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719条记录
食品胶对西式灌肠质构特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猪肉和鸭肉为原料加工西式灌肠,研究魔芋胶、卡拉胶、黄原胶的加入量对产品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硬度、弹性、内聚性三个指标,三种食品胶单独添加,最佳添加量分别为魔芋胶0.9%、卡拉胶0.7%、黄原胶0.5%;三种食品胶复配后添加,比例为魔芋胶∶黄原胶∶卡拉胶=3∶2∶3时(总胶浓度0.8%),西式灌肠的质构特性最好。

关键词: 食品胶 西式灌肠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方式对植烟土壤有效氮、烟株氮累积量和速率的影响

中国烟草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鄂西南植烟土壤上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土壤有效氮、烟株氮累积量以及氮累积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栽烟情况下,施肥后40 d内肥料养分损失完毕,60 d后土壤有机氮矿化量高于有效氮损失量,土壤有效氮出现净累积;全生育期覆膜方式下移栽后63 d内化肥处理(D)土壤有效氮明显高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G),烟株氮累积和土壤有效氮下降成显著负相关,且G处理相关程度(-0.935)高于D处理(-0.661);前期覆膜团棵揭膜方式下,移栽后42 d内化肥处理(E)土壤有效氮明显高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F),烟株氮累积量和累积速率F处理均高于E处理;提前施肥起垄方式下,化肥处理(I)和有机无机配施处理(H)土壤有效氮变化基本一致且烟株氮累积量和累积速率H处理均高于I处理。不论何种施肥方式,移栽后前期化肥处理土壤有效氮含量明显高于有机无机配施处理,而烟株氮累积则相反,证明施用有机肥可以使烟株对氮素吸收累积高峰提前,且提高烟株氮累积量和氮累积速率。提前施肥可明显弱化不同肥料处理之间土壤有效氮的差异。

关键词: 施肥方式 有效氮 氮累积 累积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线粒体结构基因组研究进展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CSCD

摘要: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具有复杂的结构特征:基因组200~2 400 kb不等,变化大、重组频繁,存在水平基因迁移现象等。基因组中既含有非常保守的功能基因,也存在高度变异的基因间区序列。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基因组是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因子的载体。综述了近年来植物线粒基因组结构特征、基因组成和热点研究的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并为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选育、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 线粒体 基因组 重复序列 细胞质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黄棕壤性水稻土氨氧化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湖北省农科院长期施肥试验站的黄棕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采用PCR-DGGE方法,研究了氮肥(N)、氮磷(NP)、氮磷钾(NPK)、有机肥(M)、有机肥+氮磷钾(MNPK)长期施用对土壤氨氧化细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长期不施肥处理(CK)相比,长期施肥提高了黄棕壤性水稻土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SMB-C、SMB-N)含量,并改变了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其中有机肥与化肥长期配施下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高于化肥处理。氨氧化细菌聚类分析表明,稻麦收获后土壤氨氧化细菌DGGE图谱分别聚为一个族群;同一作物收获后,有机肥和有机肥+氮磷钾聚为一类,N、NP、NPK和CK聚为一类,后者内部分类在两季作物间有差别。DGGE指纹图谱条带序列分析表明,供试土壤的优势氨氧化细菌为β-变形菌纲的亚硝化单胞菌和亚硝化螺旋菌。

关键词: 长期施肥 水稻土 微生物量碳氮 氨氧化细菌 PCR-DGGE

根际溶氧量与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特征及氮素积累的影响

中国水稻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根际溶氧量和氮素形态对水稻根系生长及对氮素利用的影响,设计了两个试验:1)分别以铵硝混合营养(NH4NO3)和全铵营养[(NH4)2SO4]为氮源,在营养液中将杂交籼稻国稻1号和常规粳稻秀水09培养6周,在第4周和第6周时取样测定植株的生物量和氮素含量;2)将上述铵硝混合营养下培养4周的国稻1号水稻植株,以分根培养的方式进行不同溶氧量处理,测定水稻生物量、根系形态和氮积累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根际溶氧量较低时(溶氧量0~1.0 mg/L),铵硝混合营养比单一的铵态氮营养显著提高植株的生物量,国稻1号生物量增加69%,秀水09增加41%;铵硝混合营养显著提高了水稻的根系数量、最长根长、根干质量和根系活力以及植株的氮积累量,国稻1号的地下部和地上部氮积累量分别提高60%和52%,秀水09则分别提高了41%和33%。2)分根实验中,铵硝混合培养的国稻1号,其增氧(溶氧量8.0~9.0 mg/L)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增加21.6%,根系数量、最长根长和根体积分别增加27%、14%和10%,而氮积累量提高了11%。增氧和铵硝混合营养均对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和氮素积累具有正互作效应。

