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白三叶和狗牙根混播群落3年间地上生物量和种间竞争的动态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2种牧草总密度保持不变而组成种比例在0~1变化的替代试验法,设白三叶100%(A)、白三叶75%+狗牙根25%(B)、白三叶50%+狗牙根50%(C)、白三叶25%+狗牙根75%(D)、狗牙根100%(E)5种处理,研究混播组合播种后3年的地上生产力和种间竞争动态。结果表明:建植第1年,3种混播组合的地上生物量高于A处理(2.078kg/m2),但不及E处理(4.406kg/m2);试验第2、第3年,混播组合的全年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单播处理(P<0.05);连续3年的地上生物总量以C处理最高,达17.72kg/m2,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播种后3年中的各年前期,混播组合的地上生物量主体为白三叶,白三叶和狗牙根占有不同的生态位,表现出共生关系,但白三叶的竞争能力大于狗牙根;随着时间的推移,狗牙根逐渐成为地上生物量主体,2种牧草出现拮抗作用,狗牙根的竞争力大于白三叶,最终整个群落变为以狗牙根为优势种的草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作物数量性状基因(QTL)克隆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此文首先简述了数量性状基因(QTL)克隆研究方法,然后较全面的总结了作物QTL克隆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QTL调控的分子机理。对37个已成功克隆的QTL进行汇总分析表明:控制作物数量性状的有转录因子、蛋白激酶、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类等基因;其中12个已成功克隆的QTL编码转录因子,说明转录调控因子是新的植株形态进化和变异的重要原因。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海量的基因组数据将为QTL的遗传定位和分子剖析提供更多便利,越来越多的QTL将会被克隆出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预蛹粉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降血糖效果试验
《蚕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变态发育至预蛹期的家蚕制备预蛹粉及脱脂预蛹粉,并添加至饲料中饲喂四氧嘧啶诱导糖尿病模型小鼠,观测小鼠血糖值及基本生理状况和主要脏器指数的改变。试验组糖尿病模型小鼠饲喂添加5%家蚕预蛹粉的饲料后,其"三多一少"症状有显著改善,肝脏指数、肾脏指数和血糖浓度均极显著降低,脾脏指数极显著提高,其中空腹血糖(FBG)比对照模型组小鼠下降20.38%,餐后血糖(PBG)下降39.07%;饲喂添加5%脱脂预蛹粉饲料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其控制血糖效果明显低于预蛹粉添加组。试验组糖尿病模型小鼠饲喂添加1%、5%和10%预蛹粉的饲料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均极显著低于对照模型组小鼠,分别降低了31.39%、45.89%和54.42%;5%和10%预蛹粉添加组模型小鼠的血清C肽极显著高于对照模型组小鼠,分别增加了18.97%和29.31%。试验结果显示,家蚕预蛹粉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水平,并改善小鼠的基本生理状况和脏器指数,但总体效果略低于拜糖平添加组;脱脂后的家蚕预蛹粉的降血糖效果显著降低,提示其降血糖活性分子可能存在于脂溶性物质中。
关键词: 家蚕预蛹粉 糖尿病模型小鼠 四氧嘧啶诱导 血糖值 基本生理状况 脏器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个品种鸡蛋黄中脂肪酸营养成分分析
《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鸡蛋中含有丰富的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1],可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医药等行业[2]。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均对鸡蛋中的脂肪酸进行了系统研究[3]。我国是产蛋大国,养禽业发展迅猛。但是,目前国内不同品种鸡蛋黄中各种脂质成分的含量尚无可以查询的数据。本试验旨在比较6个品种鸡蛋黄中脂肪酸组成,为营养推荐及品种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鸡蛋黄 气相色谱 脂肪酸组成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鄂茶11号’
《园艺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鄂茶11号’是从‘龙井43’自然杂交后代中选育出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早生,高产,优质,高抗,适制绿茶。制烘青绿茶,外形细嫩绿润显毫,汤色黄绿明亮,清香尚持久,滋味醇厚,叶底嫩绿明亮。适宜在湖北省及相似绿茶茶区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椹成熟过程中部分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
