮量(x)之间的函数式:y=-0.134x2+37.097x+12533-M,R2=0.9331;由此得出经济效益最大时水稻的施氮量是N 138 kg/hm2。该施氮量下水稻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可保持在40.9%、11.5 kg/kg和63.2 kg/kg,与完全依据SPAD值指导关键生育期的氮肥施用量相近似(N 140 kg/hm2),保证了水稻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持了较高的氮肥利用率,降低氮素表观损失。

关键词: 氮肥量级 SPAD值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辐照处理对猪肉理化性质的影响

核技术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肉用1g/L抗氧化剂浸泡处理,真空包装,辐照3 kGy,冷藏30 d,定期测定细菌总数、脂肪氧化指标、挥发性物质成分和瘦肉异味。猪肉辐照后第30天的细菌总数<10 cfu/g;γ射线辐照猪肉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值与挥发性物质含量高于电子束辐照;添加抗氧化剂γ射线辐照猪肉气味最接近未辐照新鲜猪肉,相似度为89.68%。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降低猪肉脂肪氧化与挥发性物质含量,而γ射线辐照有助于减少猪肉瘦肉异味,添加抗氧化剂可有效降低辐照猪肉脂肪氧化与异味。

关键词: 辐照 脂肪氧化 异味 抗氧化剂 猪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EGCG3″Me的研究

分析测试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法对经自制聚酰胺初步分离的表没食子儿茶素-3-(3″-O-甲基)没食子酸酯(EGCG3″Me)样品中的EGCG3″Me单体进行分离纯化。结果表明,选择水-甲醇-乙酸乙酯-正己烷(体积比5∶2∶9∶1)为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的两相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在主机转速700 r/min、流速2.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的条件下,可对EGCG3″Me实现良好分离。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离纯化后的EGCG3″Me纯度可达90%以上,产物的收率为76.53%。

关键词: EGCG3″Me 高速逆流色谱 分离纯化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莓褐色轮斑病病原鉴定及室内药效研究

植物保护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莓褐色轮斑病近年越来越严重,尤其在草莓育苗阶段。从草莓发病叶片、匍匐茎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生物学特性研究、ITS序列分析以及室内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Sphae-ronaemella fragariae。该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是25~28℃;适宜pH为6;在供试的几种碳、氮源中,最适的碳源是蔗糖,最适的氮源是酵母浸出液。在供试的9种药剂中,以咪鲜胺1 000倍液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好。

关键词: 草莓 褐色轮斑病 ITS序列 Sphaeronaemella fragariae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