关键词: 氮素形态 溶氧量 根系 氮积累量 水稻

摊放时间对茶鲜叶香气组分影响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摊放时间对茶鲜叶香气组分的影响,对同一批鲜叶,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分别进行0~28h不同时间的摊放处理,微波固样。经GC-MS检测,结果表明:经过6~12h摊放处理的茶鲜叶香精油总量、香气组分数量和特征性香气组分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摊放时间过短(少于6h)或过长(12h以上)均不利于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摊放时间 茶鲜叶 香气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湖北省棉花黄萎病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棉花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无土育苗和裸苗接种后移栽的方法,对2007-2008年间采自湖北不同地区的32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和4个对照菌株进行了致病力鉴定。结果表明,强致病力菌株有12个,占鉴定菌株总数的33.3%,中等致病力菌株有19个,占52.8%;弱致病力菌株有5个,占13.9%。该结果表明,湖北存在强致病力的黄萎病菌,而且强致病力菌在该省的三大植棉区均有分布。对不同鉴别寄主对各菌株的反应分析显示,采用无土育苗和裸苗接种相结合的鉴定方法是一项不错的鉴定方法。

关键词: 湖北省 棉花黄萎病菌 生理型鉴定 致病力 裸苗接种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EGCG3"Me提取与分离工艺研究

茶叶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HPLC、聚酰胺树脂、HPTLC等技术手段,进行EGCG3"Me的提取与分离纯化研究。通过正交实验表明,EGCG3"Me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回流时间30 min、回流温度80℃、料液比1∶10,质量分数为0.89%。采用40%酒精、60%酒精进行冼脱时,有大量EGCG3"Me富集。以甲醇∶氯仿=7∶2为洗脱剂,采用100~120目聚酰胺树脂进一步分离,可以得到纯度约为40%的EGCG3"Me。

关键词: EGCG3"Me 提取 分离 HPLC 聚酰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丹江口库区麦套稻适宜施肥量及养分利用率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丹江口库区麦套稻新型耕作方式的适宜施肥量,采用"3414"肥效试验方案研究了氮、磷、钾施肥对水稻产量、生产效益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麦套稻系统水稻产量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单位面积穗数和穗总粒数;氮磷钾合理施肥可显著提高产量,在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别为168.0、75.0、90.0kg/hm2时产量最高;在氮、磷、钾三因素中,增产、增收效应的大小顺序为氮>钾>磷;施氮增产量最高达3 316kg/hm2,增产率为92.8%,养分表观利用率最高为52.9%;施磷增产量最高达546kg/hm2,增产率为8.6%,养分表观利用率最高为13.0%;施钾增产量最高达699kg/hm2,增产率为11.3%,养分表观利用率最高为69.8%。据模拟分析,麦套稻系统水稻N、P2O5和K2O的适宜施用量分别为188.0、30.0和85.0kg/hm2,其理论产量可达6 997kg/hm2。

关键词: 麦套稻 免耕套种 简化栽培 施肥效应 肥料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叶紫花苕子在烟田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光叶紫花苕子在烟田中的腐解和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种植烤烟与否对光叶紫花苕子有机物质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无明显影响。其有机物质前2周腐解最快,第3~9周腐解速率中等,9周以后较慢,各阶段平均每周分解量分别占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总分解量的29.86%~31.76%,2.52%~2.60%和1.41%~1.74%。光叶紫花苕子的碳、氮、钾释放量与翻压时间的关系可用对数方程拟合,前1~2周释放速率最快,其后释放速率迅速下降并趋于稳定。其中氮在前5周释放量占其整个烤烟生育期内总释放量的86.90%~92.27%,不存在后期氮供应过多导致烤烟成熟期推迟问题。光叶紫花苕子磷的释放速率较平稳,没有明显阶段性,其释放量与翻压时间关系可用直线方程拟合。经过整个烤烟生长季节的分解,光叶紫花苕子碳、氮、钾、磷的释放率分别达到68.76%~71.28%、69.57%~74.40%、97.98%~98.02%、41.26%~42.41%。烟田翻压光叶紫花苕子做绿肥时,应在烟苗移栽前择期翻压,并适当减少化肥用量。

关键词: 烟田 光叶紫花苕子 分解 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