《蚕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个果桑品种为材料,检测成熟桑椹中1-脱氧野尻霉素(DNJ)、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桑椹中的3种活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活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红果2号和蜀椹1号为材料,自盛花期后采样检测桑椹发育成熟过程鲜果肉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红果2号和蜀椹1号盛花期后第3天的果肉中,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074 1%和0.072 5%,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DNJ含量逐渐降低,2个品种盛花期后第31天果肉中的DNJ含量比第3天的样品分别下降了49.80%和58.90%;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多糖含量逐渐增加,至盛花期后第27天达到最大,总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572%和10.276%;随着桑椹的发育成熟,红果2号和蜀椹1号果肉中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双峰变化,盛花期后第11天和第27天,果肉中总黄酮的含量达到峰值,质量分数分别为0.313%、0.444%和0.264%、0.326%。另检测红果2号和蜀椹1号成熟桑子中的DNJ含量远远高于果肉中的含量,但总黄酮含量却远远低于果肉中的含量,且未检测到多糖。依据检测结果初步认为,盛花期后第27天的桑椹是生产药食两用桑椹食品的优质原料。
关键词: 桑椹 1-脱氧野尻霉素 多糖 黄酮类化合物 动态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土壤食物网管理的原理与方法
《生态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食物网在维持生态系统生产力和健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现代农业中,化肥农药等外部投入已经改变或部分替代了土壤食物网的功能,由此也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为了协调作物高产与环境保护的利益,需要对土壤食物网进行管理,使土壤食物网符合作物生长的需要,即建立健康土壤食物网。管理土壤食物网有两种方式:(1)直接方式,即通过调节食物网各个功能群的组成来管理土壤食物网;(2)间接方式,即根据农田土壤食物网以自下而上调控方式为主、强调低营养阶层的资源限制的原理,通过调节碎屑的数量和质量来管理食物网。在这两种调控方式中,都需要对被管理的食物网进行监测,监测的方式也分两种,一种是直接测定食物网各功能群的数量和生物量,另外一种方式即以线虫为工具来反应土壤食物网的结构。
关键词: 土壤生物 健康土壤食物网 堆肥茶 自下而上管理方式 线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荔枝皮黄酮抑菌性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11 CSCD
摘要:采用荧光分析法测定荔枝皮中总黄酮含量,并研究了荔枝皮黄酮对常见4种微生物的抑菌活性及机理。结果表明,其黄酮纯度与得率分别为48%和13.61%;同时,采用牛津杯法测得荔枝皮黄酮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5.1、14.0和13.8 mm;采用菌饼法测得对黑曲霉的抑菌率为28.75%。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5 mg/mL,最低杀菌浓度MBC为5mg/mL,而酵母菌和黑曲霉的MIC为5 mg/mL,没有杀菌能力。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荔枝黄酮的抑菌性和杀菌功能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直接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异质型ACCase基因的种子特异表达载体构建与遗传转化
《分子植物育种 》 2011 CSCD
摘要:异质型ACCase催化乙酰CoA形成丙二酰辅酶A是植物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第一个关键的步骤,也是限速步骤;植物体内过量表达ACCase能够增加脂肪酸合成的底物,有可能导致植株种子含油量的增加。本实验采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棉花愈伤组织中种子特异性表达启动子AGP的活性;利用RT-PCR扩增,克隆了陆地棉异质型ACCase四个亚基编码基因(BCCP1,BC1,CTa2和CTb);利用基因融合等方法,分别构建种子特异表达的过量表达载体p2301MαBCCP1、p2301MαBC1、p2301MαCTa2和p2301MαCACtp-CTb,同时,用这些载体转化拟南芥获得抗性植株,经PCR检测均获得转基因阳性植株,为利用陆地棉异质型ACCase编码基因特异性提高植物种子油份含量等后续研究提供了工作基础。
关键词: ACCase 种子特异启动子 载体构建 遗传转化 陆地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1份水稻品种(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鉴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
《植物病理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稻瘟病菌22个鉴别菌株对251份水稻品种(系)进行了抗病性测定,并进行了聚类分析和基因型推导。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251份品种(系)对鉴别菌株表现出的抗谱类型存在明显的多样性。根据供试品种(系)对鉴别菌株的抗感反应型,可将其划分为12个组,各组的品种(系)对鉴别菌株的反应型和抗性频率存在明显差异。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在251份品种(系)中,70份品种涉及14个抗瘟基因,181份品种(系)不含有待测基因中的任何一个,但都含有其他抗瘟基因。聚类分析结果与基因型推导结果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珍科等10份品种(系)可作为田间抗瘟性筛选的候选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